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甲辰龙年说龙药

张仲林 张仲林工作室
2024-11-20

▲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3年10月24日▲痒疹胃病患者好福音,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立德行医坐诊!作者/邓连朝▲八大将军名家为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张仲林题词 编辑/寒香医路


来源/张仲林工作室(e620228)

作者/张仲林




甲辰龙年说龙药


作者:张仲林



玉兔云端辞旧岁;金龙线上贺新春。2024年,农历甲辰年,生肖为龙。在十二生肖的动物中,唯有“龙”是虚构的。龙是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中国的龙文化应用在中药、方剂、中医典故等领域,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医药文化特性。在为人类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中药大家庭里,有不少带“龙”字的药物,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这些有意思的“龙药”吧!


1 天龙

天龙,又名壁虎、守宫,为壁虎科动物无疣壁虎或无蹼壁虎或多痣壁虎的全体。味咸,性寒。归肾、肝经。具有祛风,活络,散结的功效。用于中风瘫痪,风湿关节痛,骨髓炎,淋巴结结核,食管癌,肺癌,原发性肝癌,肠癌等。炒研细粉,每服0.9~1.5g;或1.5~4.5g水煎服。


2 地龙

地龙,又名蚯蚓,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水肿尿少。内服:煎服,5~10g;鲜品10-20g。研末吞服,每次1-2g。外用适量。胃呆纳少者不宜多用。


3 海龙

海龙,为海龙科动物刁海龙、拟海龙或尖海龙的干燥体。味甘、咸,性温。归肝、肾经。具有温肾壮阳,散结消肿的功效。用于肾阳不足,阳痿遗精,癥瘕积聚,瘰疬痰核,跌扑损伤;外治痈肿疔疮。内服:煎服,3~9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4 龙子衣

龙子衣,又名蛇蜕,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锦蛇或乌梢蛇等蜕下的干燥表皮膜。味咸、甘,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定惊,退翳,解毒的功效。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翳障,喉痹,疗肿,皮肤瘙痒。煎汤内服,1.5~3g;或研末服,0.3~0.6g。孕妇忌服。


5 龙眼肉

龙眼肉,又名桂圆肉,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味甘,性温。归心、脾经。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等功效。。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内服:煎汤,9~15g。


6 龙胆

龙胆,又名龙胆草,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坚龙胆干燥根及根茎。味苦,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内服:煎服,3-6g。脾胃虚寒者不宜用,阴虚津伤者慎用。


7 龙脷叶

龙脷叶,又名龙利叶,为大戟科植物龙脷叶的干燥叶。味甘、淡,性平,归肺、胃经。具有润肺止咳、通便之功效。用于肺燥咳嗽,咽痛失音,便秘等症。内服:煎汤,9-15g。


8 穿山龙

穿山龙,又名穿地龙,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的干燥根茎。味甘、苦,性温。归肝、肾、肺经。具有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止咳平喘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病,关节肿胀,疼痛麻木,跌扑损伤,闪腰岔气,咳嗽气喘。内服:煎服,9~15g;也可制成酒剂用。


9 龙骨

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犀类、鹿类、牛类、象类等的骨骼化石。味甘、涩,性平。归心、肝、肾、大肠经。具有镇惊安神,敛汗固精;外用生肌敛疮。用于心悸易惊,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崩漏带下,外用治溃疡久不收口,阴囊湿痒。内服:煎汤,10-15g;打碎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安神、平肝宜生用,收涩、敛疮宜煅用。湿热积滞者慎服。


10 龙齿

龙齿,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牙齿的化石。味涩,性凉。归心、肝经。具有镇惊安神,除烦热的功效。用于惊痫癫狂,烦热不安,失眠多梦。内服:煎汤,10-15g。



结语


综上所述,今年是“龙”年,中药中带龙字的药材还真不少,除上文提及的还有许多,如龙葵、龙牙草、过江龙、上山龙、五爪龙、龙船花、龙血竭、龙脑香、龙涎香、龙虱,龙角,伏龙肝等,不一一细述。


中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龙药体现了古代医家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探索精神,也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医药智慧和实践经验,颇有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讨,使之更好地为人类健康长寿服务。(张仲林  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分站)


(注:文中部分图文源自网络)


▲温馨提示:张仲林工作室 ( ID:e620228 )  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不代表张仲林工作室观点,不能作为处方,仅供同行之间学习交流及思路参考。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非专业人员请勿盲目试用,应至正规医疗机构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用药方案,一切请遵医嘱。对使用张仲林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张仲林工作室 ( ID:e620228 ) 微信公众号除原创外,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本期编辑:寒香医路 ( 微信号:e53013 )


▲张仲林,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共产党员,退伍军人,中国卫生摄影协会会员。三代行医,长期致力于胃病、痒疹的治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潮州日报》《南方农村报》作了通讯报道。张仲林工作室公众号隶属于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分站。

张仲林工作室 2024年祝福大家:龙行龘龘,前程朤朤,生活䲜䲜,事业骎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张仲林工作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