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節目:錯解經典

2017-07-01 請點這里👉 传统文化全球同学

真誠提示仁者:點此查詢今天日期齋日戒淫保命點此今天日中時間在線查詢過中不食點此查看養生修定十齋日重要開示十齋日為農歷每月初壹、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 十齋日諸罪集結,以定輕重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誦經念佛獲不可思議功德

更多精彩

法寶免費結緣:淘寶搜妙法吉祥

公眾號發“阿彌陀佛”播經機資料下載、微店結緣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372sa2tay&width=500&height=375&auto=0備用視頻(內容同上)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171y0qgup&width=500&height=375&auto=0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三集

錯解經典 

  

班主任、家長:老師好。

陳老師:大家好。我們繼續這個【傳統私塾教育答問】這個節目。

班主任:老師,我們班上講的這個剛才老師說的這個揚善環節它是這樣的,我們每個星期讓孩子們回家去,然後落實【弟子規】,但是落實得怎麼樣呢?就是這一個星期以來有一個環節,讓每一個家長上去說自己的孩子在哪個方面做得比較好,然後就是家長當著所有的家長和孩子的面去說孩子哪個地方做得非常好。

陳老師:說自己的孩子是吧?

班主任:說自己的孩子。

陳老師:對,這個依據就是【弟子規】裡邊講的「道人善 即是善 揚人惡 即是惡」,這個是理解錯了,這個人指的是誰?我們仔細地去查查【弟子規】,這句話出自泛愛眾。你從這個出處你就知道它這個“人”指的是誰,「道人善 即是善」,那人指的是誰?大眾,不是父子。所以我們一定要有倫常的關係,五倫的關係。說到最後我們還是發現,現在傳統文化這些學校、私塾沒有五倫的概念,沒有,都把這個孩子就當成大眾了,這是錯的。告訴給孩子,你看【弟子規】教給什麼?告訴給孩子長大之後怎麼跟大眾相處?不要說人家不好,「揚人惡即是惡」,「道人善 即是善」,這是對大眾,所以倫常要懂,五倫裡邊這是指朋友,泛愛眾是指朋友,「首孝悌」是指父母,五倫在裡邊。但是現在大家把這個,完全沒這個意識,拿來【弟子規】他就亂用,就誤會了,讓家長站在臺上去,“我兒子如何如何好”,這是破壞了家長的羞恥心,這此話怎講呢?孩子是自己的,我教的,我養的,我說他好那不是誇我自己嗎?大家聽了之後,這個人怎麼這麼臉皮厚,這是過去我們那個年代都知道的,人總有羞惡之心,大家在一起,“你這孩子真不錯”,你說“確實真不錯,我的孩子真好”。現在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人自性裡本有的羞恥之心,他就說不出來這話,犬子,過去都叫自己的孩子小子,叫犬子,就是小狗,不要當回事,所以為什麼過去農村很多把那孩子起那個名字狗剩、狗蛋,為什麼叫這個?從小讓這個孩子謙卑、低下,是這個意思。不要傲慢,傲慢不好養活,又是金又是玉的,那個林黛玉她早死,真的是這樣。所以說家長不可以傲慢,如果你們老師給了家長這麼一個上臺去抬高自己的這麼一個機會,這錯了,那是誰做的這個主張?校長,那他得要承擔這個責任,將來還有個什麼弊端呢?家長就會攀比,“你有什麼了不起的,看我兒子”,他下來“看我閨女”,大家都比這個了,這就缺德了,缺德缺在哪?孩子都學,“家長都誇我,我更得誇自己了”。誇自己的人是好人嗎?【弟子規】教「聞譽恐」聽到讚歎要感到害怕,他怎麼好意思張嘴誇自己?