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文革:魄力与温柔兼备的人体“顶梁柱”“工艺大师”

福建卫生报记者 福建卫生报 2020-08-21

福建卫生报你和健康之间就差这一点→关注


勾锤钻凿,钳拧钉撬,

是骨科医生手术时常有的动作。


而对脊柱外科医生来说,

这些操作要在人体中最核心的地带进行,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这既要有力敌千钧的气魄,

更要有抽丝剥茧的细致。


既有魄力,又极其温柔,

你很难想象这两种气质能在一个人身上完美融合。

但说起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刘文革教授,

不少人用这两个词概括他。



每周一上午门诊,一米八的刘文革教授带着三位学生从远处走来,走路带风,等在426诊室门口的病人会自动让出一条路。


他有着与他外表一样的“硬核”实力:目前,他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行政主任,中华医学会创伤医疗组脊柱学组委员,福建省医学会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等,也是目前福建医科大学外科学骨科方向唯一一位博士生导师。


他也是病人眼里朴实温柔的“刘主任”:因为患者中有许多是本地人,这位山东大汉还自学福州话与病人交流;


门诊中,他总是细致地在病人患处敲、抬、扳、扣、勾、拍、压、推……为了给每个病人预留足够的看诊时间,他一个上午只看40个病人,却也常常看到12点;


曾有病人因极易复发的骨肿瘤多次找他手术,掩饰不住对他的敬爱:一看到刘主任的笑,我的病就好了不少。



不想看着病人一天天地瘫下去

他敢接别的医生不敢接的病人


NO.1

90年代,刘文革入选福建省卫生厅“百千万人才工程”,被引进福建协和医院。他曾进修于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奈良医科大学交流。多次的交流坚定了他向脊柱损伤方向进军的信心。


20多年来,他诊治脊柱疾病超过6000例,主刀各种脊柱手术达2300多台,开展了多项脊柱创新技术,成功诊治大量的疑难杂症及复杂病例。


在福建协和医院骨科刘文革教授的门诊,常常接到辗转了多家医院,被病痛折磨得苦不堪言的病人。敢接别的医生不敢接的病人,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也需要医者的勇气。


闽侯68岁的刘阿姨说她永远都会记得福建协和医院温和的“大专家”。


四年前,出现半瘫症状的她在刘文革组上接受了肺转移的骨肿瘤切除术。


四年过去了,在她的背上,仅能看见一条约10厘米的淡淡的疤痕。别人都不相信她曾经接受了这么大的手术。


如今,她依然活跃在田间地头。


“肿瘤转移到脊柱上,基本没得治。不要再浪费钱了!”在门诊中,许多病人都会聊起在别处就医时被拒绝的经历。持续的疼痛,家人的不理解,医生的拒绝……


病人找到刘文革教授时,很多已经陷入神经质的边缘,相当于把最后一丝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要么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一天一天瘫下去,要么手术。


然而由于治疗不及时,很多病人找到刘文革教授时,肿瘤往往已经与周围脏器紧密相连,这样的脊柱肿瘤手术注定是一条充满荆棘的探险之路!



“做!而且要尽早做!”在认真评估之后,病人常常收到刘文革教授这样坚定的答复。刘教授说,实际上,脊柱肿瘤总的发病率非常高,主要是转移性肿瘤占到了99%,原发性肿瘤只占到1%。“肿瘤发生脊柱转移,虽然不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但可导致病人瘫痪、二便失禁,从而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这个层面来说,脊柱转移性肿瘤还是应该积极治疗,有很大的机会避免或者延缓患者瘫痪,使患者有较好的状态接受进一步的综合治疗。”


即便是因为肿瘤转移接近全瘫的病人,为了配合病人放化疗,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团队依然会迎难而上。


作为福建脊柱外科的领军人物,刘文革教授已经率领团队完成了上百例高难度的脊柱肿瘤切除术,病人均获得较好的预后。


所有创新只为病人

他是省内现代脊柱治疗理念的先行者


“骨科是一项无法‘藏拙’的学科。因为一个螺钉不对称,一个角度没调好,病人可以轻易地从影像上看出来。”刘文革教授说,他在临床上的很多“第一次”,都是站在病人角度,不断尝试出来的。



比如,在福建省内,给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开展的纤维环修复技术,就是刘文革教授团队最先开展的,即在过去手术的基础上利用特殊的缝合器做一个“缝合”的动作,好比给衣服“锁上了边儿”,就是这么一个加固的动作就可大大降低椎间盘术后再次突出、腰椎融合器脱落等问题的发生率。


2014年,刘文革教授还曾为一位1岁10个月大的先天性脊柱侧弯病人进行颈椎固定,此外,那位小病人还存在下段部分后肋的发育异常,手术难度大且风险高,这犹如在半个米粒大小的物体上钉钉子,手术很成功。在国内,对于如此低龄幼儿的后路半椎体切除、侧弯矫形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尚不多见。


2016年,刘文革教授带领团队开展脊柱外科领域最为微创的融合固定手术方案之一——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结合MED椎间盘镜下TLIF手术,为福州一位60多岁的女性解决了严重的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问题,术后没几天,张阿姨就能下床走路。这种手术完美诠释了微创+快速康复的现代脊柱治疗理念。


TLIF手术切口


不断追求进步,追求卓越,在刘文革教授身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省内,刘文革教授还率先开展等离子刀微创射频消融髓核成型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这些年,刘文革教授一直在推动微创脊柱外科的创新发展,在团队的齐心协力下,福建协和医院骨科在业界赢得良好的口碑。


