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绘本”,我们怎么爱你

2017-09-29 琅小只 琅琅读吧



王小庆先生



昨天,本号推出王小庆先生关于绘本教学的评论(请戳 王小庆:对绘本热的冷思考),立时引发各界人士热议,这正是我们推送此文的初衷。

现将部分言论整理推送,希望能促进这个话题讨论的深入。

顺便说一句,我们赞同“深圳小刀”的观点,倾向使用“图画书”这一名称。此次为方便由原文引发的讨论,故用“绘本”名。

 



深圳小刀(知名书评人):


我为什么顽固地抵触“绘本”这个外来词?除了无可药救的偏见,还因为它不符合汉语的构词习惯。在使用的过程中,必定会出问题。比如,你说说,“我读过的每一本绘本……”“看着面前这一本本绘本……”“这几本绘本,本本都是精品。”我感到汉语被污染,呼吸困难。

 

小庆老师乱棍挥舞,估计许多人吓出一身汗。其实,他的主要目的恐怕是显示自己的高度吧。然而既是乱棍,难免不小心碰到某些人的饭碗,所以肯定有人生气。另外,和我朋友圈前一条呼应,小庆老师文中竟然说“一个绘本”,这成什么话!

 



 

李祖文(深圳市福田区首席教师):


小庆的观点一直很犀利,这种犀利总是藏在文字里的!有时候看似夸,其实~~~绘本、小说等整本书的阅读我觉得还是应该“还原”书的本质元素(我好像一直是这个观点),教绘本,你得知道“绘本是什么”,教小说,你得知道“小说是什么”。至于儿童阅读课程化,绘本如何进课堂,我觉得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不要混在一起说!有时候不得不感叹:懂绘本的人真的太少了!

 


陈 莉(儿童文学博士,北京教育学院):


上午看了他的文章,不知为什么,总觉:无论文字书还是图画书,要考虑带进课堂做班级共读的价值是什么?哪些是班级共读能产生的效能,而亲子阅读或自主阅读所不具备的?




 

丁 丰(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美术教师,鼓楼区美术教研员):


美术老师的视角完全不同,更加关注图画的故事性,将文字作为图画的补充。或者,反过来说,图画本身甚至可以另成故事。在绘本中,图画所表现出来的往往更加丰富。包括每一页的排版设计,色彩等等,都有许多是文字不好表述的,是只可意会的东西。因此,包括一些给低幼儿童欣赏的绘本都需要引导学生去仔细体味,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这一点说,哪怕给大学生讲绘本都大有讲头。

 


徐冬梅(“亲近母语”创始人):


我特别欣赏小庆老师的独立思考。也赞同文中不少观点,例如,不少老师绘本的选择不够经典,别低估孩子们的接受力,别用语文套路伤害了绘本的阅读等等。不过,认真地说,小庆老师确实对绘本的阅读和欣赏、评论,绘本引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意义(准确说,绘本也好,整本书阅读也好,都是对小学语文课程文学教育严重不足的补充和建设,是有独特意义的。林文宝老师的观点,同样我也不认同),以及绘本教学的方法,并不了解。只例举一点,如他认为在课堂上讲述绘本完全没必要。恰恰相反,这个环节是必需的。


一,读过松居直先生《幸福的种子》的朋友都会知道,绘本通常的读法是让孩子坐在膝盖上,孩子看图画,大人把文字读或讲孩子听。教室里讲图画书的老师首先承担了“儿童教育学意义上的父母”的角色。二,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全班所有孩子都共买同样一本绘本,未免奢侈。在全班只有一本绘本的情况下,老师让孩子们看图画,自己讲述文字,是用声音让孩子们完成一次完整的文学感知。三,这个讲述是后面深入且必要的讨论的基础。小庆老师这些观点,也许跟他曾是中学教师,偏爱思想深刻的作品,认为绘本太浅太低(其实完全不是),只需自主阅读,根本不需列入课程教学有关。

 

绘本阅读在不同场景下,有不同的应用和实践,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亲子共读绘本,绘本在幼儿园教学中,绘本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绘本的自由阅读,绘本的延伸阅读,绘本剧,用绘本做生命教育,用绘本做艺术教育,用绘本做哲学教育……不能用一种视角,一种原则去衡量,去要求,去批评。


总体上,对于老师们的绘本阅读和教学还应鼓励。在我看来,绘本教学虽然热,还远不要担忧。应该是所有父母、所有幼儿园老师、所有小学老师,都应对绘本有阅读,有欣赏力,有实践。


当然,如小庆,也应该有更多人,认真地说出写出对绘本阅读和教学的见解。引发大家的思考。

 

 



梁 燕(资深儿童文学编辑):