「聞過欣」,聽到別人批評我感到欣喜,我感恩別人,感到歡喜。現在是調過來的,“你不誇我,我媽媽都誇我,你算老幾”。我都聽到有的孩子說這話,“你們算什麼,我媽媽爸爸都誇我”,一切問題都從這個誇這開始來的。所以說「道人善」不是講對孩子,這是誤會得到所以然的程度了,這誤會極深了,這不可以。所以說它的流弊,他的做法都是錯的,總是希望讓孩子檢省自己的毛病。那你說孩子會不會受打擊?這些話都是西方的教學理念,哪部中國的經典裡寫著說孩子會受打擊?你給我找出來,「父母責須順承」,括弧受打擊除外,有嗎?告訴給他,“批評你兩句你就受不了,你怎麼那麼沒出息?你要敢哭”?你看這是誰教的?印祖,印光大師,印光大師打小沙彌,【印光大師文鈔】裡邊就寫兩個規矩:第一個不許跑,第二個不許哭。你這樣的話那打得更重,為什麼?沒出息,這點教訓算什麼。所以將來這孩子堅強、有毅力,男子漢大丈夫這算什麼,屁股打爛了沒關係,為的是我把毛病改了,都是這個,古來聖賢都是這麼教出來的。現在一批評兩句流眼淚了,就要死要活的,這就說明什麼?這就說明我們講的「父母責 須順承」沒有,這六個字沒人教了。現在都講究溫和的,溫和吧,溫和你教不出人來,你教不出真君子來。所以我們大家要聽得明白,用這種教學的方法錯了,增長家長和孩子傲慢習氣,就這點事情家長上去說“我的孩子什麼什麼優點,把這鍋碗瓢盆什麼的都刷好了,打掃乾淨了”,應不應該說?不應該說,為什麼?那是你的本分,有什麼好說的?上去說不怕丟人嗎?你把這鍋碗瓢盆刷好了,刷好了刷好了唄,父母把你養這麼大那得天天怎麼說?那得多麼讚歎自己的功德?那裝不下了呢,父母的本分。孩子把這個,說這回我把這個放好了,這個杯子放好了,仰著小臉等著你誇,看都不看他,該幹嘛幹嘛去,越是在他期待你獎勵,你誇獎的時候,你越別搭理他,你想幹什麼?這叫會教。你想要誇獎就給你誇獎?錯了。那你說孩子那你要不誇他,不誇他怎麼樣?不誇他他就沒信心了。你們總說誇獎能給孩子信心,哪一天到社會上沒人誇他了,他真沒信心了,你不就把他毀了嗎?你說這道理該有多難懂?這些教法都錯了,鼓勵教學法,誰告訴你的?你的師承、哪部經典?你說我沒老師,私淑也行,你從這個淑,「私淑弟子」,是那個淑。沒見過面,以古書上的老師為老師也行,他沒有啊,現在人都是發明創造,所以把學生毀掉了。你這是媽媽也是老師是不是?你聽到現在有什麼感受?

孩子媽媽:我感覺我全教錯了,而且自己的知見全是錯的,教給孩子們的也是錯的。自己都沒明理,然後就開始去教孩子,現在心裡面有一個特別大的感覺就是對不起這些孩子和這些家長。

陳老師:所以我覺得你們作為傳統文化老師,也作為父母,那孩子,你們家的孩子也受害,所以我覺得這種學術的研討太重要了。大家就是因為不見面不談這些東西,所以我們要做正事,要務正業,老師不研究教學研究什麼?所以你們也是傳統文化的老師,他們也是,大家坐在一起,我們來交流這個多好。我們,包括他們都未必說得對,我們把自己的這些說法都放在桌面上,不是我們發明創造的,我們有老師,我們有經典,放在上面,咱們一塊來研討,這個好。我們鼓勵、讚歎這種學術交流,現在就這個沒有了。我們真的不敢說自己對別人錯,自贊毀他,不敢,我們是什麼意思?總是看到現在教不出來孩子,而且孩子都被誤導了,我們看著難過。所以很感恩你們這些家長、老師,你們到這個地方來咱們做這個交流。

孩子媽媽:老師,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還有一個很大的誤區,比如說我的孩子今天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今天到下午就對他進行懲罰,進行教育,這是第一天;到了第二天了以後我就想,就不是第二天,有三四個小時以後我就在想,我就記住顏回的那句「不二過」了,孩子這個事情錯誤犯了以後三個小時以後我就過去了就過去了,不管了。

陳老師:也就是說您這個孩子犯了一次錯誤之後您就教訓他,教訓他之後關於這個錯誤以後就不說了,您是這麼理解這個「不二過」的是吧?

