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根 ▋百家姓之--都氏 家族起源族谱

子东时间 2021-07-26

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中华姓氏的起源,直溯到距今大约5000多年伏羲氏时期。


每个人一出生就传承了家族姓氏,它既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代号,也是血缘关系的符号。


百家姓溯源








姓氏起源


1、出自姬姓,源于春秋时的郑国,以祖字为氏。据《姓苑》载,春秋初年,郑国有一个公族大夫公子阕,字子都。他是当时闻名全国的美男子,而且他性格勇猛,力量很大,所以很得郑庄公的欣赏。他死以后,他的子孙就以他的字为姓,称为都姓。


2、出自公都姓,以封邑名为氏。春秋的时候,楚国有公子田,受封于都邑(今地不详),所以称为公都氏,他的那一支子孙,有单姓都的,就成为都氏的一支。都氏的望族居住在黎阳(现如今的河南省境内)。


3、出自芈姓,以地为氏。春秋时楚国有公子田,因食采于都邑,称公都氏,其后代也有称都氏的。


4、出自妫姓,以名为姓。战国时田齐公族公都子的后代以祖先的名字为姓。


都姓始祖

公子阕(姬阕、子都)、子田(宋休公)、公子田(熊田、公都田)、必里海拔都儿(孛里海、不里海、不理合、李匣儿、孛匣儿)、古都白丁、哈迷都丁、忽都、安都剌、萨都刺、阿都刺、拜都、阿都赤、巴都噶·安都鲁、摆都尔的、撒都丁。子都,《姓氏考略》:“郑公孙阏,字子都,后以为氏。”春秋时代的郑国,最初建于陕西华县(古称郑),后迁至新郑(相对于陕西郑而言),是周厉王之子周宣王之弟姬友所建立。姬友的后代子孙,距今大约2800年前开始世代相袭繁衍,其中有一位公孙阏,由于其字为子都,所以他的子孙后来就“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都,发展成为一个古老的家族。都氏后人尊子都为都姓始祖。

迁徙分布

都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都源出于姬姓,春秋公都氏后裔;公孙阏(子都)后裔。春秋初年,郑国有个公族大夫叫公孙阏,字子都。子都长相英俊。勇力过人,深得郑庄公宠幸,因此变得日益骄横。庄公有个得力助手叫颖考叔,子都一直很嫉妒他,就找了机会用暗箭将颖考叔射死。庄公失去了得力助手,十分震怒,便下令巫师诅咒凶手。子都心中有鬼,结果竟然因神经高度紧张而死。子都的后代有以他的名为姓氏的,这就是都氏。


郑国大约经过500年左右时间,到了公元前375年,被韩国所灭。以后,经过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历史上的大动乱,都氏家族又以山东省为中心,分别向南北各地播迁,到了宋、明之际,我国的大江南北都已经有了都氏子孙的踪迹。在过去的一二千年间,都氏一直是出了名的书香世家,出过许多学业有成就的人士。


望族居黎阳郡(今河南浚县东北)。关于“都”姓的来历,蒙古的一支,没有姓氏,只有官职名,祖先是一个叫必里海的人,官职是都达鲁花赤,分管当地宁海州的长官。据《辞海》中对“达鲁花赤”解释为:蒙语,译言掌印官。成吉思汗十八年初置。元代汉人不能任正官,朝廷各部、院、及各路、府、州、县均设达鲁花赤,由蒙古或色目人担任,以掌实权。


据《焦志疏考》牟平文史资料第八辑中也提及,“元初有必里海,中统元年海死,子抄儿袭。抄儿死,子不老赤袭。子孙遂家焉,至今存姓曰都。”此后延续下来,现在已到第十四、五代子孙。都姓蒙古族是起源于山东省牟平县姜格庄镇北头村的一支姓氏,系元朝蒙古族后裔。在族谱中记载,都姓始祖讳必里海公,元初为牟平达鲁花赤,负责管理当地军事和农业。后明太祖赐给家族都姓。