部分认同。“幸福的种子”,更多也是将绘本对父母和低段孩子说的吧。小庆老师没有认为课堂上讲述绘本没必要吧,他说的是老师“声情并茂地”讲故事,我认为他不是说的只“讲述”。绘本不低,进课堂要讲出它“不低”的地方。我挺喜欢小庆老师的,虽然他似乎不是非常了解绘本和低龄娃。

 


三三妈妈(深圳阅读推广人):


喜欢这种“唱反调”“泼冷水”的文章。并非是因为我赞成他的观点~比如对新兴教学方式的“求全责备”,对“绘本”本身的理解等等都可以商榷。很多事情,每个人的角度和“度”不同,也不可能或者不应该用同一个尺子来量。但是有这样反面声音太难得了,希望可以让更多老师至少反省思考一下,而不是盲从和冒进。


绘本在“亲子阅读”的层面,传递更多的是亲情与人生经验的哺育;放到课堂之内,除开急功近利的破坏性发掘和功利解读,也是一种教科书外的选择与扩展。故事妈妈有故事妈妈的美好,老师有老师的专业和深度,这二者并不矛盾。


我们的习惯性思维常常非此即彼,非黑即白,这世界难道不该是五彩缤纷的么?


垄断话语权,无论是左还是右,都是极可怕的事,喜欢每个人发出自己的声音。

 



伍 松(心和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绘本“热”?想多了吧?

有几所学校带孩子读绘本的语文老师能达到10%?

各位老师自己的学校,有几位敢说上述比例有10%?

有几个区县带孩子读绘本的语文老师能达到5%?

全中国带孩子读绘本的语文老师敢说有2%吗?


 

许习白(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从教几十年,见证了课外读物由少到多,由多到杂,由杂到乱;也看到课外阅读指导从无到有,从有到盛,从盛到过;还看到过,思考过,实践过课外读物进课堂、进课程,以及课外阅读课程化。课外阅读多样化,阅读指导多样化,很正常。但儿童的事,成人的干预还是不成为干扰的好。很多景点本来很美,但过于商业化后,让人厌烦。现在的阅读推广,是否也是如此?

 



杨 伟(《小学语文教学》主编):


分析得比较客观,绘本阅读和绘本教学不能搅和到一起。

 


朱 煜(上海知名语文教师):


小庆兄说了一些恳切的话,但问题没有说透。图画书是一种艺术形式,有其特有的内容形式以及功能,不管在课堂内外都应遵循其特质去阅读或带着孩子阅读。林文宝教授李玉贵老师所言,都对,他们已经在明天。而有些老师在今天甚至昨天。身在今天应该向往明天和未来,这是常识。

 

 

宋 飞(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洞见、独立与风骨,最昂贵的三个词。当然,我也不全部赞成,但向冷思考致敬。

 




范裕峰(深圳一位热衷亲子阅读的爸爸):


阿宝老师对绘本进课堂仿佛是持反对意见的,他认为这样做会破坏语文课程的固有结构及规划,因此建议绘本只作“课外读物”;另外,李玉贵老师也对师生在课堂内翻来覆去对绘本进行解读和挖掘表示了担忧,认为这无异于加重孩子的负担。


在少图阅读推广人的培训中,最幸运的就是聆听了阿宝老师和周益民老师的课。阿宝老师对儿童阅读和阅读推广的认识是极其深刻而客观的。他说深圳这种大都市缺的不再是书,而是亲子阅读。我深以为然。这次看到他更倾向于把绘本当“课外读物”,心中的郁闷顿时散了!


我一直呼吁:如果说要进入课堂,绘本应该属于幼儿园,儿童文学属于十岁前。十岁后就应该读原典了,原典才是真正能启人智慧的。其他年龄段的人都可以看绘本和儿童文学,但那只是休闲消遣。对绘本,我差不多每一本都能讲出一大篇哲理出来,但那是因我初懂哲理,而这哲理不是来自绘本,而是来自哲学。所以根本不能因为这而说绘本能打下人的精神底蕴来——用我的定性原则,学好哲学自然能欣赏绘本,而学好绘本不足以触摸哲学的皮毛。


    真的很痛快啊!