孩子媽媽:是,所以說就導致了我的孩子就是錯誤經常犯,經常當面承認,但是事情過去以後他同樣還是再會去犯。

陳老師:對,這個確實是誤會了,過是指過失、過錯、罪過,不對的。那麼「不二過」是什麼意思?是指犯錯誤的人自己,他怎麼樣呢?他同樣的錯誤不犯兩次,那三次就不要說了,就是後不再做,真懺悔,是這個意思。這個不是指父母、老師,是指學生,犯錯誤的這個學生自己,他發誓這樣的錯誤以後再也不犯了,這個叫不二過,同樣錯誤就犯一次,以後再也不犯了。

孩子媽媽:後面還有一句,思想錯就錯在這裡了,「不遷怒」,孩子這個錯誤他沒有用心地去改,他自己沒發心真正去懺悔,但是我就已經不管了。所以說今天孩子犯錯了,到明天過去了那就不管了。

陳老師:這個遷怒是什麼意思?就是這個事跟別人沒關係,我把這個怒火撒到別人身上去了,遷怒於人,這個是不對的。他跟這個「不二過」也沒有關係。所以說我們一定要知道,現在孩子的這個毛病習氣有好多是前世帶過來的,換句話說我們學佛了都知道,你說有的孩子愛偷東西,他也沒怎麼跟人學,他就會偷,前世不知道多少世他有這個習氣,偷盜的習氣,所以他這一世他緣分成熟了,他自己也長大了,也有自己行為能力,他就去偷,他前世帶來這習氣,阿賴耶識裡有這個種子。所以說我們要知道,多生多劫積攢起來的習氣就像冰山一角,很厚啊,那現在輪到你做他父母,你做他老師了,你要不厭其煩,偷一回打一回,偷一回罵一回,不厭其煩地提醒他,他不偷你還得告訴他呢,這個孩子經過十幾年、二十多年,把這習氣改了。所以說只教一次、只教學一次不行,真的不行,尤其是這個孩子很多習氣,他是養成了很長時間了,七八年了,三四年了,你指望一兩次根本教不好,所以要有耐心,家長要有耐心,老師也要有耐心。

班主任:老師,剛剛這位媽媽在講到,每週自己的家長會在臺上誇自己的孩子,這個我們有一個什麼體會呢?就是「因地不正果招迂曲」,就孩子做這個事情,他本分沒有教給他,就沒有教給他這是他應該做的孝道,而是說用外界的這些鼓勵,那這些孩子他以後有人誇我我就做,沒人誇我我就不做。

陳老師:跟自己的孝敬沒關係。

班主任:對,沒有任何關係。

陳老師:換句話說跟自己的自性、本有的德行沒關係。“我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有表揚,沒表揚不做。”你說這是不是污染?這是不是蓋覆他孝敬之心?越來越少,為什麼?不誇了嘛,那有什麼意思!