郡望堂号


郡望

黎阳郡:西汉高祖年间设黎阳县,属冀州魏郡,这是浚县设县之始,治所在大伾山东北。王莽时改名黎蒸,东汉恢复黎阳县名。东晋永和七年(辛亥,公元351年)置黎阳郡,辖黎阳县。东晋太元十四年(己丑,公元389年)属黎阳郡,黎阳县属汲郡。北魏孝昌年间(公元523~528年)分汲郡置黎阳郡,辖黎阳县。东魏天平元年~武定八年(公元534~550年)间置黎州,辖黎阳郡。北齐废黎州,北周宣政元年(戊戌,公元578年)复置黎州,辖黎阳郡。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黎州、黎阳郡并废,黎阳县属卫州。隋开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置黎州,辖黎阳县。隋大业二年(丙寅,公元606年)废黎州,黎阳县属汲郡。唐朝武德


二年(乙卯,公元619年)置黎州总管府,辖殷、卫、澶、洹四州。唐武德六年(癸未,公元623年)置总管府,黎州属相州都督府。唐贞观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废黎州,黎阳县属卫州。宋朝端拱元年(戊子,公元988年),置通利军,治所在今大伾山与紫金山之间,辖黎阳县。宋天圣元年(癸亥,公元1023年)改安利军,治所迁至浮丘山西。宋熙宁三年(庚戌,公元1070年)废军,黎阳县属卫州。宋元佑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复置通利军,辖黎阳县。宋政和五年(乙未,公元1115年)军升为浚州,治所在浮丘山巅,辖黎阳县。金国皇统八年(戊子,公元1148年)改浚州为通州。金天德三年(辛卯,公元1151年)复名浚州。明朝洪武三年(庚戌,公元1370年)农历4月,降州为县,始称浚县,治所迁至浮丘山东北平坡。清朝顺治元年(甲申,)浚县属大名府,清雍正三年(乙巳,公元1725年)改属卫辉府。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3月,废府设道,浚县属河北道。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废道改行署。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改属第十三行署。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公元1940年)秋,浚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属冀鲁豫边区行署。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公元1947年)7月,民国浚县政府改属第四行署。民国三十八年(己丑,公元1949年)5月,浚县全境解放。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浚县民主政府改为浚县人民政府,属平原省安阳专区。1952年11月15日撤销平原省。12月1日,浚县改属河南省安阳专署。1958年4月18日,撤销安阳专区,浚县划归新乡专区。1961年12月19日,恢复安阳专属,浚县归安阳专署。1970年安阳专区改为安阳地区。1983年10月撤销安阳地区,改设安阳、濮阳两个市。浚县属安阳市。1986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将浚县划归鹤壁市。1986年,浚县辖10乡1镇,即城关乡、善堂乡、王庄乡屯子乡、白寺乡、钜桥乡、大赉店乡、卫贤乡、小河乡新镇乡和城关镇。1992年4月24日,河南省民政厅批复,撤销善堂乡、大赉店乡,设立善堂镇大赉店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原辖行政区域不变。1995年6月12日,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撤销新镇乡、小河乡,设立新镇镇小河镇。1997年7月15日,省政府批准,将浚县大赉店镇划入鹤壁市郊区。1997年12月29日,屯子乡撤乡建镇。1998年10月8日,钜桥乡撤乡建镇。2000年末,浚县辖六镇四乡,即城关镇、善堂镇、屯子镇钜桥镇、新镇镇、小河镇和城关乡、王庄乡、白寺乡、卫贤乡。

堂号

黎阳堂:以望立堂。

鸿胪堂:宋朝的都贶,官至鸿胪卿,拜锌州转运,提辖四川四十五州,有很多显著美好的成绩。

余庆堂

植本堂


家谱文献

湖南福城圩都氏宗谱八卷,(清)都发祯等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余庆堂木刻活字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都字演变湖南福城圩都氏宗谱八卷,(清)许鉴纂修,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余庆堂木刻活字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河南安阳黎阳都氏四修宗谱二十卷,(清)都其琛等修,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植本堂木刻活字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人民大学图书馆。


湖南福城圩都氏宗谱八卷,(民国)都氏族人纂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余庆堂木刻活字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天津静海子牙都氏族谱,(民国)都氏族人合修,民国年间木刻活字本八册。现被收藏在天津市图书馆。



