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散文】任慧霞:背对红尘,直面灵魂

2016-06-29 任慧霞 山石榴

背对红尘,直面灵魂


文/任慧霞

李叔同始终是我念念不忘的名字。来青五年,我有很多次机会去湛山寺,看他一袭袈裟的形象。可我不敢就这样仓促地见他。总觉得准备不够。不懂一个人,急于相见,见又何趣?

历史上那么多文人,在身心疲倦之后,退隐于山水间,徜徉于经卷中,暂得小憩,以居士之名,游离于出世入世之间。退进有据。而李叔同对这种前人的机巧处世摇头说不。他干干净净毅然决然地一步便踏进山门,一点也不拖泥带水。从一个世界里挣脱,旋即扑入另一个世界,抬脚落脚之间可有片刻的犹疑?把富丽堂皇的前半生一剑斩在禅堂之外,心里可有万倾波涛?过眼的繁华,相遇相识相知相携的那许多只手,没有一只可以挽留么?去意如此决绝!


居于山,临于海,心空了么?琴棋书画诗酒花,件件把玩过,全舍下了么?梵呗声声里,青灯黄卷旁,万念俱歇了么?

“半生珍宝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居红尘的前半世,已经山登绝顶,音乐《送别》,戏曲《茶花女》,国画佛像系列,油画亦开风气之先。据其一皆可傲世度余生。把精神里最芳醇的酒酿悉数捧出,犹嫌人生不够通彻,未究根底。正如丰子恺言,他追求第三重境界的灵魂生活。不管前人有无此类先例,不问后人如何品评,细究人生奥义,直行而无悔!

我们为爱纠缠半生,甚至一生,不曾清醒。你把自己从万丈红尘中度脱出来,于晴空高悬。是,原来人生走到无路可走时,屈子赴江,项羽吻剑,岳飞为国引颈就戮,人生谢幕也如此不同凡响。而你转身披上袈裟,双手合十,把红尘拒在寸心之外。

细数你的足迹。1918年遁入空门,37年应邀赴青。湛山寺有幸,留得先生清影;青岛有幸,伴先生听潮声。只是来去太匆匆,半年光景!半年,如惊鸿掠过,把这一片旎旖的江山再用你的禅心点染一遍,对,是点染,太平山更清幽,湛山更禅意,而海天更辽远。


去湛山寺了,只在外围的山间,没去你坐禅授课的禅堂,怕惊扰自己内心的诸多怀想。仍是难以解读,高天朗朗悬明月,岂是俗常可攀附?只是,把这颗在俗世浸淫太久的心,一点点清理清洗,把你的名字放成一面镜子,照自已的愚痴和贪婪。再一点点向庸碌的生活里移植清风明月,走近些再走近些,慢慢抵达自已的灵魂。


评析

任老师此篇怀古散文,文字深沉、干净而谦卑,简述了中国近代名家李叔同在绘画艺术、书法、金石、音乐、戏剧、文学、佛学等等诸领域的奇才建树。当他背对红尘、皈依佛门之后,苦心向佛,普度众生,著述甚丰,高山仰止。李叔同曾在青岛湛山寺应邀讲授佛法,这里自然也就留下了大师的精神和魂魄,作者极具敬畏仰慕之心,并深受大师影响,与大师真诚地心灵对话,要“把这颗在俗世浸淫太久的心,一点点清理清洗,把你的名字放成一面镜子,照自已的愚痴和贪婪。再一点点向庸碌的生活里移植清风明月,走近些再走近些,慢慢抵达自已的灵魂。”这种以古为镜,自察自省的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传承和丰富的滋养,定将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山石榴文评会


【作者简介】任慧霞,莘县人,现居青岛。聊城市诗协会员。有诗文百篇首散见刊报。


近期作品

【诗歌】夜吟(外二首)

【诗歌】浮云笺

山石榴微信公众平台:ssl201601(长按下面二维码识别)

山石榴原创文学平台理念:荐精品  推新人

【投稿须知】“山石榴”属于您的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