班主任:而且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長了孩子的浮華。

陳老師:對。

班主任:我們看他寫的日記,確實是這個孩子很浮華的,而且在看這個孩子的日記我們發現有很多的問題是家長跟老師引導錯了。你比如說,老師,這個孩子在一篇日記中講今天犯了兩個錯誤,第一個錯誤是起床賴床,第二個錯誤是今天跟媽媽頂嘴,但是下面的老師在引導的時候對於跟媽媽頂嘴的這個問題沒有講,直接去講起床的問題,這就是把孩子最根本的孝,他的根沒有了,而是說在枝末上去下功夫。

陳老師:次第亂了。

班主任:對。

陳老師:次第亂了。次第就是孝,就是敬,沒有比這個再重要的,【弟子規】四句話那就是孝,就是敬,其他的不重要,這是根。根沒有,你想要有花有果不可能。他做出來花果那都是假的,騙你的。

班主任:還有就是這個老師在引導的時候很多也是引用的這種名言警句,而且還有很多話。

陳老師:對著說,孩子說老師也說,對著說,這個確實此風不可長。你們大家聽我們這些彙報,很少引經據典,我們講了一大堆事最後用一個經典,是這麼回事,經典說多了容易把人說亂了,一定要記住。所以老師講課如果以這種方法來教,孩子滿嘴都是經典,最後結果是什麼呢?第一個他腦子是亂的,第二個生活當中的事他看不懂,因為生活中這就是個茶杯,這跟經典沒關係,他永遠也想不起來「執虛器如執盈」是怎麼回事。「執虛器 如執盈」這六個字,說實在話我們可以給它講一年,大家不要不相信,真的,一天一堂課,我們說講半個小時吧,講一年沒問題,就這個「執虛器如執盈」。這裡邊有孝,有敬,有仁,有義,有廉恥,有信用,都在裡邊,你說這能講得完嗎?所以它是活的。這個東西總用經典,一下用一堆不通,一句都沒通,一句通了講一年,什麼經典他都不用,就用這一句,通了。這叫什麼呢?推十合一,這叫士,士就是中國古代的讀書人,所以在中國古代誰當老師?秀才,不想做官去了,在附近有這個延聘老師來的,他去教書培養人才。所以那些秀才過去都是士,他通過世間的這些事情、萬物,十在數位裡是圓滿,代表一切的意思,一是代表道,通過這個他能夠看得出來一切的道理。所以下邊那個“一”是道,是經典;上邊這個“十”是事情,他讓事情和這個道理他能合在一起,這樣人才能夠做老師。因為他讀書人嘛,沒有這個本事不行,我們淨在這兒背這個名言警句,聽了之後有什麼用呢?「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這就是私塾今天亂的緣故。會背會講,那裡邊沒有道,他不是士。

班主任:還有就是老師在給孩子寫評語的時候,很多的引導不適合他這個年齡,而且很多話是很空洞的。你比如說,評語告訴孩子你要恭敬時間,珍惜時間就是恭敬時間,對於十三歲的孩子讓他去恭敬時間,他體會不到那麼多。

陳老師:不好理解。

班主任:對。

陳老師:不是說不對,就是不大好理解。讓他從什麼地方恭敬呢?【弟子規】,「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揖深圓 拜恭敬」,這全是恭敬,從這個地方站直了,從這個地方開始,就我們剛才講的,這蓋杯水不能掉在桌子上,拿起來,放得安安穩穩放回來,這就叫恭敬,那比恭敬時間具體得多,因為他恭敬時間他沒有落腳點。所以說這些東西都是需要家長也好,老師也好,在生活當中把經典吃透了,吃透了之後給自己的兒子,給自己的閨女還有這個小學生他應對,他聽得懂,從小不跟他說這些似是而非的很華美的話不說,都很實在,所以將來這孩子淳樸,如果他能夠引經據典,寫的文章非常華美,一定要罵他,再敢寫這個就揍他,為什麼?這裡邊有個道在。什麼道呢?人最重要的不要往華美上邊走,從說話到言行、到衣著、到所做的事情都要樸實,要樸實、要純樸、要實用,不要說這些華而不實的東西,不要做華而不實的事情,家裡邊華而不實的東西一樣沒有,好老師、好父母。