各地都姓

陕西都姓

分布在周围三个县的五六个村子,都姓都(dū),人数上万不止,咸阳市区都姓分布也较多。祖先最早世居河南浚(xun)县一带,后有一支迁入山西,明朝时又有一支从山西洪洞迁入陕西。


据族谱记载,都姓迁入陕西是为了寻根。咸阳这支都姓是郑国公族公孙子都后人,公孙子都又是郑国建立者郑桓公姬友子孙,而姬友是周厉王的儿子,且姬友建郑国于陕西(后迁入新郑)。郑国、都姓属于陕西姬周宗室分支。


另外,陕西宝鸡、商洛、延安、汉中等地都姓分布较多。安康都家坣都姓辈份排行 凤吉子杰芝立公汉邦(不全)


安徽都姓

现安徽桐城有都氏一族几千余人,据家谱记载,世祖来自河南黎阳。明朝年间二世祖在江南某地做官,就居住在桐城(如今的吕亭镇溪河村都家老屋(庄)),后接来父母家人,尊父为一世祖,其墓至今安在。


此都姓一族自十二代后有部分家谱还在,现有二十余代,祖辈多是读书之人,世代书香门第。其辈分排列现存为:成,贻述昌谋,德贤名章,光显玉照,永正芳声(此根据老人口述字音)。“述”字为二十世祖。


韩国都氏

朝鲜半岛与中华大地源远流长,韩国有两百五十多个姓氏,其中半数以上的姓氏是来自中国的归化姓氏。据一九八五年的人口调查(现有资料找不到更新的数据),韩国都姓(도都)在韩国姓氏中排名66位,人口46528人。北京的都英禹收集到韩国《星州都氏大同谱》,为了解华夏都氏历史渊源提供了新的资料。


这份韩国《星州都氏大同谱》形成于壬申年(1752年)。通过谱序跋文,了解到:韩国这支都氏追溯的先祖为临蔡侯都稽。都稽为汉武帝时期的人物,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因为抓获南越相吕嘉被封为临蔡侯。都稽的子孙都祖,汉成帝鸿嘉年间(前20年——前17年)从长安来到高句丽朝鲜三国时代的一个民族政权)辅佐高句丽君主。都祖是韩国都氏第一人。都祖的子孙都弥于汉桓帝延憙年间(158年~167年)来到百济(韩国西部)做官。之后,有都祖的子孙都陈被封为星山府院君,都顺官至典理尙书。这份谱序跋文还提到了韩国都氏的几位知名人物:都元兴著名诗人,都兴持、都希庆功勋卓越,都夏以文章能诗名闻中华,都元结、都元亮为朝廷命官等等。


东北都姓

清朝雍正乾隆年间从牟平迁徙到东北的都姓人有三大支,分别迁居在辽宁省庄河,瓦房店和盖州,接着继续向北迁徙,逐步遍布东北三省及内蒙,并形成个别区域都姓人相对集中的村落。绝大部分是必里海的后裔,其辈分排行镇应宏汝,呈思丕世悦,原本星基业,书田永克昌,进修传广训,继述正伦常。


此外山东    河南     四川    湖北    河北   安徽     河北   甘肃     浙江等地都有都姓。


都姓名人


汉代

都尉朝:著名东汉学者。从孔安国学受古文《尚书》,后转授于庸潭。


宋代

都随:著名宋朝大臣。曾出使辽国,辽国朝廷要他为大辽服务,他忠贞爱国,严词拒绝。辽国人都叹服其节操。既归宋朝后,辽国每次派遣使臣入宋,必问其起居、健康情况。


都贶:北宋臣。字君锡,陵川(今属山西)人。博览经籍,长于史学,以明经得中进士。哲宗时官朝请大夫、鸿胪少卿,出为梓州转运使。徽宗崇宁三年(1104),坐议弃湟州,降授承议郎,权发遣坊州,再贬监抚州酒税,入党籍。后五年复朝散郎。佞佛,为圆通旻禅师法嗣。后因不愿做官,隐居义门村锦屏山中,结芍药会。当时文人谷汉臣、高子美等经常往来山中,流连山水,诗酒度日。县令吕由庚曾再三举荐他出外做官,他都婉言谢绝。


