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梁冬:一个捡垃圾的老太太,靠什么建成一家价值上亿的养老院? | 正安

2016-12-16 梁冬 致中文化
想一点平常不太想的想一点古代中国人想的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彭端淑


说四十不惑,原来在你四十岁之前晕晕乎乎,懵懵懂懂也是正常的,原来真的需要你经过这种混沌懵懂之后,到了四十岁之后,你就不会这样或那样了,因为你发现其实你的人生道路只有一条,而且这一条几乎是可以看得见的。


这个事情很有趣。我现在处在一种过渡期,说得好听一点叫过渡期,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散漫期,但是我隐隐地感受到了立志的重要性。我明显感觉到生命的自主意识和自由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意识就是你的一念,也就是你的发愿。但是这个发愿又不是简单地说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是你这个愿是不是能够和一个巨大的能量体进行连接。你会发现在成菩萨之前,所有的菩萨全部都是有各种愿望的。


为什么这些菩萨都要发愿?而且不退转,强调不要退出,所以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维度来思考愿力和业力的关系。我们每个人是需要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定力和自己的愿力的时候了。



现在的中国,我觉得是意志取代随意,团结取代散漫的时刻。对于个人来说,一个个体不管他多老,他都要重新立下他的志向,永远重新出发,永远立下志向,就像褚时健一样,重新创业;就像本焕长老,本焕长老有一次去深圳,看到偌大的一个深圳,居然没有一个寺庙。于是他开始化缘,通过各方的努力,终于在深圳的植物园找到一块地,修了很大很好的寺庙—弘法寺。


说到此处我想起一个故事。2005年的一天,刘力红老师跟我说,有一个王奶奶,沈阳人,王凤仪的弟子,很难得的。她虽然是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老太太,但是经常帮人家处理情感问题,梳理人们内心的郁结,能知道你现在怎样,未来怎样,很多人都跟她聊天唠嗑。我那时重新创业,就决定去跟她聊一聊。


我人生唯一一次开那么长的长途车,冒着大雪到沈阳辽河边一个养老院里面见这个九十多岁的王奶奶。那个养老院装修不豪华,但是很干净,包括洗手池,水池,地板,每个地方都很干净,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


这个老奶奶很有智慧,就跟我讲了很多。她一看我,就讲我大概什么样子,讲到夫妻关系,讲到我以前的状态。我觉得也没有什么神秘的,可能任何一个老年人看多了之后自然而然会知道像我这样的年轻人现在大概处在什么状况,大概会得什么病,大概会和老婆怎么样,大概将来工作会怎么样,她讲得蛮准的。


那时候我很年轻,三十二三岁,她也不认识我,不知道我是谁。那时她说,你到三十六岁的时候,你会站在一个房间里面跟整个屋子里的人讲话,所有人都在听你说话。我也没说什么。后来反倒是旁边一个人给我讲起来这个王奶奶的故事,我印象很深刻。


王奶奶是一个孤寡老人,大概在八十八九岁的时候,有一次在沈阳郊区捡垃圾,突然想到自己老了也不知道怎么办,然后就想到还有很多跟她一样的孤寡老人不知道该怎么办,就立志办一个养老院。


你能想象吗?一个捡垃圾的老太太想办一个养老院?!她就一个人跑到沈阳市民政局去申办,结果居然不知道什么原因,就让她申办下来了。她到处去找一些人说:我要干这个。刚开始是找一块荒地搭了几个茅草棚,也没有产权;后来有人看他们老人不容易,就有一些人捐了一些砖头,有一些人捐了一些水泥,有人来当义工,就盖了几间房;再后来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来,有些人又给了一些钱,慢慢地这个养老院就建成了规模,成为一个挺有意思的养老院。


后来村里提出这样产权不清楚也很麻烦,让他们干脆把它买下来吧。因为是连房子带地很大的一片,要花个一两百万,王奶奶就说我们这些人都是孤寡老人,我们哪有钱?但是想干这个事,总有一些人愿意帮忙,于是就有人捐了钱,有人借了一些钱,又跟银行贷了一些款,把这一块地买了下来,养老院就合法化了。


结果没有想到五六年之后,这块地在辽河边上被四个别墅区包围了,变得非常值钱。他们都是很慈祥很慈悲的老人,很多义工做事很认真。很多在那里做义工的年轻朋友就跟我说:有人想花很大一笔钱把它买下来之后,在旁边给他们盖一个很好的养老院。他们就在商量,到底是卖还是不卖呢?我们去的时候就正好在讨论这个问题。王奶奶说:“无所谓,你们决定搬咱们就搬,你们决定不搬,我们就在这儿。”


