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哭了!福建这7个真实的病房故事,告诉你什么是最好的爱情

2017-08-25 福建卫生报 福建卫生报


七夕即将来临,对于患者来说,类似这样的节日早已淹没在疾病的痛苦之中。然而,除了疾病与治疗,平凡的爱情故事也在其中诞生。


或许没有鲜花、没有礼物、没有烛光晚餐……但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最好的爱情不是刹那烟火,而是身后的细水长流。


今天福小卫就和大家一起走进病房里那些浪漫的事。


80后的病房爱情


当爱变成一种责任,更暖


起初,吸引连江县医院产科护士王丽(化名)注意的是他神似“小包总”雅痞帅气的外表,那时正值《欢乐颂2》热播。


这位“小包总”在县医院陪产10天,和别的陪产家属不同,妻子待产那几天他时时近身陪着,妻子生产后,他却不见身影。


在出院前一晚,见“小包总”正洗晾新生儿的衣物,王丽“八卦”了他们的故事。


原来,不只是产前,妻子怀胎十月,他也“安胎”了十月,甚至从他们恋爱开始,一根筋的他便以为爱这个小他7岁的妻子就是陪她玩乐、给她做饭。


越接近孩子出生,他才逐渐“醒悟”,真正的爱情不只是做她的暖心老公,还要承担起养家、养娃的责任。他慢慢开始担忧,以后孩子的奶粉从何来、尿不湿从何来……于是,他决定开始学手艺、送快件。


他说,产前陪着是为了让妻子安心,不害怕;母子平安了,来探望的亲友多了,妻子不焦躁了,他便请来了岳母照料着,自己就放心去工作了。他每天骑着电动车送快件,到了三餐饭点也能抽空给妻子送饭。


当爱变成一种责任,更暖!


70后的坚持


骂不散、打不走的是真爱


2012年之前,每隔一段时间,有位40岁出头的陈女士总是频繁地往龙岩三院跑,偶尔脸上或手臂“挂彩”。


她身上为什么会“挂彩”?


原来,她的丈夫患未定型精神分裂症20多年,发病严重的时候常常恶语相向、什么都摔,整个病房一片狼藉。


在龙岩三院工作了28年的精神一科汤丽斌护士长见惯了精神障碍患者很少人照顾,也抱以理解的态度。不过,长期被破口大骂,甚至遭皮肉之伤之后,仍毫无怨言、不离不弃陪着住院、取药的,则比较少见。


但是,在汤护士长的印象中,陈女士就是属于后者,当丈夫发病时,她常常被误伤,却总是默默地守着,不回嘴。


“2012年是那位患者最后一次住院,之后偶尔见他在门诊取药,陈女士还是那样悉心、耐心地陪在他身边。毋庸置疑的是,她那样照顾患者,对患者的病情是有一定帮助的。”汤护士长希望他们一直坚守那份爱。


白发老人的相守


一本满是数据的“爱情日记”


脉搏、心率、血压、二便情况……一本记满了数据的日记本看似普通,却满载了一位耄耋老人对老伴的深情。


“这本‘爱情日记’的记录者是一位80多岁的老大爷。他的爱人,一位78岁的老太太,在他俩的一次旅行中突发脑出血,因为抢救不及时,老太太最后送到福建省立医院重症三科时,已经是植物人。从那之后,老大爷的身影几乎雷打不动地每天出现在ICU的门口。”福建省立医院重症三科的护士黄平辉说。


傍晚探视时间,老大爷每天都会来陪老伴说几句话,再擦拭一下贴在老伴床头的两人的旅行合照。


除了探视时间,每天早上老大爷还会坚持来ICU的门口,问问老伴当天的脉搏、心率、血压数据和排便情况。每次护士们递出纸条,大爷就一边扶着那副不合度数的眼镜,一边极费劲地抄在小本子上。即使有时生病没法亲自来,大爷也会交代家人前来询问。


很多人费解老人的做法,甚至觉得老人太过固执。一次,老人很深情地说出了背后的深意,“可能在其他人眼中,这些数据就是患者的生命征,可我每次看到这些数据的时候,感觉她就在我身边,我能感受到她的心跳、温度和呼吸,心里就很安慰。


这些数据一抄就是近两年。尽管最后老太太还是去世了,可每当回想起老大爷为老伴做的一切,医护们都会为这位老人的真情所感动。


耄耋之年的爱情虽没有海誓山盟的惊天动地,却在最细微之处融化人心。



八旬老人八年照料卧床老伴


陈老太太的老伴是个重症肌无力患者,因为生活无法自理,子女又不在身边,老伴的饮食起居就全交由陈老太太打理。


老伴爱干净,过去有一点大小便拉身上,就喊陈老太太,老太太一听见,就连忙赶过来。后来养成了习惯,老伴只要见不着老太太的影子就喊她。一旦老太太出门买菜时间久了,老大爷就会很焦虑,不停地打电话,生怕老伴出意外。


