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散文】伉俪佳作:永远的怀念

2016-05-20 任慧霞范传军 山石榴

永远的怀念
作者简介


伉俪介绍:丈夫:范传军,男,莘县人。现居青岛。

               妻子:任慧霞,女,莘县人。从教二十年。现在青岛一家公司。业余涂鸦,偶有小文发表。爱家爱自然爱手工爱背包徒步逛大街。

文/范传军&任慧霞永远的怀念



>>>>

我的母亲


文/范传军

母亲身材略胖,眼角稍下垂,显得慈眉善目。却生性要强,说话做事磊落果断,自透出一股威严来。大嫂二嫂都说刚进门时,心里直嘀咕,这老婆婆是不是挺历害呀。日子长了才知道母亲很善良,是极易相处的。

当年父亲在林业局伐木,后来扛木头时被压成了痨伤,不大能劳动。五个子女大的不大,小的不小,重担都压在母亲肩上。大一点的姐姐很早就辍学帮着分担,给生产队做饭挣工分。后来分产到户,我们家分到一匹马,姓周的一户人家看我们势单力孤,非说我们不会饲养,把马牵走,想占为己有。母亲多次去他家讲理,请人评论,费了好大劲儿他才还给我们。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不争一争,可怎么活啊!

当时的村子条件落后,交通不便,也没有集市,生活是艰难的。母亲每次劳动回家,还要想尽办法填饱我们的肚子。靠山吃山,我整天挎着筐和小伙伴们挖野菜,田里有婆婆丁、抢根菜、小根蒜。山上就更多了,蕨菜、猫爪子、四叶菜、黄瓜香还有许多叫不上名的。总能采到一大筐。母亲厨艺又极好,简单的食材也能做的像山珍海味,何况那些带着山野清香的野菜呢!或炒或炖,配上玉米面做的贴在锅沿上的大饼,让我们吃得有滋有味。母亲让那些贫穷的日子开出了花。

村里是没诊所的,小卖部只有止痛片卖。生病了怎么办呢?人们都知道小老田媳妇会跳大神看病,我亲眼见过冰天雪地里,小老田媳妇手舞足蹈,嘴里念念有词。到了傍晚,总有人提着鸡蛋、罐头找小老田媳妇看病。据说还真有看好了的。母亲不信这些,她会带我们去王老师家打针,王老师的老婆长年有病,所以他会点医术,并学会了打针。母亲不愿欠人情,总会让我把园子里刚摘下来的黄瓜、豆角、柿子送给王老师家。邻居有什么事,母亲也主动帮忙,不卑不亢,跟乡亲和睦相处。

由于跟父亲性格不合,母亲的心终是孤独的,后来她信奉了基督教,不识字的母亲还学会了看圣经,每天为家人和苍生祈祷。母亲离去的那天,我哭得肝肠寸断,许多天才从悲痛中走出来。后来在岁月的磨砺中我慢慢懂得,我只有更好的活着,才能不让天堂的母亲牵挂。

我爱母亲,这种爱超越生死,超越世事轮回,愿母亲在天国安息。


>>>>

婆婆二三事


文/任慧霞

婆家的小河里不光有鱼,还有田螺,那种稍经加工就成美味的田螺。吃过几次之后,我就有些馋了,对婆婆说希望她抽时间多捞些,过星期时我回家去拿,让我解解馋。话说过之后就忘了,星期天没有回去,也忘了打电话解释一声。后来再谈起这件事,她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声,你们没来有些可惜。而邻居告诉我们说:“你婆婆大热天捋起袖子捞,说是你们稀罕,她累点没啥,多摸些给孩子,也算土特产,有多半编织袋呢!你们总也不来,都放有味了,多可惜!”我能想象出她捞田螺的样子,也能想象出她失落的样子。因为我知道她是真心疼儿子和媳妇。

婆婆伺候了我整个月子,做饭洗尿布很是辛苦。出满月那天,我拎起水桶就去提水。走到水边,还没提满水(那时还是手提井,需一下一下往上提)她就急急忙忙跑来:“快放下,这有讲究!”我愣了,我知道自己读书成了呆子,农村的很多规矩、风俗不是很懂。入乡随俗,我还是老实一点好,别有什么妨碍。那桶水也就让她一气儿拎进屋里。“没啥讲究,你刚出月子,要省点力气,别落下什么毛病。”在我事后的一再追问下,婆婆这样解释道。

婆婆是个体胖的人,有一百四五十斤重。以前每次到车站接我时,总是骑她那辆小人力三轮车。每次一下车总是她先驮我,说是坐车累让我先喘喘气。快到村口的时候,她又不失时机地提醒我该换班了。从村里过一趟,看见的人都说,瘦儿媳驮个胖婆婆,婆婆有福了。我们都笑,我笑婆婆的精心安排,可能她在笑她的瞒天过海。我不知道人们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后会怎样想,而我每次想起心里总是暖暖的。

她离开我们已经四年多了,今年年底回家又见她微笑着的遗照,觉得有许多话想对她说。其实我知道人神陌路,我说的话她未必能听得到。我能做的就是把心底不为人知的这几件小事儿说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她的美德,同时也了却自己的一桩心事。

有婆婆拿自己当闺女疼,真的是尘世里的一种福分。只是今生不再。

作者近期作品

【诗歌】任慧霞:夜吟(外二首)

【投稿及众筹出版须知】“山石榴”属于您的平台暨众筹出版《山石榴原创文学精品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