班主任:所以老師,整個這個日記我們看了很多,總的來說很深的體會就是沒有根,沒有倫常的根,沒有孝順的根,也沒有說平常這些禮教、羞恥心的根都沒有。

陳老師:孝悌忠信 禮義廉恥」說實在話,這個是傳統文化的次第,恥是最後一個,它是底線,如果這孩子連羞恥心都沒有了,全都歸零,是負數。我們打個比方,家長上去誇自己的孩子這就在破壞羞恥心,無論是家長還是下邊他的孩子,人家這麼誇,別人誇,父母誇,他在那這麼聽著還挺高興,羞恥心破壞了。「聞譽恐」破壞了,你天天給他這機會。所以恥一破壞了,前邊的孝、悌、忠、信、禮、義、廉都沒了,恥是底線,所以羞恥心的教育很重要。為什麼要打他罵他?同學們都吃飯,他在前邊跪著去,為什麼?培養他的羞恥心。你這是會教,你溫和的教育沒有這個,你家孩子沒有羞恥心,為什麼呢?長輩們還沒吃飯,他坐那先吃,這就是沒有羞恥心。不孝不以為恥,不敬不以為恥,不仁不義不以為恥,偷別的同學糖果吃,覥然,在那覥著臉在那無恥無愧,這都是家裡、學校教錯了,你說真是教孩子是一個大學問。我覺得你說到他的這個日記根本的問題還不在於這些,就是你們剛才提到,這個孩子你們這為什麼教不了?根本的一個問題這孩子腦子裡的知見太多太重,根深蒂固,這是最麻煩的,這是最最麻煩的。所以說孩子剛開始是一張白紙,你教他什麼就是什麼,如果一開始教錯了,先入為主,你要給他改,就像這一張紙,白紙,你給它彩色畫畫完了,你說咱們再恢復成白紙,那比在上邊畫可難太多了。所以說「蒙以養正」,蒙就是孩子發蒙、剛小時候,「蒙以養正」,你一開始教給他就是正的,【周易】裡講「聖功也」,你不要小看鄉村裡的那秀才,聖賢都是出自他們的手。你看他不做官,他是好老師。現在到哪去找士?沒了。士農工商的士排頭一個,一個民族的興旺就是要有好老師,把學生都教好了,家長不會教老師會教。所以師父講再過十幾二十年,中國恐怕沒有教授了,中學、小學這些地方都沒有老師了,一代不如一代,那怎麼辦?光碟教學。你不用這個方法,一千所學校一千種教法,你說孩子出來全都是,傳統文化學校孩子出來也是這個,什麼問題呢?經典拿在手裡看不懂,誤解了,老師聽的話好像是有師承,其實全是誤會,你說這怎麼辦?他們這來得還算早,這孩子教兩年,剛十二,好改,你說那有的那已經教了很多年那可怎麼辦?我看那媒體上報導好多孩子一提傳統文化頭疼,他不願意學,為什麼?教錯了。你們學校這學生我知道,你看這兩位班主任,你們的這個學生我親自看到,真是拿鞭子抽的,竹鞭子,鞭蒲,那父母抽,打屁股。這孩子你問他走不走?不走,你見過這樣的學生嗎?我是見著了,怎麼打他不走,為什麼?老師打我是為我好,父母打我是為我好,我要不走這條路,我這一生就墮落,就完蛋了。你說他這麼小他知道這個,這不就是古人的教法嗎?從古至今趕到我們這一代還這樣,你父母打你你會跑嗎?不會。父母打你是愛你,用這種方法讓你記住,讓你有羞恥心,你怎麼能說一打你一罵你離家出走了呢?豈有此理,從古至今沒有過。在你們這個班上我看到了,教得好。所以說這個孩子現在回頭來得及,第一件事情家長和老師要改變觀念,教得要如法,不能教錯了。第二個這個男生,十二歲的孩子,一定讓他把過去這些知見全部放下,全部放下!不放下這可不行,為什麼呢?你看這是一個杯子,這個杯子裡邊已經有很多的髒水、髒東西了,你想往裡邊倒多乾淨的水、礦泉水沒用,為什麼?它還是髒的。你要教他之前應該怎麼樣?先讓他把這個水倒掉,刷得乾乾淨淨,一點氣味都沒有了,你再倒進來水、倒進來茶,它才有茶的香味。否則你往裡倒茶水,它裡邊是污染的,你聞不到那個香味,也就是說他腦子裡邊是混亂的,這麼多年他沒白學,他都記住了,你說怎麼辦?所以頭一件事情,社會上的話,就是你們搞直銷的話叫洗腦是不是?這個話不好聽,在傳統文化、在佛學裡這叫什麼?學佛上這叫換心,讓孩子換心,換掉他的觀念,這個才可以,否則他腦子是亂的,一團粥。所以你們這個地方不敢教原因在這,要反復地跟大家講,這個孩子一旦教糊塗了不好教了。

