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眼中的专业】让“特殊”不特殊,让教育有温度

特别温暖的 重庆师范大学 2024-04-16



  “没有人生来完美,任何人都有缺陷。这没什么大不了,光一定会照在每个人身上。”

    为展现学校各专业特色,探寻不同专业学习之间的差异,增进重师学子对各个专业的了解,故推出系列报道:“我眼中的专业”。




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简称重师特教),起源于1988年创建的儿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1993年建立特殊教育专业并招收大学生,是全国最早开设特殊教育专业及探索教育康复学(师范)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办学30年来,重师特教始终坚持以“尊重尊严,以人为本;专业精进,创新担当;建构支持,服务社会”为宗旨,在业界有较高的声誉。发展至今,重师特教建立了特殊教育教育康复学(师范)两个同根同源的本科专业和一个特殊教育(信息与资源)本科专业方向。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

特殊教育让那些在普通人看起来

微不足道的进步汇聚成光

照亮生命,成就梦想





01

特殊教育系

特殊需要学生诊断与评估

全方位捕捉信息

多视角侦查线索

提升个人的评估能力

保护个体的与众不同






特教康复平台实践

确定特殊实践项目

细致观察行为变化

根据具体个案进行分析

每前往一处实训中心

都是在心中种下一朵太阳花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2

特殊教育

国家通用手语

爱 不止有一种语言

爱 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

每一种手势都走向更宽阔的世界

用纯粹的行为语言

表现更丰富的情感






国家通用盲文

手指的触感是了解世界的途径

各种排列小点构成的列阵

成为沟通的桥梁

始终坚信对盲文的学习

是黑暗里徐徐亮起的爱的光芒






网络应用与网页设计

自我价值的实现

没有固定的模版

在数字化的世界里

仍能发出属于自己的

独一无二的光



03

教育康复

特殊儿童卫生学

 了解个体身心特点

 针对体质测查结果

 安排详细护理工作

  确保生长发育健康






言语康复理论与实践

学习沟通技巧

捕捉个体闪光点

以最快时间建立无条件信任

用足够的尊重 谦卑 同理心

提高自身的素质与素养

用真心打开真心





不求桃李满园,只为相暖相依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

每个孩子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色彩

每个生命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

杨思帆



“特殊教育系的专业不仅重视学术理论研究,更强调实践操作能力。”杨思帆说。为了让特教系的学生们不只是局限于书本中,能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特教楼一楼建立了一个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中心,长期有60—80个残障儿童在这里上课。不仅让这些特殊儿童能够接受专业的课程、学习一门手艺,还为特殊教育系的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除此之外,学院还配备了自闭症研究中心、融合教育研究中心、知觉动作康复中心、手语与聋教育研究中心等特殊教育实践教室来提高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特殊教育系立足川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特教系的就业专业对口率很高:重庆市各区县的特殊学校以及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均是学生们实习就业的主要地区。”杨思帆介绍道。并且特教系的底蕴深厚,涉及面全,其中特殊教育信息与资源方向由学校单招单考,每年招收聋人大学生25-30个左右。杨思帆表示希望让这些特殊的学生通过大学教育来增强自身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他相信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事业的越来越重视,特殊教育系的各专业就业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

“未来,我校特殊教育系将继续夯实专业科研能力强化实践能力,为专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继续提升我校特殊教育系优势,为促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特殊教育事业是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对普通教育的补充和完善。“特殊教育非常有意义、有价值、有温度。”杨思帆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学去了解、走近特殊教育,关注每个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系主任

魏寿洪



“我们的学生都要有信念、情怀和专业认同感。”魏寿洪说到。特教系坚持以文化育人,通过楼梯间墙面上的彩绘和各种活动照片,以及定期邀请校友和特教专业优秀工作者进行分享讲座等形式,在细节处体现特教精神,加强思想教育引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特教学生的人文教育情怀与专业认同感

由于特殊教育系所面向的教育人群的特殊性,这就要求特教系的同学们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怀抱一份真挚热烈的情怀。“我们的系训是:尊重生命,平等正义,创新精进,担当有我这十六个字。”魏寿洪提到。尊重生命即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值得被平等地对待;平等正义即要有正义感,怀抱浩然正气,行匡扶正义之举;创新精进意味着要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担当有我则代表了与时代共进步,有担当时代使命的责任感。