都洁:宋臣、学者。字圣与,江苏丹阳人,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间以左朝请郎知德庆府,历官吏部郎中、太府少卿、淮西总领。洁父都郁,字子文,尝为惠州教官,平生留意于《易》学。洁承家学,与其父处多有所得,自认土封辞义,先儒已多有详论,故撰《易变体义》十二卷,专就《易》的变体用法进行探讨。


都颉:宋臣。字光远,余干(今江西余干西北)人。神宗元丰二年(1079)进士,官至司农少卿。初家贫而笃于学,后闲居而作《七谈》,以述鄱阳人物山川之胜,辞艳而意远。


都光远:著名宋朝大司农


明代

都胜:明朝宁津人。曾经担任南京羽林左卫指挥捡事。成化初升署都指挥捡事,守备扬州的时候因为平定叛乱有功。被升迁为参事,协同漕运,后又任过充总兵官、掌漕运等重要的职位。因居官廉明洁静,所以屡有任职使命。历官五十七年,他所管辖的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富裕,但是他清正廉洁,生活简朴,每天只吃蔬菜,如果有亲戚朋友来访,也不过增加一盘豆腐,因此人们称他为豆腐总兵。深得人们的敬爱。


都穆:(1459-1525),明朝人,学者。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玄敬。弘治进士,授工部主事,历礼部郎中,加太仆少卿致仕。博学清简,勤于治史。有《壬午功臣爵赏录》一卷,系正德七年(1512)任礼部郎中时,披阅旧牍,得朱棣即位,初封赏功臣簿籍,因稍加修整而成,共三十三人。后二月复得指挥以下功赏簿籍,又编别录一卷,以补前录之缺。又有《使西日记》一卷,系正德八年奉使册封庆藩寿阳王妃,自京师至宁夏而作,记沿途灵胜形势、故宫遗壤、碑碣古迹颇详,但多据见闻,鲜为考证。另有《史外类抄》、《金薤琳琅》、《吴下冢墓遗文》、《周易考异》等。


都杰:明臣。蔚州(今山西蔚县)人,字彦辅。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与李言恭同撰《日本考》五卷。李言恭督京营戎政时,其任右都御史。会倭寇侵患方剧,乃录其所闻成书。


都任:明臣。字弘若,祥符(今河南开封)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官四川右参政。天启中,为陕西左布政使。崇祯中,以山西右布政使兼副使。饬榆林兵备。李自成部将李过陷城,巷战,被俘,不屈死。


近现代

都锦生:号鲁滨,浙江杭州人。民国八年毕业于浙江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留校任乙种工业教习。并亲手纺织出第一幅丝织风景画民国11年5月,在茅家埠家中开工制造,到民国十五年的时候已经发展到拥有手拉机渐


百台,轧花机五台,工匠八人,职工130至140人。他们的产品曾经获得美国费城国际博览馆金质奖章。民国17至18年,东渡日本考察。民国26年8月将一部分机器迁到上海法租界,维持小规模生产;同年12月,日军占领杭州,他被委任为杭州市政府科长,遭到他的拒绝,于是全家迁到上海避难,并在上海建造产房,扩大生产。民国28年丝织厂在杭州的产房以及所有新式机器全部被日军烧毁。民国30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军占领了法租界,丝织厂被迫倒闭。重庆、广州等地的部门也先后被日机炸毁。民国32年5月在上海病逝,终年43岁,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进步的实业家。


都清风: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将领。孙中山在创办著名的黄埔军校时,曾以保定军校毕业生为军事教育骨干。都清风原为保定军校生,从二十二岁起就成为黄埔军校的战术教官。


都燕何:(?~1985),四川乐至人。著名现代烹饪大师。都燕何为著名画家张大千的故交,张大千对其烹饪技术赞不绝口。他曾在华西医大任厨师长,饭菜接待重要领导。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模范”金质奖章,多次获得省劳模荣誉。后响应国家支援农业的号召,主动申请回到四川省乐至县服务,于1985年病逝。


都亨:(1935~),上海市人。著名地球物理学专家。


免责声明:本文只供参考。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温馨提示: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如有侵权或有其它问题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


长按上方图片,识别关注,方便查阅

点赞下方,在看分享,让家人知道根在何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