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河滩上的生态农场,许多人跟一个日本老头学种地

阿远 乡见合作社
2024-08-29


国庆节前夕,中国驻日本大使馆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了一则视频,里面介绍了 74岁的日本人川崎广人在河南原阳小刘固农场传授堆肥制法和有机栽培技术的故事。
 
很敬佩这位日本农业专家在中国农村一呆就是11年,也很好奇他的农业知识在河南农村被采纳运用的真实境况。于是在立冬这天,我来到了小刘固农场,参加2020年最后一期培训会。

 
是农场,更是学校
 
清晨天刚擦亮,车子由郑州向北行驶,穿过黄河大桥后就是黄河滩上的原阳。从车窗向外看,树木和村庄在薄暮里影影绰绰,坡道上是悠着鞭子赶羊群的身影,这画面开始和儿时的记忆重叠。
 
渐渐升起的太阳随着路旁树干的高矮时隐时现,心情也在阳光普照下敞亮,由心底溢出对乡村的亲切感。开车的朋友感慨:许久都未见过这么大的太阳了。
 

到达小刘固农场时,农场主李卫站在大门前,招呼停车。她正在等卖油条的三轮车从这经过,买一些给大家做早餐。大门的另一侧还站着几位年龄不等的男人,指着一袋袋的肥料讨论着什么,他们都是今天来参加培训会的学员。
 
小刘固农场以前是周边颇有名气的养殖场,2009年才转型做循环农业。川崎广人2014年经朋友介绍来到小刘固时,农场正面临严重的经营困难,大棚和田地都闲置着,他便为农场制作了一份循环农业园区的建设计划。李卫从这份计划中看到了农场的希望,便正式邀请川崎广人留在小刘固,一起开展循环农业的实践。
 
这几年川崎广人被许多主流媒体报道过,一个日本人扎根中国农村的故事令很多人好奇。微博不断增长的粉丝量也让他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有人感动和赞美,也有人嘲讽和质疑。

《GQ》 对川崎广人的报道

但是这些似乎没有影响川崎广人太多。他坚持用日记的形式更新微博,用夹杂着语法错误的日式中文向粉丝们汇报他和农场的近况,字里行间都传达着他的责任和使命:在中国传授堆肥制法和有机栽培技术。
 
川崎办公室墙上的一张字报上写着:“小刘固农场理念,种植之前先育土,育土之前先制堆肥,制堆肥之前先育人才,所以以培养循环农业人才为主。”


早在2015年,小刘固农场在川崎广人的要求下,开设了有机堆肥制法和有机栽培技术培训会。主讲人以川崎广人为主,每月一期,每期开设两天课程,报名费不贵,农场还提供简单食宿。
 
参与过培训会的学员至今已有18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大多因为川崎广人才来到小刘固,也因为川崎广人才了解了循环农业。
 

小刘固的学员们
 
去往今天培训的参访地花花牛养殖场需要穿过小刘固村,再越过黄河大堤。一路上,我听一名叫肖百松的学员讲了他的故事。
 
销售了十多年饲料,又做过废气处理,肖百松相信“有机农场是未来的商机”。他去年经过一番考察,选定了河南开封杞县的一个村子办农场。他说虽然那里的土壤和交通并没有完全达到自己预期,但村长是和自己年龄相近的大学生村官,不仅理解农场的理念,还给与了最大程度的支持。
 
肖百松的农场刚刚种下了竹子,剩下的百十亩地还没有规划好要种什么果树,但农场的APP已经开发好随时可以上线了。他的计划有很多:跟学校合作做“教育+农业”;给农场装上摄像头,用户可以在他的APP上承包一小块土地云种地;将农作物承包给大品牌超市和水果连锁店,做订单农场……

 川崎广人(蓝色衣服)带领学员去往养殖场

走了20多分钟,花花牛养殖场到了。川崎广人用手指着大概方位给学员们介绍养殖场的粪便处理构造。他说这个养殖场有两千头奶牛,每头牛每天会产出20公斤粪便,这是制作有机堆肥的最好原料,但如果无公害处理不完善,就会有臭味。
 