&nbsp 46 32957 46 15289 0 0 3601 0 0:00:09 0:00:04 0:00:05 3600;


 

孙玉虎(青年作家、编辑):


我觉得这人挺好玩儿的,很酷。


其实我觉得这种问题不用较真,如果你把绘本放到课堂上讲,其实就是偏语文课的感觉,就像方素珍和姜晓燕老师搞的《绘本读写课堂》。反正在这种体制下面吧,课堂就是在体制下面的课堂,我都能理解。只要学到东西就OK,当作教材来讲。但课后其实就是看自己啦。 


我们没有看过图画书也都这么长大了,图画书真的不是刚需,不过就我自己来说还蛮喜欢的。他这篇文章给我的一个很大的启发,也是一个提醒。一开始接触图画书的时候,我的理想是很高远的,我最崇拜的图画书作家是希尔弗斯坦。我想写出艺术概括力特别强的那种作品,不想要什么教小孩儿上厕所啊、刷牙啊这种。后来慢慢地我发现环境会影响你,包括外部的评价标准会影响到你。我希望今后避免弄出一些特别俗气的作品,大家一定要监督我啊,要不然我完蛋了,就成不了大师了。

(根据语音整理)

 



纪现梅(知名语文教师):


认同。但是,问题不在于绘本能不能进课堂,而在于怎么进。不在于能不能教,而在于怎么教,或者根本就不是教,而是一起读

 


孙双金(著名特级教师):


这样的听课,这样的评课,现在还有多少?太稀缺了,太珍贵了!推荐一下。



小宝爸:


非常有益的探讨!读后感——“真”!众多绘本教学者参与研究,不断挖掘出绘本教育的价值,这本就是个幸事!对各个课堂教学中提出质疑肯定有助于绘本教学的质量提升!但个人有个观点:绘本的教育价值可能存在多个方面,课堂教学者从某个价值角度出发设计出TA本身的教学方案,只要这个方案能让受众收获到真正的教育价值,我觉得是没必要要求在TA的教学中必须涵盖绘本中的其他教育价值。比如,从事课堂教学的老师自然会将教学大纲所涵盖的要求与绘本教学关联起来,而一个阅读推广人则很可能单纯从“亲子关系”“思想启蒙”的角度去设计,这两者的着力点肯定不一样。绘本的艺术价值、文学价值、思维价值等如果一定要在短短的一堂课都体现,我觉得有点难!


 



徐冬岚(杭州市某中学语文教师):


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画中的色彩,用孩子的耳朵去听画中的声音,用孩子的双手去摸画中的形状,凡从画中体验到的都有可能成为孩子自我创造的无形财富。我的孩子最初阅绘本时还是一个文盲,她只对图画感兴趣,看到蓝白云和红太阳就会眉开眼笑,看到乌黑云丶白闪电就会默不作声;看到火车就会自动发出哐当哐当的声音,看到小马就会作出骑马姿势开始疯狂驾驾驾……后来给她买了几本立体绘本,她爱不释手,经常炫耀她的小树如何长高,她的小树上养了几只松鼠……中班时,她开始关注绘本中的文字,有意思地是她希望我读给她听,在听的过程中,她喜欢抢答,后面是哪个动物,什么颜色,乐此不疲地寻找成就感,记得有本绘本叫《是谁嗯嗯在我头上》,真的是每天要读个二十来遍,她一定是坐在儿童马桶上听的,每页我刚读个头,她就开始抢说,关键是每次还不一样,也许这就是喜欢看绘本、摸绘本(高质量纸质)、说绘本的乐趣。现在三年级了,她还很喜欢绘本阅读,但她是完全独立阅读,最近痴迷一本日本绘本《鲸》,每读一遍她都要画一画,难道这是再创作的萌芽状态吗?




金莉莉(儿童文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我个人很同意文中的某些观点。


绘本进入语文课堂,目前在国内进行得还比较仓促,在没有分级的情况下,文本选择往往带有个人倾向,没有针对性。而且因为语文教学的惯性思路,文本往往被过度讲解,而留给孩子安静欣赏和享受阅读的时间和机会非常少。


我观察的英格兰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国家没有规定统一的语文教材,所以在低年级学段,绘本被大量运用于课堂和家庭阅读作业中。但他们实际区分了教材型分级读物和普通分级读物,前者紧紧围绕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由专业作家有针对性的原创绘本作品,利用有趣的韵文、童话、小说、科学读本、历史读物等多类文本进行教学和家庭阅读指导。而且同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因为不同的阅读水平,可以选择的读本非常丰富。在阅读教学时,大量时间交给孩子,老师进行辅导,或者同龄孩子之间相互辅导促进。


我国有自己的国情,无法完全照搬国外。语文课上如何使用绘本、如何对教材起到有益的补充,特别需要仔细探索。绘本阅读不分年龄段,一方面经典绘本的魅力和对人心灵的感动可以在适当的引导下去感受,另一方面孩子也需要自主选择、自我发现和探索。



 


点击标题,回顾阅读:


汤素兰:儿童文学,给童年一双翅膀

汤汤的童话,打动了孩子和成人

福利发送: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拯救天才”小视频




下 期 再 见




采编 | 一 民

排版 | 一 民 

出品 |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儿童阅读中心



长按二维码,勾搭琅小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