班主任:老師,我們通過看這個孩子的日記,我們還有一個很大的感受,就是這個孩子學死了,他死在句下,比如說「話說多不如少」,跑步的時候我沒說話,我就做到了這一條,他就認為我只要不說話,我就做到了「話說多 不如少」,比如「寬轉彎 勿觸棱」,我只有在遇到拐彎的時候我才能落實這句話,完全學死了。

陳老師:對。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還是在老師和家長沒把它理解透,所以【弟子規】我現在就騰不出時間來,課程太多,我們一定要把它從頭到尾細細地、好好地講一遍,好好講一遍人生第一課【弟子規】。你比如說「話說多不如少」這六個字,做老師、做家長的先要理解這句話的精神所在,不是形式上說不說話,那就好了?你父母那兒正難過,「話說多 不如少」,你也不過去安慰,你就不說話,這對不對呢?他這不是真是學死了嘛,「寬轉彎勿觸棱」是什麼意思?真是像你說的沒碰到拐彎的時候他就無所謂,這行不行?真到拐彎的時候他絕對觸棱,他絕對做不到那個勿觸棱,為什麼?他不知道這六個字裡跟自己的心是什麼關係,他這六個字是代表一類事情,最後【弟子規】學完了是修這顆心,通過這顆心來指導規範自己的行為,是這麼回事。從小就告訴給孩子,他聽得懂,你現在說這話安的是什麼心?就問他,你安的什麼心?他聽得懂,“我討厭他”,對了,你看你安的是嗔恨心,嗔恨心是什麼?“造惡業,爸爸說的”。造惡業會怎麼樣?“會有惡報,我會受到痛苦,會有災難”。那會有什麼結果?“爸爸媽媽會難過,爺爺奶奶會傷心”。這是不是你想要的?“不是我想要的。”他都明白了,他就想到很多,他看得懂。所以說不要小看【弟子規】裡邊的一字一句,微言大義要把它講透,要把它講活,為什麼?生活是活的,你的孩子是活的,你怎麼把他教死了呢?所以做老師、做家長的在生活當中要處處學。我印象很深,原來我坐在一個人車上,這個車停在路邊要下車,我說你還有個事情沒做完。他說什麼事情?我說你看嘛,他看半天他也沒看出來。我說「冠必正 紐必結」,他說我又沒戴帽子你怎麼說這話?我說你看你這個方向盤和車軲轆,它是歪著停在那,他也沒給它正過來他就走了,他說這怎麼是「冠必正」呢?我說「冠必正」是指一個精神,指一個意思,什麼東西我們都給它放得規規矩矩,要正,它應該是什麼樣,那個就叫正。你說什麼叫正?它本來就是這樣的,這叫正。我說你那車軲轆平時應該什麼樣?它肯定不是這樣待著,這樣待著對它那車軸、對方向盤、對軲轆都不好,它正常是應該這樣待著,這就叫正,所以「冠必正」指的是一切都要正。他說這【弟子規】敢情到處都有,我說對呀,「冠必正」。所以說我們一定要知道要開發孩子的悟性,你給他講個「冠必正」,他周圍的很多事情他都明白了,教得好。