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防人脸“当道”,虹膜识别“第二春”何时到来?

2018-01-15 张栋 AI掘金志


AI掘金志出品

雷锋网旗下只报道“AI+传统”的内容频道


雷锋网AI掘金志按:2016年1月,中国第一款规模量产的虹膜识别手机问世,这让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再次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中科虹霸是中国科学院谭铁牛院士课题组技术转移成立的高科技公司。谭铁牛院士是国际上最早进行虹膜识别研究的人之一,他们建立的虹膜图像数据库已成为国际上最大规模的共享虹膜图像库,遍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0多个研究团队申请共享使用。


网络时代,数据为王,古有得民心者得天下,今有得数据者得乾坤。


数据分为两种:一类是人类产生的数据,比如具体的消费行为、购物动作等。人们根据这些数据去勾勒用户画像,从而做到更懂客户,构建强大竞争力;


二类是人类自产的数据,阿里王坚曾说,每个人身上都有无数数据,如果利用技术去充分辨识这些数据,将能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


比如人脸识别,机器通过对事先标注好的人类脸部的上百个关键点位进行识别,从而准确辨识出每一个人;比如声纹识别,机器通过对事先标注好的人类发出声音的略微区别从而做到精确识别;再比如虹膜识别,每个人的虹膜上也有成千上万个数据点位,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扫描,也能轻松、快速、安全地辨识出每一个人。


1


如果说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近些年谈及较多,虹膜识别的确还让人略感陌生。


人的眼睛结构由巩膜、虹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部分组成。虹膜是位于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其包含有很多相互交错的斑点、细丝、冠状、条纹、隐窝等的细节特征,而且虹膜在胎儿发育阶段形成后,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将保持不变。


有研究表明,交叉错杂的细丝,斑点和条纹等细微之物构成虹膜大量独一无二的信息特征,也因此具备了某种与生俱来的不可复制性。因此,可以将虹膜特征作为每个人的身份识别对象,值得注意的是,其安全性和准确性远超如今在智能手机普及的指纹识别。


它的识别过程一般来说包含如下四个步骤:


  • 虹膜图像获取,使用特定的摄像器材对人的整个眼部进行拍摄,并将拍摄到的图像传输给虹膜识别系统的图像预处理软件;


  • 图像预处理,对获取到的虹膜图像进行如下处理,使其满足提取虹膜特征的需求。1、虹膜定位,确定内圆、外圆和二次曲线在图像中的位置。其中,内圆为虹膜与瞳孔的边界,外圆为虹膜与巩膜的边界,二次曲线为虹膜与上下眼皮的边界;2、虹膜图像归一化,将图像中的虹膜大小,调整到识别系统设置的固定尺寸;3、图像增强,针对归一化后的图像,进行亮度、对比度和平滑度等处理,提高图像中虹膜信息的识别率;


  • 特征提取,采用特定的算法从虹膜图像中提取出虹膜识别所需的特征点,并对其进行编码;


  • 特征匹配,将特征提取得到的特征编码与数据库中的虹膜图像特征编码逐一匹配,判断是否为相同虹膜,从而达到身份识别的目的。


2


“基于其自身的强大‘能力’,目前虹膜识别已在各行各业得以崭露头角。”中科虹霸公共安全事业部总经理陈伟箐告诉雷锋网AI掘金志。


2016年1月,中国第一款量产的虹膜识别手机问世,这让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再次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中科虹霸是中国科学院谭铁牛院士课题组技术转移成立的高科技公司。


就中科虹霸而言,目前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金融、军事、公安、移动终端、矿山等众多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特别是在公安行业,相关产品已经在各省市公安部门落地应用。


除此之外,在C端也会偶尔看到虹膜识别的身影,比如近期面向国内消费市场的第3款搭载中科虹霸虹膜识别技术的手机国美U7已经投放市场。


不知是同局竞争者略显料峭还是跨界夺食全面遇冷。雷锋网AI掘金志提到,虽说目前虹膜识别相关产品落地进程加速,但毋庸置疑的是,现如今无论是C端还是G端,人脸识别技术的落地相对于虹膜识别明显更广。


而这,也就彻底打开了陈伟箐的话匣子。


在他看来,任何一项技术都是人类力不能及的有效延伸,应当综合、立体、全面地去看待每一项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广受市场欢迎,主要可以归结为四点原因:


