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咖云集!2023长江文明论坛上的重师身影

积极向上的 重庆师范大学 2024-04-16


9月12日,2023长江文明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和长江沿线高校、社科机构、文博机构代表共聚一堂,围绕“宅兹中国:长江文明探源”“千年文脉: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2个专题,共话文明传承、共商文化交流,共同延续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

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孟东方教授,原副校长、历史与社会学院李禹阶教授受邀参加论坛并作主旨报告。


孟东方作题为《重庆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主旨报告。他谈到,新时代更好传承弘扬重庆文化,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的必然需要。“我们要发挥重庆文化的独特优势,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孟东方教授



发挥独特优势

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g3501w2v4r2

演讲现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地区最深厚的软实力。孟东方介绍,重庆,两江环抱、江峡相拥的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拥有三千多年厚重的历史。其文化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形态多样。

新时代更好传承弘扬重庆文化,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的必然需要。“我们要发挥重庆文化的独特优势,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孟东方说。

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

重庆文化家底“厚”

重庆文化的“根”——渊源流长的巴渝文化展现重庆文化的根脉。

孟东方介绍,巴渝文化是历代以现今重庆为中心的四川盆地东部巴渝地区居住民创造发展的地域性文化。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造就了这一文化内在的坚韧顽强、开放包容、豪爽耿直的个性和品质。

重庆文化的“形”——3000多年历史造就了重庆文化多层次、多领域、多形态。

居于主流地位的是巴渝文化、革命文化两种形态,居于主体地位的是巴渝文化、革命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六种形态。还包括地域上的民族文化,饮食领域中的火锅文化,生产生活差异形成的民俗文化,以及现代化都市发展形成的都市文化等。

重庆文化的“魂”——彪炳史册的革命文化彰显重庆文化的灵魂。

重庆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丰富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城市。重庆的革命文化,是重庆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建立新中国不畏牺牲、英勇奋斗所形成的文化形态。

重庆文化的“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重庆文化的前进方向。

党的十九大以来,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推动重庆文化发展更具有现代化的特性和社会主义的特征,彰显出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民本性,使其更具有生命力。

传承弘扬重庆文化

让旅游“传统文化”味道更浓

重庆,悠久的历史与独有的地域环境造就了独特的“山城”文化,“山水相拱”之气、“耿直尚义”之质、“开放包容”之怀、“雅俗共融”之态。

那么,如何传承弘扬重庆文化?孟东方认为,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加快建设文化强市,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意识形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重庆建设,推进文明新风满巴渝,培育壮大文化产业。

同时,着力打造党建统领下的“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顺应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要求,推进组织体系重构、流程再造、能力重塑,善于塑造变革、敢于唯实争先。“这需要坚持党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推动变革中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孟东方说。

此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孟东方建议,构建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新格局,加大重庆优秀传统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把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落到实处。

比如,把重庆的特色文化融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重庆段)等的建设中,坚持创新驱动、文化引领、科技赋能,把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推动重庆旅游“传统文化”味道更浓;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把重庆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数字文化发展优势,实施非遗文化数字化传承工程,加强城市文化场景的数字化,实现重庆历史文化的数字化蝶变。



李禹阶作题为《辉煌绚丽的三峡文化》的主旨报告。他谈到:“作为一种本土文化,三峡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峡文化所内蕴的三峡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优秀品格。”

原副校长、历史与社会学院李禹阶教授



三峡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z3501qpaes0

演讲现场

“作为一种本土文化,三峡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峡文化所内蕴的三峡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优秀品格。”9月12日,2023长江文明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在论坛第一单元“宅兹中国:长江文明探源”中,重庆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教授李禹阶以《辉煌绚丽的三峡文化》为题,分享了他的观点。

在李禹阶看来,三峡文化是指在长江中上游地区所形成的一种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相对稳定而又特征鲜明的历史文化形态。它是长江文明母体孕育的一个文化子系统,是长江文明血脉相连的文化构成。

三峡文化具有三个重要特点:其一,具有文化链、物流链、资源链的作用,是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滇黔文化、青藏文化的中间链条,故有“蜀地之甲,乘船浮于汶,乘夏水而下江,五日而至郢”之说;其二,具有山水文化的奇幻性、神秘性、浪漫性,雄、壮、险、奇的高山深谷,养育了当地民众剽悍耿直的性格,又抚育了历代才子骚人墨客的诗情画意、不朽诗篇;其三,三峡地区盛产的盐、丹砂资源,是古代社会重要的经济资源,人们往往以之为中心,形成了三峡城镇、宗教以及富有特点的社会生活特色。

李禹阶说,三峡地区还孕育出了多种多样的三峡文化类型与灿烂多彩的三峡文化现象,主要包括:

三峡航运文化。它又分为三峡船工文化和三峡城镇文化,其中川江号子既是船工动作协调一致的指挥号子,也是千百年来三峡船工面对艰险毫不退缩的呼喊,构成了三峡航运文化的精髓,使三峡文化多了石破天惊般、回肠荡气的韵味;三峡城镇文化则是因为三峡黄金水道,而在沿途形成的一种特色城镇文化,如巫山、奉节、云阳、涪陵等,都是历史悠久的航运重镇。

三峡移民文化。大河通道孕育下的移民文化,是三峡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由于三峡连接我国东西部、长江上下游的特殊交通咽喉地位,使历史上的三峡区域成为全国人口迁移的重点地域。移民的大量进入,形成富有特色的各方风俗杂陈的三峡移民文化。如,文献记载“夔郡土着(著)之民少,荆楚迁居之众多,楚之风俗即夔之风俗”。

三峡诗词文化。三峡是诗歌的圣殿,从古至今,云遮雾绕、山水奇雄的峡江两岸,到处都可以拾到古代诗人遗留的不朽诗篇。据统计,历代歌咏三峡的诗作超过4000首。

此外,在三峡文化中,还有着独具特色的三峡军事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等。这些文化现象极大丰富了三峡文化的外延与内涵。

李禹阶表示,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传承而又特征鲜明的历史文化形态,三峡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特性,包括通俗性与包容性的结合、浪漫性与悲壮性的结合、群体性与坚韧性的结合、勇武质朴与刚健坚韧的结合、开放性与传统性的结合。

“长江上游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的一极,是关系到我国西南地区走向未来的关节点。而三峡文化精神中包含的牺牲精神、包容精神、创造精神等,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李禹阶说。


来源 | 重庆日报 华龙网 上游新闻

排版 | 崔怡雯

封面 | 崔怡雯

执行编辑 | 李钤

责任编辑 | 胡帆 孙小珂


往期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