查看原文
其他

福建省肿瘤医院院长应敏刚:我永远是一个医生 | 高端访谈

刘伟芳 福建卫生报 2017-02-15

在手术分级制度中,最高难度为四级,这一场手术做下来,以前术后没躺到三天,是动不了的。


但是在这家医院,胸外科为一位食管癌病人实施了快速康复外科治疗后,病人5小时就能下床活动,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


这家医院就是福建省肿瘤医院


今年6月7日,福建省肿瘤医院还通过网络平台,开展胃癌、直肠癌等5台腔镜手术的现场演示直播,全国357家兄弟医院同时在线观摩。


而院长应敏刚在接受福建卫生报记者的专访时,将这一切归功于医院医疗团队对技术的精益求精,还源于医疗理念的不断进步。


而他自己,除了行政管理这一面,永远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医生……


应敏刚


福建省肿瘤防治办公室主任,福建省肿瘤医院院长,福建省肿瘤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理事长,福建省医学会副会长兼肿瘤学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部乳腺癌、宫颈癌早诊早治筛查项目福建省执行负责人。


曾获全国优秀院长、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医德标兵、首届福建省优秀人才、卫生系统突出贡献专家、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第四届福建省道德模范、2015年度中国肿瘤防治领域十大精英人物称号。


过去术后躺3天现在5小时能下床


老王(化名)是四川渠州在榕的务工者,最近一段时间他总感觉有东西哽住喉咙,吞咽困难。去医院检查发现,老王得了食管癌,并伴有淋巴结转移。在别人的推荐下,老王来到了福建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就诊。 


医生接诊后给老王制定了“快速康复”的食管癌手术治疗方案。新治疗模式下,手术流程被优化,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缩短,医生只花了1.5个小时,就完成了食管肿瘤和周围淋巴结的整块切除,而通常要花4~5个小时才能完成这个手术。 


术后5个小时,病人就能自己从病房走出来,而且伤口也不觉得疼,术后24个小时基本就能自己照顾自己了。“简直比生一个孩子恢复都来得快。”照顾老王的护工感叹。


手术后一周,老王就顺利出院了。




快速康复:外科发展的一个趋势


快速康复到底是什么?


快速康复是最近这些年我国外科界开展的一些临床研究,也是外科发展的一个趋势。主要理念是尽量减少对病人自身的干扰。


很长一段时间,病人手术之前都要做一些准备:如禁食、洗肠、术前放鼻胃管、插导尿管等,这些手术前的准备对病人内环境起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同时也给病人生理和心理带来了极大负担。比如,手术中全身麻醉,在镇痛的同时也会导致病人器官功能的抑制;术后的止疼镇痛药,如吗啡这一类的药物,有一定的胃肠道副作用,甚至还影响排尿,引起尿潴留等。随着科学的进步,有些观念也在逐步地改变。



A

BOUT

举个例子

比如没有消化道梗阻的病人麻醉开始前的2小时仍可进少量电解质液体;前6小时可进软食,这其实就是人类的胃对不同种类食物的正常排空时间,这样有利于减轻病人术前的口渴、饥饿、焦虑等;鼻胃管是否放置可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而定,并不需要每个手术都常规放置;导尿管如果一定要插,尽量在麻醉后插可以减少病人心理压力;麻醉不采用单一的全麻,尽量采用局麻+小剂量全麻等方式;术后尽量早进食,喝水、营养支持等。



快速康复理念就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尽量把一些非必要的操作省略掉,并与微创外科、营养支持、康复护理紧密结合,尽量减少医疗措施对人体的影响。总体来说,实施快速康复理念后,病人普遍恢复加快、住院时间缩短、医药费用节省,有效改善了病人就医体验。


多学科的共同配合


快速康复主要靠的是外科技术吗?


快速康复其实并不单单是一个外科技术的进步,更多体现的是一家医院多学科的综合实力。


首先需要有良好的外科技术,如腹腔镜、胸腔镜技术,有这些先进的微创外科技术,才能减少创伤,使得病人术后恢复良好。其次需要多学科的配合,如术前需要准确诊断,制定最佳手术方案;营养科需要根据病人情况,及时提供所需营养支持,在手术前就早期开展营养纠正;护理在术前就要开始对病人进行一些训练,如学着如何排痰、锻炼呼吸、改善心肺功能、卧床排尿排便等,提升术前术后病人配合度,帮助病人早日康复;麻醉科需要采用多模式镇痛,减少各类止痛药带来的副作用,减轻病人痛苦的同时还可最大程度帮助胃肠功能恢复……当然,要能取得像老王这台手术的效果,与他个人的体质与配合度也不无关系。



是今年才开展快速康复的吗?


不是,福建省肿瘤医院在几年前就开始在腹部外科推广快速康复理念。如今随着胸腔镜技术越来越成熟,也陆续在手术难度较高的胸外科开展。


“我永远是一个医生”


您从医30多年来,长期坚持在临床第一线,据说2005年时,您做传统的开放手术已不下万例,技能非常娴熟。但你却又重新学习腹腔镜手术,有人不可理解:“你凭现在的技术当一个学科带头人,再干多少年都可以吃老本,何必像年轻人一样,去做重新学习的事情。”您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我不这么认为,微创手术可以给病人带来很多好处,减少手术创伤、精细解剖、清扫彻底、患者痛苦少、恢复快等。身为一个医务人员,为何不去挑战自我,去掌握能够带给患者更多好处的技术呢?现在看起来,我们这十多年的努力是对的,而且也是比较领先的。


据我们了解,您作为专家,每年还要完成500多台外科疑难手术、1500多人次门诊量。作为医院的管理者,您还有时间精力管理医院吗?


当然,我一直在做好两者的平衡,不是花在行政管理的精力少了,而是牺牲自己的个人休息时间更多了。但是国家培养一个有经验的外科医师并不容易,面对疑难病人的需求,我们努力去挽救生命,义不容辞!医生虽然不是神,但要尽力去做病人的守护神。我永远是一个医生。



记者:刘伟芳

福建卫生报原创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取授权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福建卫生报 有用有趣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