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交换机 | “语言的基因与文化的图谱”数字人文工作坊

数字人文创研中心 零壹Lab 2022-10-08

南京大学“2018年度国际合作伙伴计划”资助项目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数字人文创研中心主办

南京大学2018年“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系列工作坊


“语言的基因与文化的图谱”

数字人文工作坊


为重现跨学科整合的思考与实验过程,培养参与者具备数字人文跨领域合作与沟通的基础能力,以及进行数字人文跨领域研究的思考框架,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培养参与师生进行数字人文研究的学理认知与实践操作等基础能力。由南京大学“2018年度国际合作伙伴计划”资助,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数字人文创研中心主办的南京大学2018年“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系列工作坊将于2018年11月7日-11月8日邀请台湾政治大学教授,面向全校师生开设的数字人文基础课程开展为期两天的“语言的基因与文化的图谱”工作坊。授课内容主要包括:介绍台湾政治大学历史与思想数字人文实验室、台湾政治大学文学院数字人文中心,以及台湾政治大学高教深耕“东亚文化传统及其现代转型”国际拔尖计划的数字人文研究实践经验与心得。


讲师介绍



郑文惠(Wen-Huei Cheng),台湾政治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特聘教授、文学院“数字人文中心”主任、“华人文化主体性研究中心”副主任。目前兼为台湾政治大学“历史与思想数字人文实验室”主持人、高教深耕“东亚文化传统及其现代转型”国际拔尖计划主持人、“华人文化主体性研究中心”高教深耕计划共同主持人、“数字人文社会科学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共同主持人、 “中国近现代思想及文学史专业数据库(1830-1930)”主持人、《东亚观念史集刊》(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in East Asia)主编、《数位典藏与数字人文》(Journal of Digital Archives and Digital Humanities)编辑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典诗歌、题画诗、诗意图、书法、图/文的互文性、空间∕记忆研究、身体∕性别研究、观念史∕概念史、数字人文学。着有《文学与图像的文化美学――想象共同体的乐园论述》、《诗情画意――明代题画诗的诗画对应关系》等专书,及古典诗歌、诗书画理论、文学与图像的互文研究、题画诗、诗意图、遗民诗画、汉画、晚明文学性版画、近代画报、溥心畬诗画、书法文化美学、台湾当代生活美学、世变与乐园、近代小说、文学地景与记忆认同、观念史∕概念史、数字人文等论文百篇。在数字人文研究计划方面,曾主持台湾数字人文整合型计划总计划“观念•事件•行动:中国近现代观念形成与变迁的数字人文研究”及子计划“中国近现代『国家/世界』观念形成与演变的数字人文研究”(2013年8月-2015年7月)、台湾数字人文整合型计划总计划“观念‧话语‧行动:数位视野下中国∕台湾多元现代性研究”及子计划“『新∕旧』的激变与交锋:中国现代性形成的数字人文研究”(2015年8月-2018年7月)。郑教授长期以图∕文的互文性为研究主轴,从媒介、话语、认同等角度,探讨汉代绘画、文人画、遗民画、明清版画、近代画报的图∕文关系及其文化叙事;此外,关注传统文人与近代新型知识分子面对世变或文化转型的话语修辞策略与社会集体行动,及空间、记忆、身体、性别与文学、文化研究等相关议题。近年积极推动近现代报刊与文学文化研究、观念史∕概念史研究,及带领文史、语言、计算机、统计等学者进行跨领域研究,建构有关唐诗与观念史∕概念史的数字人文研究方法,奠定数字人文研究的坚实基础,并提出具效力的理论方法。近年主持大型计划,包括“近现代报刊与文化研究”计划,成立“近现代报刊与文化研究室”(http://printculture.nccu.edu.tw/)与全球性“近现代报刊与文化研究”论坛(http://blog.sina.com.tw/late_qing/),及“中国近现代思想及文学史专业数据库(1830-1930)”、“形塑中国──中国认同与现代国家的形成”等迈向顶尖大学计划。曾担任海德堡大学汉学系暨跨文化研究中心访问学人,并应邀至哈佛大学、莱斯大学、罗格斯大学、海德堡大学、捷克科学院、日本关西大学、国际日本文化研究院、韩国江原大学、韩国翰林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香港教育大学、马来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进行有关叙事文学、书法文化美学、文学与图像、遗民诗画、从遗民到后遗民的时间地理政治学、桃花源历史地理政治学、视觉文化与中国近现代画报、中国近现代报刊与文化研究等讲座或演讲。