接着,川崎广人又指着地灌,讲起了有机液肥的知识。这是62岁的王宗干报名来到这里的目的,他也是这一批里年龄最大的学员。
 
王宗干在河南洛阳承包了2000亩地种植油牡丹,春季卖花,秋季收果子榨油。新安县属于丘陵带,他在地里的高位处挖了水池,连接上地里埋的地灌,既能浇水又能施肥。有机液肥也是川崎广人传授的制肥技术,这种方法发酵周期短,操作起来既简单又实用。

川崎广人在讲解堆肥技术
 
但让老王苦恼的是,牡丹地里的地灌总是堵塞,每次疏通都要费老大劲。对此川崎广人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让他在管子的开端加上滤网,制作的液肥要更细一些。但这个建议没让老王满意。下午刚参观完小刘固农场的堆肥操作间,他跟我说:“这还没我现在用的先进呢。”
 
农场的志愿者小高来自河南太康,是培训会里笔记做得最认真的人。他刚刚辞职准备全身心备战考研,在网络上看到了川崎广人的事迹后来到农场,又决定留下来做一周志愿者。这几天下来他也不觉得辛苦,况且川崎老师还每天晚上给几个志愿者“开小灶”,亲自传授农业知识。
 
小高的笔记

小高本科学的是土地水利工程,研究生准备考郑州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他认为中国农业并不缺少技术,回去包几百亩地,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他的计划是开一家公司,走商业道路,至于卖农产品还是卖农业设备,还没规划好,但目的都是想要带领着农民一起致富。
 
今天农场的晚饭是尧山贡鸡,是来自河南平顶山的古海洋从自己养殖场里捉来的。古海洋对自己养的鸡很自信,宰杀之前还拎起来与川崎广人合了影。
 

从部队退伍后,古海洋回平顶山干起了餐饮。菜市场满足不了他对食材的高要求,索性就自己办起了养殖场。因为缺乏经验导致前两年血本无归,不服输的性格促使他自己开着车一路南下,去湖南和两广的养殖场里取经,几经折腾才学会了养殖宪鸡的奥秘。
 
古海洋报名培训会是想学习如何用鸡舍里的粪便制作出有机堆肥。他之前用的都是“沤粪”的土方法,这样发酵出来的肥料很容易生虫。跟川崎广人讨论过后他才明白,原来是没有掺入石灰粉,再加上温度不够,没有做好杀菌。但说起来这里最大的收益,古海洋说,是亲身感受到了川崎广人的精神。
 

星空下大棚里的番茄苗
 
河南农业大学的王吉庆教授是“河南蔬菜之父”张绍文教授的学生,张教授也是河南省内最早推广有机种植的学者。王教授近期一边与小刘固合作在农场的大棚里做研究,一边义务在培训会里做授课老师。
 
晚饭过后,王教授的两位研究生带着农场的志愿者们去大棚里,现场教他们如何给番茄苗施有机液肥。她反复强调一定要严格按照剂量去配比,在量筒里配好后再装进喷壶里,从叶子四周一点点地喷洒。有志愿者抱怨这样太慢了,其中一位研究生回应:要对植物有耐心,它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回报你。

 
川崎广人也拎着一支手电筒一起进入大棚,但他在记下肥料剂量配比数据后,就远远地走到大棚的另一端,用手电筒的微光一颗一颗检查番茄苗的长势。
 
他招呼拿着手机拍照的我过去,捏着一棵番茄苗上的小绿珠说:“一天后花开,五十五天后红番茄。”

 
这时一只青蛙突然蹦到他的脚边,他难得地笑了笑,说:“不打农药,很生态,青蛙就来了。”
 
我也用笑容回应了他,并在心里祝福这位日本老人,以及他的河南农场。


撰文:阿远
编辑:曼仔
摄影:阿远、小刘固农场
视觉:Lenna


喜欢,请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乡见合作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