现在来看这一件事情就发生在六七年的时间内,很多人六七年一下子就蹉跎过去了,从这个公司跳槽到那个公司,年薪从十万涨到二十万。而一个八十多岁拾荒的老太太搞成了后来大概价值上亿的一个养老院,是什么在起作用呢?是生命的逼迫,逼迫之后,你要顺应这个逼迫立志,排除万难,不怕牺牲往前走。




我们今天看到的中国国防工业打下的底子,其实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打下的,我们今天的重工业,核工业甚至铁路这些可以向全世界输出不多的几样东西,都是在最艰苦的时候打下的底子。甚至我们今天巨大的消费力都是在最艰苦的时候出生的那一帮人拉动的。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那一批人都不知道是怎么被养大的,就是一股坚强的意志。


我妈妈就是这样。她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没有学过汉语拼音,在她还有半年时间就要退休的时候,单位要上系统,因为她是单位会计科科长,于是就带着几个年轻人跑到电器城去攒硬件软件,就不停地问,生生把单位的财务系统搭建起来。


因为要输入资料,她也不会拼音。那个时候我高三,有一天晚上,我起来喝水,突然看见我妈坐在那,我说:你在吗呢?她说:我在背五笔字型。她现在还在家里面炒股,炒股的时候,电脑软件,QQ群,微信群各种账号登录着,央广新闻开着,还几个屏,iPad炒股,跟我一PK,发现她的投资回报今年跑赢了我,也跑赢了大市!原因就是她想学习。一个人想折腾想努力,真的是一件让人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我妈的妈也是一个瑰宝。九十多岁的老太太觉得自己如果依靠六七十岁的儿女不是个办法,儿女也老了嘛。所以老太太把我跟徐文兵老师讲《黄帝内经》的那本书拿来抄一遍,写读书笔记。照着里面讲的,自己在家里面练,用各种的导引,各种敲六字诀,敲胆经,她已经五年没感冒过了。


她们生命的意志太顽强了。



所以你只要立志做这个事情,而且立下了志向,再晚也不会晚。社会马上进入全面老龄化,向我们这代人一定要有充分的意识,我们很有可能在七十岁的时候还要重新再创业。要有一股精气神不能垮,不能散,得捏住。


说到这,我想起了我的舅公,老先生最后也快九十岁才过世。他的心脏不好,搭了几个支架,腰椎间盘突出做了好几次手术了,医生说你得走路,他生生地在八十五岁的时候坚持每天走八千步。我是从二十岁大学刚刚入学的时候就陪他走路,走到三四十岁,都从百度副总裁下来了,看着他每天还坚持走那几千步。最冷的天都走路,穿着几件棉大衣。只要决定了去走,他就去走,他也未必有多享受这个走路,但是他身上就有这股劲儿。还是那句话: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不怕牺牲,争取胜利。



生命是倒着走的,按正常情况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是裂变的,自由生长的,散乱的,是无序的。而道是什么呢?“反者,道之动”,就是从三到二,从二到一,从一到无的过程,是回来的过程,所以你就要从后天返先天,道家反复讲这一件事情。儒家讲中流砥柱,讲“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讲“士不可不弘毅”。其实生机就是那样的一个对抗地心引力,对抗熵的耗散,对抗无序的意志,这意志从哪里来?从决定中来,从愿力中来。


今天我们面临的时代就是要重新立回这个志向,顾住这一股生命之气,更担当,更积极地去选择行动,即恒卦:“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一直坚持这一件事情,就不会有错。如果用乾道来说,就是或跃在渊到飞龙在天的阶段,就是你要去走这一条路,也许有一天你会群龙无首,有一天你会亢龙有悔,你还会潜龙勿用。


无为就是在找不到可以做的时候,不乱折腾,你的选择是不做,但是找到要做的事情之后,就无不为,就无所不用其极,怎么做都行。无为是一个阶段,无不为是另外一个阶段,它只是在不同的阶段。但是无为和无不为都是你生命自主意识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被动的结果,生命在于主动。


文章节选自《处处见生机》



本周话题

聊/天/时/间

你的志向是什么?


你立过志吗?

什么时候立的?实现了吗?

如果没有,也可以从现在开始想一想


欢迎文末留言,写下你和立志的故事




——编辑:GaG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