如果他只會戴帽子,他現在不戴帽子了,那行了,其他都是歪的,那這句話還有什麼用?要看它裡邊的精神。我聽說有的幼稚園教得很好,你看那孩子,五歲的孩子刷廁所,刷廁所上邊有糞便刷不掉,這孩子自言自語說了句話,他跟周圍的小同學說讓老師聽到了,老師告訴我,我說好,那孩子說,刷半天刷不掉,他說不但是人,他說你看有些糞便也這麼執著,它就在這個池子這兒粘著,它就不下去,真難刷,它怎麼這麼執著。你看,你聽了之後你就在那兒笑,為什麼?他腦子是活的,他知道什麼叫執著,他會用,他在生活當中人、事、物他看得清楚,剛五歲,這教對了,只有這樣教他才能夠把人世間的事情看得明白,他才能通,否則是死的。看這個看得明白,除了「冠必正」以外,只要不戴帽子的一概不知,那不是傻瓜了嘛。所以一定要把悟性教出來,所以【論語】裡有一句話「不憤不啟」,這是專門對老師講的、對家長講的。他們有人來問我,端著個盤子,新來的義工,老師,張嘴就問,“老師,這盤子放哪?”我這一看,他在家裡一定是這樣,被伺候大的嘛,“老師,這盤子放哪?”我就看著他,我說頂著,“啊?”我說頂著,什麼意思?二十多歲的義工,這盤子放哪問我,我知道我也不告訴你,為什麼?你瞅你這個廢物,這麼點小事都要去問人家,你長眼睛幹什麼用的?長嘴巴去問,幹什麼用的?一點自立能力都沒有,什麼事情都要求別人,這就是話裡的精神,要自立,不要沒事就張嘴去問別人,依靠別人,你不成飯桶了嘛,連個盤子你都不知道放哪,你說將來你怎麼能挑家過日子?挑家過日子做不了,你還想當傳統文化老師,這不是做夢嗎?精神是讓他自立,這是我講話的精神,用的方法是棒喝,“頂著”,他沒聽說過,受到了這種呵責他明白了,這是說我太無能了,那一般的老師“我告訴你在哪”,走出去一百米給他教,那個老師錯了,所以一定要知道是活的。師父那個講課教學的方法很好,什麼叫教?什麼叫學?我教你學,學得很苦那就對了。所以你們的學生不能會背兩句名言警句行了,那不可以,他苦著呢,最後他能成就,老師在暗中觀察他,這就對了,它是活的嘛。你看這孩子的悟性怎麼樣,「不憤不啟」,他沒有到一定的程度你不要去教他,你不要去啟發他。憤是什麼呢?愁苦,就是想不出來答案,他真用心學,就是不知道,在那天天琢磨這個事,好學生,天天琢磨,所以你們要會教啊,小孩子也是從小讓他啟發他的悟性,說這孩子悟性真高,你教對了,為什麼?古法如是。古法是要,什麼叫傳統文化學校?把每個孩子的悟性開發出來了,說這個孩子心靈了,學什麼東西他都通了,你教得正確,將來這個孩子他不是書呆子,他遇到任何問題他都能解決,推十能合一,他能成士,這是目的所在。所以說他不在那兒刻苦地去求學,不動腦子,這話沒過腦子就來跟你說話,你得給他一巴掌,你說這話過腦子沒有?讓他養成這好習慣,人是這麼培養出來的。