首先,数据采集比较方便。比如乘客搭乘飞机、火车时,相关系统就可“顺便”采集个人人脸数据;


其次,资本加持。一轮又一轮的超高融资彻底将人脸识别技术“炒”热了;


再者,国家政策的助推。各类政企闻风之后,甚至点名需要人脸识别技术;


最后,基于身份证数据库的天然优势。相关企业只需潜心专研算法,之后将算法放至平台运行,数据问题只需政府甲方去协调、掌控;而虹膜数据库则需要在政府允许的前提下自己去建立,比如通关时,一条一条地去收集个人的虹膜数据,这一点是人脸识别相较于虹膜识别的最大天然优势。


但与此同时,人脸识别在实际应用中也会遇到挑战:


一来,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产品,面对复杂场景(遮挡、光线强)时,准确率相较实验室数据会打折扣;


二来,大部分人的容貌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发生较大变化(甚至整容),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产品面对这种情况时,识别较难。


对于以上所提两点,在陈伟箐看来,基于虹膜识别技术的产品在有些应用场景能很好解决,而且更加快速、精准、安全。其透露说,目前虹膜识别技术在室内或者半室内场景中能做到一米半距离的精准识别(实验室有效距离更远);再者,与脸部数据易变不同,虹膜数据终身不变,因此可以就此建立一些小型的比如儿童的虹膜数据库,用于防止儿童丢失;最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科虹霸能够做到在百万数据库中一秒钟识别出一个人,完全不用人们事后辅助确认结果。


但他同时也提到了虹膜识别现存的一些短板。“如今限制虹膜识别发展的主要因素是:1、距离相对较近;2、价格相对较高。”


陈伟箐总结说,“市场没有爆发不代表技术不成熟,每项技术都应该匹配它的使用场景,技术最终需要融合的。比如在安防行业,人脸识别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有时候应对网络诈骗需要声纹识别、应对模糊照片需要虹膜识别。”


3


对于虹膜识别技术的全面爆发,陈伟箐满怀信心。


从技术层面来看,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声纹识别等一系列生物识别特征中,虹膜识别更加准确、更加稳定、更加快速(三秒以内),主流学界通常认为虹膜是比指纹或者人脸识别更“高级”的识别方式,要知道,相比于指纹和人脸的误识率,虹膜识别低至百万分之一的误识率看起来是那么地‘违和’。


从应用层面来说,对于中东等地区而言,受环境、宗教、劳动方式等多重因素影响,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受外界环境干扰最少的虹膜识别无疑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生物识别技术。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已经使用这项技术。未来虹膜识别这种生物识别技术将随处可见,小到智能机,大到一个国家的居民身份证都要依赖于这项技术。


陈伟箐透露说,政府目前已经在研究相关政策的下发,今后人们在办理身份证时,很有可能除了照片信息,也会将个人虹膜信息添加进去;另外,随着算法、镜头等硬件的不断提升、产业链的不断完善,虹膜识别不久的未来也可以做到很远距离的精准识别,价格也势必会逐步降低。


“如果这三个方面都可得到尽快落实,虹膜识别的未来大有可期。”


4


就像是满身绝技但无人欣赏的艺人,陈伟箐在受访中多次提及虹膜识别在技术成熟度、速度、安全方面不逊于任何一项生物识别技术。


用他的话说,在包括指纹在内的所有生物识别技术中,虹膜识别是当前应用最有前景的,当万物互联时代来临,数据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人们都在企盼一种与机器更安全的交互方式。


在他看来,虹膜识别技术蓄势待发。


医学影像专题社开放




医学影像专题社开放,包含7期顶级AI+医学影像课程,只给AI从业者和影像科医生看的课程,往期讲师包括:


在肺部CT图像分析上有着深厚研究基础和丰富研究经验的北大王立威教授


独创的LP-NET算法在医疗影像病灶识别方面取得国际领先水平的肽积木CEO 柏文洁


率先在国内开展基于医学领域知识及深度学习的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研究的中科院赵地老师


为医疗健康领域提供AI增强解决方案的宜远智能CEO吴博老师


讲师团队持续更新中.....


扫码入社,与数千名医生、AI从业者碰撞思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