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稿】台湾数字人文教育的困难与展望

零壹Lab 2022-10-08


在12月3日的第七届数字典藏与数字人文国际研讨会会议日程中,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祝平次进行《台湾数字人文教育的困难与展望》主题发言,针对新世代人才的数字研究能力培育的论题提出见解。



发言人简介



祝平次,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化博士,曾任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现为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研究专长为宋明理学、儒家伦理学、台湾思想史、数字人文学。于2014年起担任台湾科技部数字人文学门复审委员。





结语

“每一场工作坊,我们都安排助教,所以有问题马上解决,也能达成一定的学习效果。最重要的,我们也都提供实做练习的数据,因此对于数位工具的效果,马上可以获得。就此而言,工作坊的效果是具体可见的。然而,在工作坊之后,多少的学员可以将学会使用的数字工具运用到她们自己的研究教学,则是另外一回事。而且光是工具的使用,很难让学员进一步体会到数字人文的方法作为一种研究手段的重要性。就此而言,一学期的课程要来得理想得多……” 


“一学期下来,大部分的同学在现场学习也都能跟得上……但就事后的追踪来看,这些研究所同学几乎都没有在她们自己的研究中,利用她们学到的数字工具。这突显出来数位工具的短暂学习无法配合长期目标的问题。这一方面由于缺乏研究典范,所以这些工具如何被具体运用于实际的研究计划,可能还需要跨过一定的经验以及视野的门坎。另外,数位工具的使用,默认了数据量大的特性,这也使得初学者比较怯步。”

“数字人文研究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文史学者的投入才可能成功,而这个过程,不只要仰赖于信息学者的参与,更需要文史学界整体性环境的建置……我想一个领域的前途,还在于未来年轻学者的投入与成就。就此而言,台湾数字人文教育,还是颇为令人期待的。但怎么让这些已经受培育的年轻学者,将来可以有发挥的空间,则还有待学界更加友善的规划与实际上的具体支持。”



注1:本文获得祝平次教授独家授权刊发

注2:digital humanities在台湾被翻译成“数位人文”,本文中按照大陆译法,翻译为“数字人文



END


主编 / 祝平次

责编 / 徐力恒

美编 / 曹清语



零壹Lab

记录数字媒介之日常

反思科技与人文精神

长按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