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建协和医院医护朋友圈里有位“新晋网红”,近百篇住院总日记圈粉无数

陈坤 福建卫生报 2020-08-21

福建卫生报你和健康之间就差这一点→关注


这是福建协和医院某诊室

住院部医生办公室接近中午 12 点时的光景,

转个身都难,而且人流没有一点减少的意思。


   

“这只是医护人员工作的日常一景,如果不记录下来,日子就这么匆匆过了。”福建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总医师何饶丽说。


从今年 1 月 1 日起,她开始了这一辈子必须一次也仅有一次的住院总医师生涯,也是从那天开始,她开始用文字记录自己的“老总”生活,今天刚好满 100 天。


除了很多老朋友,许多素不相识的协和医护人员甚至圈外人慕名而来,每天守着她的“老总”日记。


▲饶丽朋友圈里的“老总”日记


甚至在采访当天,也有护士询问:“原来你就是协和朋友圈里的‘新晋网红’啊!”


什么是住院总医师?


一年 365 天,每周 6 天工作,每天 24 小时均在院区,以便随时应对抢救等紧急情况。事实上,住院总医师几乎是永远都不下班的。


这个阶段能让住院总医师在晋升前获得迅速成长,是每个年轻医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饶丽住院总医师生涯的第一站是神经内科急诊。急诊的病人形形色色,病情危重,那段时间,她的“老总”日志,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癫狂”。


每年的 1~3 月,是心血管患病人数大幅增加的时候,而今年又恰逢流感爆发,危重症病人特别多。某天夜里,饶丽形容病人是像“海水一样涌进来”。


忙到什么程度呢?——“4 小时写完一根水笔,3 小时步行 3612 步” 。


在这种紧张的工作状态中,饶丽们还养成了一种“睡前职业病”:

习惯了睡前再看一眼病人,

习惯了睡前再看一眼检查结果,

习惯了睡前再确认一遍呼叫电话是否放好,

习惯了值班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潜睡,

习惯了无数次的夜班梦中惊坐起后再入睡……


▲目前饶丽的“老总”宿舍,离办公室很近。这里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老总”


成就感是支撑忙碌的住院总医师生活的动力之一。


大年三十那天,急诊内科的战友 5 次胸外按压, 4 次让一颗年轻的心脏恢复跳动。


3 月份的一个早上,急诊来了一位突发脑中风的依姆,瘫痪在床,检查结果为脑梗死。饶丽和同事们立即投入抢救,在静脉溶栓,紧急介入取栓后,很快,血管畅通了。


在急诊科,奇迹从来不是突然降临的,奇迹就是这样生拉硬拽出来的。


除了记录忙碌的“老总”生活和难忘的病例,饶丽也常常发一些感慨。比如,农历二十九早上8点,福建协和医院收费处排队的人,“目测队伍的直线长度估计25米。” 



而日常大排长龙的病人中,有三分之二的病人并非急诊病人,其中,一半的人是因为对疾病认识不足,而另一半则是为了一己之便,堂而皇之地占用急诊资源:慢性病复诊开药的,自己想挂瓶的,甚至有不想上班来开假条的。


大家都觉得自己很急,都觉得急诊不用排队,可是何为急诊?急诊是看急重症的地方!”饶丽的这条朋友圈获得了许多医护人员的强烈共鸣。


工作中,还有一些无理取闹的病人让饶丽身心俱疲,但她在朋友圈更愿意记录那些温和有礼的病人及家属:


一位 90 岁的台湾老太太突发意识障碍,送院抢救。在亲人生死边缘,她的儿子始终和医生平静沟通,为了避免老人走得太痛苦,家属决定放弃治疗。第二天,老太太的儿子回医院办手续,特意找到饶丽,告诉她老太太昨晚走得很平静,并向她握手致谢。家属浅浅的一鞠躬让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心中充满了温暖。



因为“老总日记”,饶丽收获了很多医护人员的“粉丝”,甚至一些不认识的医护人员主动加她为好友,天天守着她的“老总”日记。


饶丽微信里收到了很多粉丝的“表白”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饶丽把这句话送给自己的“何粉”们,也是说给自己听,为自己和同事的“老总”生活加油鼓劲。


END


福建卫生报记者:陈坤 

编辑:小枫

本文部分图片由医生提供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观察 | 最新版中国高血压地图出炉,福建“打败”两湖进入第二梯队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