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拔萃男书院:学会失败,培养同理心 | 领航名人馆

领航者于盈 于盈Carol 2019-11-01

中学教育对人的一生有多重要呢?是最快的知识积累期,是给一生的三观打基础,和人生性格形成的时期,说中学时期决定命运可能毫不为过。这也难怪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进个好中学。但好中学的定义是什么?中学教育其实也是不断变化的,我们父辈的中学、我们这代人的中学,我们下一代人的中学,其实都不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哪些在变化?



带着这些问题,《领航者》从香港出发,走访了大中华两岸三地具有代表性的几所传统名校和创新学校,第一间就是香港的传统名校拔萃男书院。


(点击查看精彩视频)


领航名人馆

郑基恩

CHENG Kay Yen

1989年,美国奥克拉荷马州浸会

大学学士

1995年,伊利诺伊大学音乐硕士

1989年,拔萃男书院音乐科及

文科老师

2012年,拔萃男书院校长

2016年,香港网球总会副会长

2017年,瓦尔基基金会颁授国际

教师奖


拔萃男书院是香港最早成立也是最有名的几所学校之一,150年来出过很多名人。它被奉为“神校”,代表着典型的香港传统精英教育,是令无数学生和家长趋之若鹜的地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够进入这里读书的孩子都是升学竞争中的胜利者,但是拔萃男书院的校长郑恩基却说,他们首先希望教给学生的,是学会失败。


1

不断试错才能学会

在失败后站起来


在香港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孩子们之间军备竞赛式的竞争几乎还没出生就开始了。牙牙学语的孩子就要参加面试来上一个好的幼儿园,而好的幼儿园意味着有更大可能考入好的小学、好的小学意味着好的中学、好的中学意味着好的大学、好的大学意味着好工作…..


人生是一条漫长的赛道,但在许多家长眼中,似乎在升学这条路上,一步错就会导致步步错,给予学生和家长很大的压力和焦虑感。



但是郑基恩给学生和家长的头一条建议就是“试错”,他也一直试图给孩子们一些可以自己操纵、探索的空间,一些经历失败的空间,他说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如何在跌倒后站起来。


郑基恩不希望学生们在成年了以后才失败——尤其是在成长道路上一帆风顺的学生,因为成年世界里的失败有时可能意味着没有第二次机会了。


2

适当留白

给学生独立探索空间


郑基恩强调的第二点是留白。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他深知在亚洲社会,家长没有多少回旋的余地。但是他还是坚持给学生留下独立探索的空间去发展自己的想法,也试图向父母展示,学生实际上还是有很多不同的选择的,要维护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快速学习和适应的能力,做事情的积极性,克服逆境的能力,保持谦虚之心。



否则,如果只靠老师给学生灌输的一点点知识,等学生长大成人后,这些知识不足以帮助他们在工作中走得远,不足以让他们懂得如何与人合作、领导别人、服务社区,将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好。


郑基恩坚信人生之路比升学更重要。他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点燃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热情会引导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郑基恩希望教育给学生的比单纯的学术知识多更多,希望学生在走出校门后能走得更远。



作为家长,我们不需要刻意去创造很多失败的“机会“给孩子,我们正常生活,已经会碰到许多挑战,家长所要做的,只是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有机会去处理生活杂事,去负责自己的事情,当遇到问题时给予他们空间去自己解决问题,有机会去选择自己的道路,有机会去做决定并承担后果。


3

充满变革的社会需要同理心


拔萃男书院最早创办时是一所孤儿院,这为学校留下了重视社会需求和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同理心的传统。郑基恩解释说,驱动科技变革的、致使这些变革对社会更有益的就是同理心。


有了同理心,我们才能够看到人们不同的需求,然后才能设计解决方案去满足需求,改善人们的生活。



拔萃男书院希望把这种能力融入到课程之中。他们开设了创新设计课,在课上先教学生一些基本技术,然后让学生走进社区,包括老人院等,了解不同社群的需求,发现问题,然后用自己的智慧和技术去找到一些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同理心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亚洲有特别重视学习成绩的传统,但是郑基恩说,他希望给学生提供一个以过程为驱动的学习体验,希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和老师进行全方位的互动,塑造学生的品格。



