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年薪百万,绝不是年薪20万的活儿干5份
这是 格总在人间 的第405篇原创
年薪百万难不难?
难,非常难,作为一个传统行业的资深打工人,我认识的年薪超过100万的打工人朋友,有,但确实也不多。
很多人问我,职场人怎样才能年薪百万?
我说,首先你得搞清楚一个事儿,所谓年薪百万,不是你现在干的活儿值50万,然后再多干50万的活儿,或者,20万的活儿你干5个人的。
不,不是这样,真这样你早累死了。
年薪百万的人,工作量也就值10万。
但是在这10万基础上,他用了杠杆,10万直接乘以10,变成价值100万的活儿。
这才是年薪百万的真相。
当然了,所谓年薪百万,只是我举的例子,其实任何拿高薪的职场人,都用到了杠杆,不是说非得百万年薪。
这篇文章看完,我保证不了你年薪百万,但至少你可以知道,跟别人比你差在哪里。
了解到差距,努力才会有方向对吧。
那这几个杠杆,下面我们一个一个聊。
当然还是老规矩哈,不好吃不给钱,看完觉得有收获,就转发留言在看一条龙走起。
1
第1个杠杆:突破职位限制
这里的关键词,是“职位”。
现代企业分工已经非常细密了,写代码的、做账的、卖东西的、写文案的、接电话的……这些都是职位。
为啥单一职位想拿高薪不容易?
因为,你突破不了职位的限制。
越是分工明确的公司特别是大公司,越喜欢强调“专业性”,就是要让一个人,把手里这摊活儿做细,做精。
我不反对专业,但是无论多细多精,你毕竟只有一个人。
那么,啥叫“突破职位限制”呢?
我之前给你们讲过,当年我在华为国内,想去海外但是托业成绩又差,直接找到签证科妹子,把签证搞定的事。
以我的职位,本来没有权限这么做的。
这算一个小小的突破。
后来我在海外某国,有一次项目签下来,发货居然搞错了。
身为项目负责人的我,只好跟技服、工程、研发、采购、生产的人开会。
天天开,天天吵,吵了整两周。
终于搞定,大家都很开心。
过了没多久,回国培训。
我就拉上一同回去的供应链领导,请国内当时负责这个事儿的生产部门一个小头头,在旁边万科城吃了顿饭。
这顿饭吃完,发货的事我算是完全搞明白了。
而且,该国特殊的清关政策,包括里面一些潜规则,之前我只是了解,现在,也彻底弄明白了。
后来只要发货有问题,哪怕跟我无关,大家都会找我出主意。
这个事儿,就是典型的“突破职位限制”。
很多人都说,在公司打工,就是做一颗螺丝钉。
拜托,不要因为别人说你是螺丝钉,你就真把自己当螺丝钉了。
你的职位确实是螺丝钉。
但是只要你愿意,可以把齿轮,把钻头的活儿都装进脑子里,没人拦得住你呀。
一个流程有5个步骤,如果你负责某个步骤,还能同时指挥其他4个人。
很好,那说明你可以做一个5人团队的头头了,公司不需要再派一个人来管你们5个,就算派,也未必有你管得好。
你对其他职位的理解,对整个流程的把控,就是杠杆。
你拿到的钱,一定会比单一职位更多。
2
第2个杠杆:多重技能傍身
职场技能这个事儿,今天先做个自我批评。
我是销售出身,一直以来觉得销售的技能最牛逼,其他职位的技能都不过如此。
后来换行去做投资,被社会毒打了。
我才开始恶补财务、金融的知识技能,虽然比不上人家科班出身的,但至少够用了。
财务为啥重要?
