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一村又一村,泉州核酸采样人在感染风险最高的村落留下战疫足迹
衣裳湿透
手掌泡破
在感染风险最高村落留下战疫足迹
泉州市支援莆田泉港核酸采样应急队的队员们
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9月14日晚,支援泉港核酸采集医疗队接到当地卫建委的紧急任务,需马上前往界山镇界山村开展入户核酸采集,采集对象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老人、婴幼儿、残障人士等。
泉州市正骨医院黄尊贤、郭超龙等主动认领了最艰难的任务,前往感染风险较大的区域完成核酸采样工作。
15日当天,泉港界山村村长及其下划自然村的林队长开车来接迎接,下车之前他反复交代:“我们村比较特殊,有确诊病例,你们一定要做好防护!”
林队长首先把采样人员带到他家所在的自然村,这个村庄一共有17名采集对象,包括5个幼儿、1个瘫痪在床的老人、3个腿脚不方便的残疾人,其余都是高龄老人。
到了村里已经深夜11点了,为了提高采集效率,林队长在采样人员到达之前,已提前把除瘫痪在床老人外的人员,全部集中到了村口明亮路灯下的空旷处。有了林队长的精心组织,半个小时不到,采样人员就完成了这个村庄的采集任务。
下一个自然村共有13个采集对象,采样人员穿过一条条昏暗的村路,挨家挨户敲门。其中有一些长满杂草的石子路,为了避免防护服和脚套被划破,减少暴露的风险,他们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的。
最让黄尊贤印象深刻的是,有个出生刚满一个月的小婴儿,他的母亲含泪问:“小孩子太小了,能不能不采?”但也只能回答她:“尽量采一下吧,配合一下政府工作,应检尽检,我们会轻一点的。”小家属好像听懂了他们的对话,采集过程中异常配合,没有丝毫哭闹。
由于夜间行动,有些老人行动不便或是有听力障碍,采集进度并不快,13个采集对象耗费了1个半小时才完成。
就这么挨家挨户的采集,两个人互相鼓励、互相打气,艰难前行着。直到次日凌晨5点半,总算真正完成了采集任务。黄尊贤和郭超龙两人完成了67例。
两个人打趣道:“一村又一村,咱俩今晚总算对得起这身白色战袍了!”
9月18日凌晨1点29分,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驰援泉港界山的领队王强主任刚结束工作,他却说:“这比以往早了。”
自9月10日星夜赶赴泉港以来,整个应急医疗队时常加班到凌晨2点、3点甚至通宵达旦,每天收工后,大家只想着一件事:睡觉!
最令王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9月14日晚,检测队队长高萍和队友们连续采集了3个小时的核酸,一个个腰酸背痛,凌晨3点准备结束收工时,他又临时接到指挥部应急电话,电话里希望他能再派出一组检测人员前往泉港区界山镇东丘村,为当地村民采样。
得知又有任务,高萍没有推辞,带上几名队员,急匆匆地上了一辆车,赶赴现场。
那时已经快要凌晨4点,深夜里,万籁寂静,山路特别崎岖,采样队员们都是女生,大家在车里相互打气,司机师傅也一直在鼓励。
抵达现场后,大家赶紧换上“战袍”,马不停蹄开始工作。当完成任务时,天已经亮了。
9月17日,泉港暴雨,王强带领应急医疗队在简单搭起的伞下依旧忙碌到了夜里2点多,同事们除了里面衣服被汗染湿,外面的防护服也在滴水。收工后,大家已经疲惫得直接在回酒店的公交车上睡着了。
作为领队,王强的工作却还没结束,很多人又是一夜无眠……
王强说,队伍里与时间赛跑的故事还有很多,在疫情面前,任务即是使命,他经常向队员们说道:“‘是刀就要用在刀刃上’,而我们就是那锋利的刀,只为早日能取得胜利。”
9月16日午夜,泉港区南埔镇柳厝村下起了暴雨,泉州市中医院首批核酸采集队冒着大雨为村民们连夜采集核酸,一直到凌晨一点多,他们的衣服鞋子都湿了,因为太累了,医护人员一个个歪倒在椅子睡着了。
泉州市中医院针灸一区住院医师张贻强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凌晨3点,关灯睡觉,等待明天的新任务,满足的进入梦乡~想着在不久的将来,全国疫情得以控制,我可以带着我的家人一起过来这座美丽的港口城市,吃着浮果,逛着樟脚古民居,观赏着掌中木偶戏……
据泉州市中医院首批核酸采样应急队领队、质控科科长李劲亮介绍,抵达泉港后队员们分别在前黄村、三朱村、大前村、狮东村、上楼村、诚平村、奎壁村、柳厝村、先锋村进行采样,至9月17日晚10时,共采集22456人次。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福建卫生报”微信公众号
发送词语:风险 | 获取最新中高风险地区名单
发送词语:核酸 | 获取福建九市一区核酸检测机构名单
↓↓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张鸿鹏
通讯员:黄丽纹、张强、陈玮铭
编辑:七重
审核:黄美辉
医务人员奔赴防疫“前线”,莆田主城区医院如何保障群众正常就医需求?记者深入走访
莆田这些地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福建省高速公路管控收费站提升至172个
行走在莆田村镇的核酸采样人:这座城市病了,我想让它早点恢复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