在课程之外,郑基恩和老师们致力于帮助学生们寻找他们是谁,帮他们找到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假如和同学有分歧,应该怎么自己去解决这些分歧而不是求助家长,学习如何与人合作,寻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最终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郑基恩希望学生在进入现实世界开始面对不确定性时,不会感到迷茫或者震惊。


4

叛逆意味着学生正在摸索成长


作为一所男校,叛逆期的男孩子应该如何引导肯定是个棘手的问题,但郑基恩对此的态度非常积极,他说学生的叛逆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质疑权威意味着他们正在摸索自己做事情的方法,在摸索自己的定位。


乖巧和服从不可能成为衡量一个学生美德的唯一标准,他需要学生学会如何遵守规则,比如在开车的时候,但与此同时,他也鼓励学生成为文明的不同意见者。



学校也提供包容的环境允许质疑和不同意见的存在。郑基恩希望学生可以用不同的视角去看问题。像如果遇到一些社会有争议的事件,他会邀请代表不同意见的校友回校举办论坛,去进行理性的讨论,让学生们了解到看问题不同的视角,开拓视野,也了解到争议点在哪里,寻找共同解决方案。像这样的一些对话可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对学生来说非常有益。


5

师兄弟传承传统使学校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郑基恩就是受他当年在校时的校长影响,从而选择把教育当作了自己的终身事业。这种彼此之间积极的影响不只存在于师生间,也存在于学长学弟之间。


拔萃男书院有一个特别的师兄弟传承传统(big brother project),让不同年龄的学生之间多交流。



给年纪大的学生机会锻炼领导能力,几乎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担任学生领袖、学生会主席、体育队队长等职务,同时也是锻炼学长的服务思维和能力,学长给年纪小的学弟树立榜样,也给予他们帮助。


这是郑基恩认为拔萃男书院可以继续进步、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原因之一。


6

体育和艺术全面塑造人格


拔萃男书院的学生是出了名的除了学习成绩好,体育艺术等其它方面的表现也很出色。


和很多拔萃男书院的毕业生一样,郑基恩也多才多艺,在做校长之前,他曾任音乐科主任,多次带领学生合唱团踏上世界音乐舞台,在包括世界音乐锦标赛等国际音乐比赛中,连续夺魁,也擅长打网球,还是香港网球协会的副会长。



对运动和艺术的教育深入拔萃男书院的基因之中,郑基恩希望学生在练习和竞争中收获比奖项更多的东西。


郑基恩认为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为了更健康,还是在学习怎样与团队合作,与不同观点的人合作,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付出最大努力去实现目标,学习如何在失败后振作起来。



对艺术的培养的更是如此,远远脱离出实用主义,对培养一个人的完整人格有着积极意义,特别是对男生而言。


郑基恩表示作为男性,可能很多时候不是特别会识别情绪、表达情绪,艺术能帮助他们表达自己,帮助他们接触内心深处的东西,对人的精神帮助很大。



过程和结果同等重要的思想也通过体育和艺术的教育不断向学生强化,拔萃男书院教授学生在训练的时候,要当做好像在迎接决赛一样去训练;而在比赛结束后,则将这场比赛视为起点,当做为接下来的一系列比赛做准备。 


郑基恩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去培养学生把精力放在坚持努力上,同时让他们抱有新鲜感和好奇心,反思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使学生走得更高更远。


编辑 |  胡雪曼 爱美丽



留言说说:

你希望你的孩子在中学学到什么呢?


《领航者》中学教育系列


探索华语世界基础教育的未来,从香港出发,深入香港拔萃男书院弘立书院,北上广州华南师范大学附中上海市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和海峡对面的台北市立丽山高级中学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一起来看看华文基础教育将往何方?




观看节目视频


查看完整100集节目

扫描以下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carolyuying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