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普将成医生职称评定业绩!福建这几位医生教你如何建立个人品牌

福建卫生报 福建卫生报 2021-10-1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福建卫生报”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升,

2020年达到23.15%,

比2019年提升3.98个百分点,

创历史最大增幅;

传播量达百万、千万的“爆款”科普作品频频出圈,

把自己作为“健康第一责任人”

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面对形式多样的传播平台,

围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各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如何应变求变,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科普需求?


9月7日下午,一场名为《健康福建,科普先行——探索融媒体时代,医生科普传播新思路》的沙龙在省政协展开。


四位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行政主任刘文革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连江分院副院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乳外科副主任医师张惠灏,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促进所副所长陈锦辉,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付海英围绕上述话题展开了精彩的讨论。




火爆的短视频未必靠谱

民众不应偏听偏信


疫情期间,科普类内容意外被按下了加速键。许多医生开始试水直播、短视频等。然而,“短频快”的新媒体传播特征,让越来越多的科普视频只有短短1分钟,甚至十几秒,导致关键信息没讲清楚,反而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刘文革教授说,有一个短视频,说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的人最好睡硬板床”。实际上,这并不是绝对的,只要把腰椎的生理性曲度弧度保持好,硬板床、软床都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所以大家不能听到了某种科普,就盲目轻信。实际上,我们的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都有很多的病理分型,临床表现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方法,不能盲目相信一种方法可以治疗所有的疾病。”刘文革教授说。


刘文革教授


网络科普内容的可留存,可重复播放,让医生的宣教更容易植入病人心中。付海英教授说,每次查房,总有不少血液病患者询问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


为此,她在个人公众号上撰写了针对血液肿瘤患者的膳食计划,把内容发给咨询的患者,病人可以反复看,还可以发给家属,节约了很多工作时间。



付海英教授


然而,零敲碎打,往往难以让民众对疾病有全面系统的认识。付海英教授说,今天,福建卫生报在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福建号”上线的健康大使个人专区,就能更好地集纳健康大使们的科普作品,让民众获得更加系统、丰富的科普内容。


科普资源也要下沉

建议制作方言版科普内容


受限于时空,专家无法持续地深入基层民众开展健教,这就需要调动基层医疗机构的积极性,规范他们的宣教内容。为此,张惠灏任职福建附一医院连江分院副院长期间,走遍了连江县14个乡镇卫生所,针对村医开展宣教,更新他们的医学科普常识。他还被评为福建省十佳科学传播人物。


张惠灏副院长


在这个过程中,他意识到,基层民众,特别是偏远地区的老年人群,由于文化层次低,缺乏基本的医学素养,这恰好也是伪科普泛滥的地带。


老年人容易被‘百分百包治包好’、‘保证不复发’、‘绝无副作用’等说法吸引,购买无效的保健品。老年人还有个特点,认为自己人生经验丰富,一旦认为是正确的,就积极转发,造成伪科普的二次传播。此外,相当部分基层的老年人只会用方言交流,无法接受普通话版的健康科普信息。”


“未来,我们考虑定制方言版科普,有利于基层民众接受。”张惠灏副院长说。



做好四点建立个人品牌

借助权威媒体平台赋能


一项调查显示,88%的医生认为做不好健康教育的医生不是一个好医生,71%的医生表示做健康教育最大障碍是“没时间”。


那么,在业余时间普遍“吃紧”的现实条件下,医生如何快速通过科普建立自己的品牌?有哪些弯路,是可以避开的?优秀的科普作品应具备哪些要素?



张惠灏副院长总结了自己的科普经验:

一是选题应具有普适性,可选择学科内多发病和常见病作为科普的出发点;


二是形式多样。图文、视频都可尝试,可以多学习演讲技巧,要多与听众交流、互动,及时获得反馈;


三是严谨性与大众化兼备,内容一定要有规范的出处;要点精炼,不要设置太多知识点;语言要大众化,接地气,图多字少,配合视频动画等工具,生动展示;


四是要持之以恒,才能做出品牌。



付海英主任也经历了从“单兵作战”到“全平台传播”的过程:

第一步是建立个人公众号,传播力有限;


第二步是建立患者群,分发内容,有了一定的传播度,但效果不大;


第三步是向医院平台投稿,向专业媒体投稿,依靠媒体的传播能力,扩大影响力,效果开始显现。



不再靠“情怀”而应是“荣誉”

科普作品将成医生职称评定业绩


近年来,随着居民健康素养逐步提升,健康知识需求已越来越大,医院、媒体、一些专业自媒体人也都在努力做科普,网站、电视、报纸、社交平台上的科普内容已是遍地开花。不论是患者,还是医生、医院,都切实感受到了健康科普的益处。



陈锦辉副所长介绍,《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15个专项行动,第一个就是“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其中提出,2022年前,我国将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绩效考核机制,将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纳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纳入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


陈锦辉副所长


此外,不久前,《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出,科普作品等可作为业绩成果参加评审。





有了政策扶持,专业媒体可围绕“搭平台、建队伍、做产品”三个方面着手。比如,搭建健康科普传播平台、健康教育网络资源库、健康科普视频库等;建立科普聘任讲师团;开发各种各样健康科普产品等。


“国家一直在鼓励医务人员成为医学知识的‘摆渡人’。在科普这条道路上,医生不再只依靠‘情怀’,‘政府搭台、部门配合、技术支撑、群众参与’是开展健康科普传播的一大策略。在这种形势下,优秀的科普,应成为一项荣誉,从而推动医生科普的可持续性,实现民众、医生和医院多方共赢。”陈锦辉所长说。


现场直播视频正在处理中,

明日可点击下方链接回看论坛直播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 陈坤

摄影/苏维德


编辑:小枫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往期推荐:




不想脱发一定要管住嘴!治脱发的4个误区,99%的人都做过


太棒了!福建7人同日手术,同日回家!通过“打针”就治好了先天性心脏病


中秋国庆能出行吗?未接种新冠疫苗不能入学?官方回应来了


集采中选冠脉支架短缺?不属实!


刚开学就扎堆去医院!这种最高2万多一副的眼镜火了,效果如何→

微信搜一搜福建卫生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