班主任:老師,我們也發現一個檢驗教學成果的一個方法,就是我們也跟這兩位老師交流,說你們家的孩子為什麼看上去沒有受過傳統文化那種氣味呢?他學了一年多應該有,最起碼有一個樣子了,為什麼他身上看不到呢?我想這應該就是老師說的這個他所學的【弟子規】跟他的生活、跟他的心性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陳老師:這三個一定要連在一起。經典、生活、學習的人的內心,就是他的自性,要連起來,缺一個都不行。經典是總指導原則,用文字,用語言給你說出來,生活是他每天必須要面對的,那麼怎麼才能做到?自性,就是他這顆心要給他換了。你比如「執虛器如執盈」,教給他一種精神,叫什麼呢?根本上來說,落實到人上來說,叫孝,叫敬,對於自己來說,這個身怎麼修?要有起碼的樣子,要謹要慎,這個是什麼呢?這個就是「首孝悌」完了「次謹信」,那個謹的意思,修身。你就會發現這個孩子他有那個氣氛,他有那個氣味,他說話做事、行為舉止恭恭敬敬,嚴謹、小心、端正,他有那個氣氛。現在我們看很多學傳統文化的人確實穿著唐裝往那一坐,你看不出這氣氛來,謹慎小心又很靈活、又很機敏都沒有,他只是學到了個樣子,這就沒有了精神,就你說的這個氣味他沒有,說明他自性沒通,沒有通到他內心裡去,他心沒改,它是死的,他周圍發生什麼事,油瓶倒了不扶。

班主任:沒反應。

陳老師:沒反應。這個學他有什麼用?這不是學死了嗎?那怎麼能做到「父母呼 應勿緩」?不可能的嘛。你還想伺候別人,別人伺候你得了,學死了。經典呢?經典沒理解,生活他就解決不了問題,所以這三者各是各的,分著家待著,教的時候就有問題。

班主任:那老師,就剛才像老師說的這種對孩子的啟發和引導,那啟發孩子的悟性有很多老師不會,他不懂,那麼對於教學老師該怎麼辦呢?

陳老師:要把自己的煩惱習氣放掉,你為什麼沒悟性?你自己的貪嗔癡慢疑太重了,你自己先要有悟性,你才能夠啟發別人的悟性。剛才這個媽媽講以盲導盲,錯了,自己還看不見呢,你說後邊帶著一堆孩子你說多危險。

班主任:老師,我們還看到這個日記上爸爸給兒子的評語,前面的評語是鼓勵,後面最後一個落款寫了一個very good。當時我們也很奇怪,問這個爸爸為什麼想起用這麼一個英文來做評語呢?這爸爸說,我想讓氣氛變得輕鬆一些,但是老師給我們教的是教學是件很嚴肅的事情。

陳老師:現在我們看到很多教學不如法。我曾經跟大家報告過,在教學的時候不要去想氣氛,你說孩子會不會出問題?那都是你自己的胡思亂想,孩子沒問題。是不是時間到了?好,我們今天講到這,下次我們繼續來談。

班主任、家長:感恩老師。

恭請點擊公眾號

如何獲得財富遠離災禍?

如何積德行善改變命運?

如何家興和諧婚姻幸福?

如何求子生子教育孩子?

如何獲得身心健康正確飲食?

妙法吉祥義工團隊


【全球共修互助同城】群

添加微信入群,註明所在城市

全群止語長按二維碼或搜13822233136

法寶結緣:妙法吉祥公眾號


公眾號:傳統文化全球同學

 

公眾號:阿彌陀佛全球共修


公眾號編輯:劉師兄(手機微信)13343340888

義工團隊:程師兄(手機微信)13822233136

法寶流通:楊師兄(手機微信)13613359937

放生團、助念團、播經:戴師兄(手機微信)13273376638  惜字會籌建

需要回向的同修私信以上微信或在公眾號留言

祈    願

天下和順、日月清明, 風雨以時、災厲不起,

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

   國無盜賊、無有冤枉, 強不淩弱、各得其所。


素材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知

文中段落序號為便於閱讀學習

編輯進行了標註,切勿斷章取義

留言評論 分享轉載 我們壹起轉發吧


禍福無門 惟人自召 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點下方閱讀原文聖賢教育平臺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