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你年轻时那么拼,还是逃不掉中年危机?

2017-08-29 格总 格总在人间



  1  



前几天,看到一条牛逼的新闻:


阿里巴巴一个女程序员,在路边忽然想起客户的一个需求,于是就近找了个小黄车,在垃圾桶旁边开始敲代码。


下面的留言都是这种画风:


对工作的热爱,和全心全意的投入,让她自带女神光环!


没有对工作的激情,那会有这样的举动呢!


真正能激发员工的价值感、荣誉感、成就感,才是一家牛逼的公司啊!


诸如此类。


好牛逼啊!


真的牛逼吗?


如果是十年前,我也会这么想,但如今你对我这么说,我只想反手给你一掌……过去的CD,听听那时我们燃烧的激情。



  2  



那几年,我常驻国外,工作量多且压力巨大,天天加班到十二点。


偶尔十点钟回宿舍,作为一名不加班不舒服斯基,心里就满是罪恶感,感觉又占了公司便宜。


一个笑话说,这家公司一年的工作经验抵得上别家的两年:


因为每天16小时工作制。


那几年,每天宿舍、公司、客户三点一线,日子忙碌而单纯,紧凑而激烈。


就不要说平时的上班时间,中午食堂吃饭也是一顿狼吞虎咽,心里想的全是电话、会议、邮件。


只有当一遍遍修改的Excel被打印成整齐的报价,只有当来回过了无数遍的PPT投影在白幕上,心里才会涌起一阵愉悦。


那几年,许多次回国飞香港,不知多少次因为忽然通知,我坐在香港机场熙攘的大厅里,匆匆寻找电源插座,只为了修改一个文档,第一时间发回前线。


一次年假回国,因为项目突发,白天和家人团聚,吃饭喝酒,晚上关在书房里,整晚整晚地开电话会议,制定投标方案。


公司给的薪酬不算少了,加之每天出入高大上的写字楼、会议厅、沙龙论坛,谈吐动辄professional,凡事review,我也和身边的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觉得自己能力爆棚,素质顶尖,觉得自己职业高级,人生处处都是优越。


这样的公司,这样的文化,怎么会让员工没有价值感、荣誉感、成就感?



  3  



离职后的第三年,一天和一位前同事喝酒,我借着醉意对他说:


我觉得在公司天天忙的那些东西,80%在外面都没有一点用。


他看了我一眼,说,我不同意。


应该是95%。


为什么?


最牛逼的公司就是这样,无论你进来时水平怎样,加入这个庞大的体系,你就很快进入一颗螺丝钉的角色。


一颗差劲的螺丝钉,会在与周边齿轮的咬合中,拉低系统运转效率,影响整体团队绩效,从而被无情淘汰。


如果不想被淘汰,每个人就要学习成为一颗优秀的螺丝钉,让系统运转更好,团队绩效更高。


但无论如何优秀,上升通道已经基本满员,你只能静静地呆在那里,继续做一颗优秀的螺丝钉。


你所负责的部分,永远是某个专门领域。


要么是几张报价,要么是某段代码。


要么就是某几个其实只因为你的职务才和你吃饭的客户,要么是某些只因为公司的影响才和你见面的行业专家。


这种与高手过招的感觉,很爽很愉悦,你会变得很傻很天真,慢慢忘了这些顶尖资源,都是因为公司才来到你身边。


你和周围同事,因为长期在同一种文化,同一个制度下共事,你们就像打仗时的千军万马,整齐划一,如臂使指,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这种横扫千军的感觉,会让你自我感觉无所不能,只有离开你才知道,如果换了个东家,可能连打印机都没人来帮你装。


这就是悲哀的地方。


牛逼的大公司,可以让员工的自我价值得到极大程度的实现,可以让员工得到极快速度的成长,但成长后所具备的能力,只局限在一个很小很深的细分领域,也只适用于这家公司。


周而复始,长此以往,公司离了谁照样运转,员工离了公司举步维艰。


这种高薪酬、高福利,也是高强度、高压力下的工作状态,确实最能为员工带来所谓的价值感、荣誉感、成就感。


但这些听起来美好的东西,终于会让你一步步走向你不情愿的境地。


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到来的行业周期轮动,不知从何而起的大规模裁员,就会让你本来压力重重的生活,变得万劫不复。


你的悲伤留给自己,美丽已被公司带走。



  4  



那么:


给大公司打工=中年危机必然来临?


当然不是。


前几天,朋友圈里传来喜讯,一个有过一面之缘的前同事研发工程师,离职后做餐饮行业七年,刚得到近亿元的A轮融资。


再早前,也是一个在国外共过事的前财务经理,远赴拉美,以卫星电视解码器起家,做核心部件集成的跨国贸易,现在也已身家过亿。


当然更有名的,还有那位欧洲区销售总监,从采购欧洲原装红酒开始,早就多轮融资,现在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线上酒类电商巨头。


哪怕是继续打工,那个和我喝酒的前同事,在离职辗转的一年后,谈好了高额期权加入一家传统的运营商服务资讯公司,现在也已完成B轮。


另外一个是我原来的同事,次贷危机来临时,在他本职工作以外,为当地客户解决了融资难题,现在跳槽去了客户的集团公司,开始负责大中华区的整个市场。


这样的案例,我还能列出很多。


成功无法复制。


但毫无例外,我所了解的,是他们在职时,已经在为自己的后续发展储备资源。


他们当然尽职于本职工作,同时却把自己的能量输送到尽可能多的方向。


他们在繁琐的工作之余,还在学习如何将能力短板往上提升,学习如何“将一个人打造成一支队伍”,如何在平淡无奇的日常里,培养自己敢于冒险的勇气、大开大阖的情怀,和商业上知微见著的直觉。


在大公司打工很辛苦,当我们还在算计报销时怎么多帖几张发票,年假怎么休比较划算,他们已经满怀热情去为未来做好准备,为公司服务,也为自己打拼。


他们从不觉得危机是在“中年”才来临,所以在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都卯足了劲往前冲。


终于,当我们在海水逐渐吞没的巨轮上惊慌失措时,他们已登上自制的舢板,在众人意外的目光中,向着希望,从容驶远。


不要让年轻时燃烧的激情,成为你中年躲不过的危机。






往期话题


说海底捞是“危机公关”,你做人是不是也经常这样?


我有4个职场好习惯。第1个:不认识的女生要先看胸部


所谓的成熟,就是越来越多的理解曾经无法理解的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