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的哭闹,你真听懂了吗?

2017-01-06 谢月 福建卫生报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安静乖巧,可是不少孩子却表现很懒散、爱发脾气、爱哭闹等。“我的孩子为什么总不乖?”想必这是许多妈妈心中的一大疑问。实际上,孩子的哭声和动作中,藏着许多宝宝想对你说的话,身为父母,你真的听懂了吗?


本期嘉宾:福州市儿童医院心理卫生科 黄林娟 主任医师


01

哭闹可能是家长培养出来的


一岁前,饿了、困了、尿湿了都常常是引起孩子哭闹的动因。由于孩子还不怎么会说话,因此选择哭闹来表达需要。此时家长需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言行,“心有灵犀”地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这样会大大减少哭闹的概率。



当妈后才发现,孩子可精了。当宝宝逐渐会说话却又表达不太清晰时,他的哭闹也可能是家长“培养”出来的。


“有一个很常见的场景,父母在聊天,孩子在一边玩,这时没人理会他;当孩子张嘴哇哇一哭,父母便紧张地跑过来查看。”黄林娟说,宝宝小的时候还没有逻辑思维,他本能地认为“我一哭,爸爸妈妈就过来抱我了”。长久以往,便变本加大哭闹,只为了得到家长的关注。


黄林娟建议,孩子安静玩耍的时候,就给予孩子夸奖。面对哭闹,妈妈要温柔而坚定,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纵容孩子。否则会让孩子发现,哭闹能换来很多“好处”,以后,他会更多地采用这一“秘密武器”。



02

好奇心让他们总要抱抱

孩子已经能走了,而且走得很好,但出门却总赖着不肯走,非要抱着。


这可能和孩子的亲子依恋类型有关,如果安全感不够,到了新环境,或遇到一些陌生人的时候,就会要求父母抱。


只有安全感够了,孩子才会放松地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可是身高的限制让他的视野水平集中在成人的臀部以下,这时候也会向父母提出要抱抱的要求。


当然,孩子玩累了,需要歇一歇的时候,无聊或者娇气的时候也会请求父母抱抱他。这时候父母就需要了解宝贝让抱背后的真正需求,并掌握好何时抱,何时不抱。



03

啃咬东西其实是探索世界

让许多年轻父母苦恼的还有孩子停不下来的手,什么都想放嘴里啃!让宝宝不要干啥,宝宝偏说“不要”!


“每个孩子在一岁左右,随着自我意识的萌发,他们发现世界里除了‘我’以外还有别人,于是他们开始用啃咬东西、拿起东西丢在地板上的方式去探索新的世界。”



特别是孩子会做一些大人看着很危险的事情,比如看到东西就用手去抓,往嘴里丢。比如吃饭的时候喜欢用手抓,弄得一手油污;玩玩具的时候喜欢往嘴里面塞。


这些行为在成人眼里,可能只是胡乱玩耍,但是,黄林娟说,孩子正在经历第一次反抗期,阻止的结果只能让孩子愈发与父母对着干,宝宝更多其实是在探索、学习,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完成。


END


福建卫生报记者:谢月

编辑:朱晓洁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当然欢迎你转发到朋友圈)


猜你喜欢



给予宝宝足够的耐心与关注,听懂她的语言。但是她哭闹不停的时候,妈妈也很想哭啊……

福建卫生报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更多健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