洛克菲勒,第一份工作是记账员;
皮尔·卡丹,第一份工作就是会计;
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曾经是会计学教授;
全球100强企业中,55%的CEO都有财务背景,其中23%还持有会计证。
我有个体会,就是当一个市场刚开始,还比较混乱,群雄并起的时候,销售技能特别重要。
但是等市场逐渐稳定下来,各自占好山头,从遭遇战转成阵地战,那财务的重要性就开始凸显了。
比如像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是个销售。
现在的阿里CEO张勇,就是财务出身。
除了销售、财务,职场还有许多技能。
有些跟行业相关,比如制造业,质量管理的技能就很重要,有些认证是必须要考的;
外贸行业英语是硬技能,你会多国语言最好;
像通信、芯片,高端制造,这些技术含量高的行业,你最好有一定的理工科背景;
任正非之前明确说,他女儿孟晚舟不可能做华为CEO,就是因为孟晚舟没有技术背景。
还有些技能跟行业无关。
比如刚才提到的销售、财务,是任何行业都需要的通用技能。
还有个通用技能说得比较多了,就是演讲。
最近听说我一个高管朋友,要求他15岁的儿子在家人面前演讲,站在客厅中间,任意话题,当众讲满10分钟,每月一次。
我有点吃惊,想了想也不意外。
网上有个话题,为啥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气质上不一样呢?
和人相处一个木讷胆小,一个从容大方。
一个有事憋在心里不敢找人商量,一个满脸写着“你们都得听我的”,这气质能一样吗?
当然了,演讲这种15岁孩子能做的事,许多职场人未必就做得多好。
其他的,像换位思考、写作、信息搜集,甚至抗挫能力这些,就不多说了,说过很多次了。
那么好了,多重技能傍身,为啥是第2个杠杆?
因为,公司的任务都是目标导向的,越复杂、越困难的任务,需要具备的技能就越多。
我们说“不可替代性”,往往不是某种单一技能的人才没有;
而是,需要同时具备多种技能,解决复杂问题的人才,太少了。
你的本职技能值年薪10万。
其他技能,可以帮你乘以2,乘以3,甚至更多。
3
第3个杠杆:理解行业
虽然被毒打过,我还是特别感谢曾经有过的投资经历。
这段经历,让我学会从整个经济循环的角度,去看一个行业;再从整个行业的角度,去看一家公司。
你的行业,在经济中处在什么地位?
有些行业“创造”价值,比如说农业、工业,白色的大米黑色的钢铁,我们看得到,用得着。
有些行业也创造价值,但你不一定看得到;
像常说的服务业,街上的捏脚搓背,美甲整容啥的。
还有一些行业呢,本身不创造价值,但是它们“链接”价值;
最典型的就是金融业、互联网行业。
上面这个分类非常笼统,我建议大家没事儿的时候,可以去咱们国家统计局的官网上溜达溜达。
人家说“读史可以明智”。
史在哪儿?
官网这些公开信息,就全是历史数据。
你把某类数据制作几张表,拉开了一看。
哪些城市、哪些行业……国家是啥判断?国家最关心什么?你所在省份和城市,政府是怎么想的?……一目了然。
顺带说一句,刚才说职场的通用技能,你看,“数据分析”也得算一个了。
之前有人留言,说要把一份工作吃透,没个三年根本不可能。
我说对,有些工作技术含量很高,很讲究一万小时定律,但是,对自身行业的理解,用不了那么长时间。
投资领域有个说法,叫做“一周弄懂一个行业”。
你作为该行业的从业人员,条件比外人便利得多,同行的沟通,行业论坛,技术峰会,咨询报告……你差的不是条件,而是有没有这个想法。
那你问,我理解行业是为啥?理解行业真有这么重要?
我想说是的,无比重要。
理解行业,只为了把两件事做好:
寻找机会,预知风险。
你看这帮总经理、副总,总监啥的,每天不过就是开开会,出差见见客户,做做汇报,这有啥难的?
他们干的事本身不难,坐飞机住酒店嘛,讲几句话嘛,确实不难,要不怎么说,工作量也就值10万呢?
最难的东西,是在他的脑子里。
是经过多年沉淀,长久思考,反复试探的那些东西:机会在哪儿?风险在哪儿?如何决策?
做决策,才是最难的事。
比起你做了几个文案,装了几个标书,签了几个订单,要难得多得多。
因为具体执行,只影响赶路的快慢;
但是决策,决定公司赶路的方向是不是正确,是路越走越宽,还是一条路走到黑。
看到了吧,如果你一个决定,就能帮公司多挣三五千万。
年薪百万在老板们眼里,不过是毛毛雨。
往期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