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清明


一杯杏花酒,满盏思故人

又是一年清明时

又到一年安放思念的日子



何谓清明?

据《淮南子·天文训》载:

“春分后十五日

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斗转星移之间

清爽明净的风拂面而来

这是自然的馈赠



清明有三候

一候,桐始华

泡桐树开始开花



第二候,田鼠化鴽

田间地头

鼠渐渐多了起来



第三候,虹始现

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清明的诗意,全然融进了春天里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晏殊《破阵子·春景》


柳絮垂丝,春风拂面

万花争艳、春蕊初吐

  好春光,就是梦一场!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本是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时节

微雨却给了作者酒兴

酒兴又给了生活足够的

人间烟火味





春事阑珊芳草歇

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


——苏轼《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


清明是仲春和暮春的交汇

苏轼在春天的末尾

遇上了清明节

思乡之浓,融在了这首诗里



清明寒食到,宜纪念先人


恰是清明

备上一壶清酒

抚今追昔,缅怀先人



柳暗花明,景色旖旎

但已逝的亲人却无法享受这大好春光

怎不令人痛断肝肠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



起初

清明只是一个节气

其背后纪念祖先的含义

却与寒食节有关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寒食》


在古时,寒食节这天

百姓家中不能生火



只有到了晚上

才能由宫中点燃烛火

并将火种传递到贵戚重臣中



在唐代

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相距较近

人们常常双节并举

纪念先人



清明时节,寻春问柳


恰是清明

备上一壶清酒

抚今追昔,缅怀先人


民俗专家表示

清明,除了缅怀追思之外

还是一个

郊游、踏青、探春的好时机


“踏青访春”和古时的上巳节有关。 汉朝已有上巳节。上巳节最早是在每年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后来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


人们会在这一天结伴去水边嬉戏,洗头洗脚,以求祛病消灾。杜甫《丽人行》诗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云云,就是对唐代长安上巳节节日盛景的描绘。


由于上巳节一般在清明节前后,大地一派生机,春意盎然。人们在扫墓之余,就在郊外聚会冷餐,古时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打马球不一而足。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代的人们把风筝放上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荡秋千



桥边杨柳垂青线

林立秋千挂彩绳


——文彦博《寒食日过龙门》


这首诗说的就是清明荡秋千的场景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

再拴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变为用两根绳索

加上踏板的秋千

小小的秋千

成了许多人童年的快乐回忆



“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作为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插柳被赋予了诸多的意义


一表惜别

因杨柳飘悠

似有依恋之情



二表挽留

因“柳”与“留”谐音

送客以柳枝表示挽留之意



三表祝愿

因柳遇水土就能生存

故借此祝愿客人随遇而安


   

此外

禁火、蹴鞠、

踏青、打马球

都是清明的传统习俗



清明节

怀着一份思念

追忆一丝缅怀,释放一种心绪,

传递一份祝福,祈祷一生平安!


来源四川教育发布综自新华社、人民日报

·今天,我们哀悼英雄!

·最贵的路,就是“套路贷”的套路!

·达州,为每一个孩子点燃绿茵梦想!

·学生自创颈椎操和APP,老师家长们快点动起来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精彩资讯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