Email: Wenhuei_cheng@yahoo.com.tw




邱伟云(Wei-Yun Chiu),台湾政治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系副研究员、台湾政治大学历史与思想数字人文实验室成员。目前兼为台湾《东亚观念史集刊》(THCI Core)执行编辑、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思想史与书画研究中心研究员、台湾政治大学高教深耕“东亚文化传统及其现代转型”国际拔尖计划研究人员、台湾政治大学“华人文化主体性研究中心-华人数字人文学研究群”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学术思想史、晚清报刊史、图像与视觉文化研究、观念史/概念史研究、数字人文学。主要著有专书《中国近代平等观念的形成(1895-1915)》(台北新文丰出版社,2015年),并于海内外人文社会科学及数字人文研究重要刊物与丛书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在数字人文研究计划方面,主持有,“建构与再现:《人民日报》中‘深圳’形象之数字人文研究”计划(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数字人文学术研究计划资金资助/2017年5月-2017年12月)与“数字人文视野下中国近代多元现代性话语体系构建研究”计划(山东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7年1月-2019年12月)。

 

Email: brianchiu@sdu.edu.cn




余清祥(Ching-Syang Jack Yue),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统计博士,现任台湾政治大学统计学系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历史与思想数字人文实验室”共同主持人、台湾政治大学高教深耕“东亚文化传统及其现代转型”国际拔尖计划共同主持人。余教授自1994年在美国Wisconsin大学Madison校区取得博士学位后,返回台湾政治大学统计学系任职,除曾担任统计学系主任(2003-2005年)、统计资讯中心主任、商学院民意与市场调查中心主任等学校职务外,更致力于学术研究、产业界与学校间的合作、教育训练。主要学术成果发表于国内外知名期刊,涵盖统计学、人口学、精算保险、数字人文等领域,同时也活跃于国内外学术团体,担任台湾人口学会理事长(2011-2013年),负责美国精算学会(Society of Actuaries)精算师考试等。目前研究集中于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包括金融保险、文字探勘等专业领域,同时主持台湾政治大学商学院的一个大数据研究小组,发掘数据背后的价值与实务应用。着有论文六十余篇,其中在数字人文研究部分,专注于从生物多样性与空间统计视野出发,探讨人文的基因图谱,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有“统计在红楼梦的应用”(1998)“从文言到白话:《新青年》杂志语言变化统计研究”(2014)、“A Quantitative Study of Chinese Writing Style based on the New Youth Magazine”(2016)等论文。在数字人文研究计划方面,主持有台湾科技部专题研究计划“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由生态变迁探讨语言变化”(2015年8月-2017年7月)。

 

Email: csyue@nccu.edu.tw


课程安排


11月7日


时间:14:30-17:30

地点:南京大学仙林校区逸夫馆C308室

题目:语言基因与文化图谱:唐诗与近代思想观念的数字人文研究

主讲:郑文惠

内容概要

•   介绍台湾政治大学数字人文团队在过去近十年来的发展缘起与研发历程。

•   通过唐诗的数字人文研究相关案例,揭示人文学者如何将风格、意象、主题、格律乃至唐代思想文化研究等人文学知识理论,熔铸入数字人文协作研究之中。

•   通过中国近代思想观念研究相关案例,揭示人文学者如何将英美观念史、德国概念史等人文理论方法,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结合的发展过程。

•   透过台湾政治大学数字人文研究团队多年的数字人文研究经验与心得,指出人文学者应该如何在数字人文研究中找到自身的学术定位与可着力之处。


11月8日


时间:9:00-12:00

地点:南京大学仙林校区逸夫馆C308室

题目:共现、词缀、网络:文本探勘技术的操作与实践

主讲:邱伟云

内容概要

•   介绍目前文本探勘技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发展概况。

•   学员上机实作,亲自执行从语料数据清理、数据计算、数据视觉化、数据判读乃至数据分析等一连串数字人文研究工作,借此理解与掌握数字人文研究之历程。

•   本次将实践与操作文本探勘技术中的共现词丛研究法、前后词缀研究法、概念网络研究法,透过本次学习将能掌握文本探勘的基础能力。

 

注意:此节课程要求自带笔记本电脑


时间:14:30-17:30

地点:南京大学仙林校区逸夫馆C308室

题目:人文基因图谱:隐喻或方法?

主讲:余清祥

内容概要

•   从量化分析的角度出发,透过生物多样性与空间统计的视野,说明数字人文研究在大数据时代如何着力与进行研究。

•   介绍生物多样性及物种演化概念,仿造生物栖息地、物种变迁的分析,结合质性、数量化分析两者的优点,指出统计学结合文本探勘与关键词撷取研究的发展前沿。

•   揭示建立核心关键字词分析技术的思考理路,仿造物种多样性相似指数,借以判断观念、事件之特性是否随时间变动。


报名须知


  • 人数限定30人,面向全校本科生、硕博研究生,专业不限;

  • 能确保连续参加三次课程;

  • 能积极参加工作坊教学、讨论和实践工作;


报名方式:mg1819004@smail.nju.edu.cn,截止时间:2018年11月3日


END


主编 / 陈静

责编 / 陈静

美编 / 张家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