作为特教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本专业的专业素养,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拥有跨学科的能力素质,既能做科研也能做实践

特殊教育系的一系列专业具有很强的临床性,要求学生们把理论落实到实践。“相应的,我们的学生实践作业很多。课上我经常鼓励他们带着问题进行讨论,在交互中学习成长。而在课后,比如周四下午这些时间,我们会联系合作的实习学校让同学去实际操作,把学习的理论通过实践进一步巩固。这个我们称之为第二课堂。”魏寿洪谈到。要做到知行合一就要善于利用各种实践平台,除了寒暑假实习外,学校的特殊儿童实践中心也是学生的优势所在。“很多单位反馈,我们同学加入工作后适应能力很强,上手非常快,这些都得益于他们在本科阶段具有丰富的理论实践转化经验。”





2021级特殊教育系

特殊教育专业

车文晞


车文晞为重庆市残联

第六次代表大会中的聋人代表进行手语翻译


从小学时在班级中遇见随班就读的智力障碍同学,到高中时关注的残障UP主,再到一所离她家十分钟路程的特殊教育学校……车文晞在潜移默化中对特殊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大学填报志愿时她坚定地选择了特殊教育专业,让自己成为特教人的一份子

随着对特殊教育的深入学习、接触到需求各异的残障儿童,车文晞逐渐意识到要成为“特别会教”的特教老师不仅需要足够的耐心与恒心,还需要过硬的专业能力与丰富的实践经验。 “学特教需要真正地去和残障小朋友相处,了解他们”,车文晞一直谨记着专业课老师说的这句话。对此,车文晞感到非常幸运,因为我校的特殊儿童教育科研基地这个实践平台就能让她和同学们接触到每周过来接受康复训练的小朋友,在观摩中积累经验。“廖诗芳老师在《早期干预与生涯教育》这门课上就曾多次给我们现场示范怎么去带着小朋友做跪走等动作。” 

“对自己负责、对孩子们负责,能够在这项事业里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在未来,车文晞将继续保持对特殊教育的热爱与初心,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成为一名能够帮助和影响他人的特教老师。





“译心”团队副队长

任俊洁


任俊洁在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重庆赛区

培训会上为听障大学生提供手语翻译服务


重庆师范大学“译心”手语翻译团队自2009年成立,是西南地区第一支手语翻译团队。和听障同学交流接触是他们必修的课题。


作为“译心”团队的副队长,任俊洁表示手语翻译对听障人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很难利用耳部收集信息,手语翻译则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连接了听障人群与外界,让信息能够顺利传达。因此,“译心”团队每周会开展两节手语练习课,并将课上学到的手语知识运用到平时与听障同学们的日常交流和翻译活动中。

任俊洁坦言,在加入“译心”团队之前,他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听障人士是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同情和帮助。但是在接触的过程中,他们的形象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任俊洁意识到听障人群除了听力受损外,其他方面与普通人并没有区别,他们同样有理想、有才华。而且通过手语的帮助,他们能够与外界进行交流并展现自己的才华。正如团队创始人郑璇老师所说:“听障人群除了听什么都能干。”

任俊洁希望残障理念能够像生理卫生等课程一样与中小学日常学习结合起来,加深大众对残障人群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减弱社会的误解和偏见。同时,这也有助于培养特殊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融入社会。









走近特殊教育

感受每个生命的独特和珍贵

每个生命的陪伴都是值得的

让我们共同努力

让爱传递下去

让他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图片|李雯 王洪滨 龙筱清

视频|台健 王雅璐

采访|桑嫣琪 刘耀杨 蒋梓欣 陈田田 官梓娴

文案|朱文静 杨熳琪

校对|桑嫣琪 杨发萌希

素材|沈会 刘思宇

封面|陈田田

排版|王诗茹 陈田田

执行编辑 | 陈田田 官梓娴 张兴娟 蒋欣蕾

责任编辑 | 胡帆 孙小珂


声明: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推送内容除注明原创内容之外,其余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23-65362723。

往期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