他是省内骨科方向第一个国家级课题的获得者


如果只会写文章,那应该称为学者或者科学家;如果只会做手术、坐门诊、看看片子,那叫做医生;如果临床工作做得很出色,又能将自己的经验总结成文章并分享给同行,指导着医生们的日常工作,这就是优秀的医生甚至是doctor's doctor。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篇优秀的论文,的确胜过千万台手术。



预防脊髓损伤手术后的继发性损伤是全世界医生都在想办法攻克的难题,刘文革教授团队在临床上的成绩也有力地推动了科研。


自2004年以来,团队就开始从事脊柱脊髓损伤研究,是国内较早研究自噬和脊髓损伤关系的团队,主持11项科研课题。


其中,包括福建省内骨科方向的第一个国家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多项省科技厅、卫生厅资助科研课题,也荣获了2018年福建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等荣誉。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著50多篇,其中国际SCI源期刊5篇。


多次承办学术会议

他带领团队积极推动福建骨科向前发展


提升团队整体实力,单靠一两个人是不行的,必须每个人都绽放,都有自己主攻的方向,并在这个方向出类拔萃。


刘文革教授是福建医科大学目前唯一一个骨科专业博士生导师,负责该专业博士点的教学工作,培养研究生50余名。在这过程中,他积极推荐学生们外出进修,鼓励医生们参加各类学术比赛。



他的学生,福建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王振宇就曾在2017年金手奖骨科手术病例邀请赛脊柱专业福建赛区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他的女弟子,福建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林琴“巾帼不让须眉”,还获得2017年临床技能大赛全国二等奖。


2019年,由教育部、卫健委发起的第三轮研究生规划教材《临床应用解剖学》启动编写工作,刘文革教授作为福建省唯一骨科专家受邀参与编写,负责其中上肢内容的工作。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除了推动福建协和医院骨科稳步向前发展,扩大其在省内外的影响力,他还带领团队积极与国内外、省内外同道交流,共同促进福建骨科事业蓬勃发展。


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高水平医院”的号召,福建协和医院骨科还举办了上海瑞金-福建协和颈椎高峰论坛暨第三届脊柱外科微创及矫形新进展学习班,福建协和脊柱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MDT)高峰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脊柱肿瘤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享饕餮盛宴。刘文革带领团队积极与国际医学先进理念和技术接轨,尤其是在脊柱肿瘤、脊柱退行性变、重度脊柱畸形等各类脊柱疾病诊疗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骨科病人的快速增加以及病情的复杂化,让刘文革教授意识到,只有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技术才能让患者在家门口解决疾病痛苦,实现大病不出县。为此,他重视人才培养,为基层的专业技术人员提升技能提供各种方便。


2018年12月22日,福建协和医院骨科举办第四届脊柱畸形新技术新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吸引了省内外不同市县医院的一百余名学员前来参会学习,提高了脊柱外科医生对脊柱畸形修复重建方面的认识和治疗水平。


近三年来,福建协和医院骨科共举办四次国家继续教育学习班及脊柱会议,吸引省内外700余学员前来学习。


门诊劝退了不少想手术的病人

他认为好医生应少开手术单


在读博期间,刘文革曾跟着“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查房,并时常听裘老讲座,前辈的一个习惯让刘文革教授沿用到今天:多问几个why。


刘文革教授就常跟学生说,外科医生要常考虑“4个W”:为什么手术(why)、是否手术(whether)、哪个节段手术(where)、以及前路还是后路(which)等方面。只有想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开手术单。


所以,他始终认为,好的外科医生应少开手术单。




门诊中,许多被腰痛折磨多年的病人,找来时总是直接要求开刀。刘文革教授解释,实际上,腰痛的病人90%是不需要手术的。如果没有手术指征,他还是会把这些“固执”的病人劝退。


针对这些病人,除了开止疼药等减轻病人疼痛,刘文革教授还会开出一些特殊的“药方”:比如每天跳广场舞,多出门走走等等。


在他的门诊中,常常能看到这样有趣的场景:一米八个头的他和病人对着窗外,一医一患一起转动脖子,拉伸背部。他笑着说:“坐诊久了,自己也趁机起来活动一下,望一望远方。”


门诊时间有限,为了给更多患者科普,刘文革教授专门开了一个公众号,里边常有一些增强颈肩腰部肌肉力量的运动视频。


每当遇到这类病人,他就从抽屉里拿出自己打印的一张公众号二维码,让病人扫码关注,回家学着运动。


“没有架子”、“亲和力极强”是护士们对这位大主任的印象。


骨科六区护士长吴桂清说,共事十年,刘文革教授主任不仅手术又快又细致,在术后也一直关注病人动态。面对一些经济有困难的病人,他还积极联系媒体等寻求社会支持。


在前段时间发布的中国好医生榜上,刘文革教授榜上有名,成为从医德、医术及医患关系和谐等维度评选出最受认可的医生之一。


来自孔孟之乡的刘文革教授,早年的志愿是当一位教师,但性格中的魄力和温和却使他成为天生的“工艺大师”——脊柱外科医生。


二十余年来,他以手术刀为笔,以机巧和细致,修复深埋在一个个机体里的精妙骨骼,为一个个珍贵的生命重新点亮希望之光。



END


编辑:乔一

福建卫生报记者:陈坤


猜你喜欢

好燃!今天,福建这家医院惊现《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视频抢先看!场面震撼

【护士节·视频展】燃爆朋友圈!快来看看第九〇〇医院护士自唱自编自导的MV

福建61岁阿姨,从加拿大坐轮椅回国就医,康复医生让她又站起来了……

健康大数据、5G设施、医疗机器人…数字峰会上,福建这些医疗成果值得一逛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健康交给阅读


「 在看的,麻烦点一下再走~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