对于老伴的“黏人”,耐心的老太太却从来也不恼。“照顾他其实就像照顾个孩子,年轻时他待我好,现在病了,照顾他既是做妻子的本分,也是帮子女分担家庭琐事。”对于外人给予的赞许,陈老太太笑着说,并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崇高,其实他们就是平淡夫妻。



“在福建省老年医院住院期间也请过护工,可没多久都被挑剔、爱干净的老头子给打发走了,他只认我。”老太太说。尽管老大爷已经卧床8年,可在医护人员的眼中,陈老太太的照料真是尽心尽力。8年来,老大爷没有发生一次褥疮,这要多亏老太太每隔两小时地帮忙翻身,甚至连晚上睡觉,老太太都会记得定时起来帮老伴翻翻身。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让一个80多岁的老人照顾另一个80多岁的老人,难的就是坚持。”省老年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邱桂梅说。



下午三点半的牵手梦话


2014年的那个冬天,每天下午三点半之前,一位张大爷总会等在闽东医院重症监护室外,隔着玻璃,默默地望着老伴。


闽东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郭良华说,张大爷的老伴姓林,因双肺感染、呼吸衰竭以及一些基础病在医院住了128天,患病期间,林奶奶神志较差,偶尔昏睡或嗜睡。


那段时间,张大爷天天来医院,重症监护室每天只允许家属探视半小时,他便握着林奶奶的手半小时,“说”着属于他们的情话。



郭良华说,在医院工作能见到世间百态,像张大爷和林奶奶感人的爱情也激励他坚守医者初心、更用心地救死扶伤。



一墙之隔的患难与共


在病房走廊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小心翼翼地为一位老奶奶洗着脚。


这个两年前医院里的一幕场景让闽东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韩芳朵印象深刻。


老大爷姓吴,因为气管炎住院,老伴刘奶奶每天陪伴悉心照顾着。


突然有一天,医生查房时发现刘奶奶喘得比吴爷爷还严重,经初步诊断为气管炎,建议住院治疗,于是刘奶奶便也住了进来。因为当时病房满了,刘奶奶只能在走廊的病床上,与吴爷爷的床位仅一墙之隔。


韩芳朵说:“住院期间,老两口相互照顾,那天吴爷爷打完点滴没多久,手上还贴着输液贴,就为刘奶奶洗脚,令我非常感动,便抓拍下那一幕。”



她在发微信朋友圈时写道,“两位老人的一言一行诠释了当初的那番誓言‘无论健康还是疾病,无论青春还是年老,患难与共,同甘共苦……’”



二十五年的坚持,最动人的歌

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赵峰英护士长曾遇到一对感动了他们科室医护人员的夫妻。丈夫约68岁,妻子约65岁。丈夫脑干中风瘫痪,在附一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因还有糖尿病,被转到内分泌科。


“从第一次见他们,前后应该有25年的时间了吧。”赵护士长回忆,25年来,妻子从没有放弃过丈夫,总是陪着他完成所有的康复训练。


刚开始时妻子总是用绳子绑在丈夫的足底,一边让丈夫靠着自己,一边反复地抬着绳子训练他的腿部肌肉。3年后,丈夫慢慢恢复了一点行走能力,妻子又做了丈夫的拐杖,撑起丈夫的半边身体,慢慢陪着他运动。


现在丈夫仍然需要每个月来一趟医院复查,一年要住一次院。因丈夫会晕车,每次都是妻子推着轮椅走3公里的路程来医院。“每次,妻子总会一边唱着歌一边推着丈夫,虽然五音不全,但这也是我听过最动人的歌。”赵峰英说。



最美的爱情不是轰轰烈烈,而是患难之中见真情,是你若老去,我仍相伴。当病魔尚未来袭,问问自己,您是否了解另一半的健康?


七夕来临,福小卫邀您一起,做个小测试吧。


▲长按二维码参与测试



END


福建卫生报记者:林颖、邓剑云、刘伟芳

编辑:小枫


猜你喜欢

宁德市中医院黄融琪:做个“真中医”| 走近名中医

在爱情里,我们都需要空间,请别再闹了...

一只保温杯火遍朋友圈,中年人标配?我却更关心怎么用才养生

国医讲堂报名啦 | 小儿易生病,饮食该如何调理?林丽莉老师教你怎么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