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说“寒从脚底生”以及几种预防脚部生寒的方法!(这么重要的姿势,需要涨一涨!)

2017-01-23 养心山庄 致中文化

时近冬至,现在穿衣时尚潮流的误导,会给人们一个错误的穿衣方式。无论看各种杂志,或是朋友圈里转发的那些穿衣搭配指南,都是上面穿得保暖,下面穿得“冻人”。比如在春寒料峭--甚至是冬天的时候,一些美女们在上面穿一件羽绒服,下面穿的是小短裙,长丝袜,露膝盖或露脚踝。足踩一双美丽时尚但不保暖的鞋子。


(看起来很美?其实是错滴!) 

老人们都知道“寒从足底生,树老根先老。”是因为脚离心脏最远,血供少且慢,脚的皮下脂肪较薄,保暖性差。地属阴,脚接触的地气最多,如果不注意足部的保暖,阴寒之气会从脚,蔓延到脚踝,小腿,膝盖,大腿,再深入我们的脏腑里面。当人年老阳气衰弱时,如果年轻时不注意脚的保暖,会早早拄上拐杖,甚至在轮椅上度过晚年。年轻是遇见寒冷,总觉自己可以咬咬牙抗过去,但到中老年后,各种关节病就会找上门来。

(跟任之堂主人学习冬季正常穿衣姿势——棉袄、棉裤、大棉鞋!)

 大家可以测试一下,感受下自己的生活日常,看是不是身上有寒气。比如冬天手脚冰冷,你身上的阳气只够温暖五脏六腑,不达四体末肢。睡一晚起来,脚还是凉的。喝水稍多则小便清长,容易有疲劳感,胃痛,腹泻,腰腿痛等。
  女性容易痛经,月经不调,早春时还离不开电热毯,热水袋,小腹隐痛,有子宫肌瘤或者卵巢囊肿。
  男性出冷汗,腿上的肉发凉,感觉缺失或麻木,性功能减退等。所以“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寒从脚起。”今天和大家分享了寒气容易从脚底逐渐深入五脏的问题,那么如何保暖御寒,防止脚冷引起的脏寒呢?接下来,再和大家分享几个防止寒从脚起引起脏寒的方法。

1. 每晚睡觉前可以用艾叶来泡脚。对中医有些了解的朋友,对艾叶一定不陌生。自古以来,便有“艾治百病”一说。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因功效多,又被称为“医草”,艾是爱的谐音,代表着伟大的母爱,如大地般无私的赐于万物生命而不求回报。所以它能除阴寒,给人体送来舒适的温暖。余老师说,艾治百病,艾叶用得好,可以治疗很多病。上等的艾叫靳艾,服之可走三阴,除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荣和,灸之则透诸筋逐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寿康。

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用艾叶煮水泡脚可以驱除人体内的寒气。在每个中药店都艾叶卖,价格也不贵。

2.通过静坐,站桩的方法,使自身寒热对流,可以上焦的火热,引到脚上,来暖下焦的寒。因为现代人饮食工作生活习惯等原因,多是上热下寒体质,我们之前文章《静生寒热,开启人体空调系统中》及《上热下寒如何治》中进行了专门讨论,回复关键词“寒热”即可查看。其实只要保持我们脊柱呈“直”的状态任何一种静态的动作,保持住,都可以使人体产生寒热对流。

3.跺脚。跺脚是一种简便的方法,我们之前也有专篇论述《浊气不降,跺脚尤良》(查看原文回复关键词:跺脚)。动作要点是,将脚抬离地面四五十厘米,用劲跺下来,使全身得到震动。这样左脚跺四五十下,再换右脚,每次跺个十几分钟。这样的震动也可以驱除由脚而生的寒气。

4.滚踩擀面棍。去菜市场买一个小点儿的擀面棍,将脚踩在擀面棍上来回滚动,可以刺激足部的各个穴位,也达到疏通经络,驱除寒气的效果。

5.搓脚踝。用我们的手来搓自己的脚踝,寒从脚底生,很容易在这里郁堵住。这是一个修佛居士教给余老师的方法,他们在寺院里使用,治好了不好病,甚至是癌症。所以平时我们要多搓搓自己的脚踝部,保持这里的经气流通。

6.从穿着上注意。要穿透气性能好的棉袜,秋冬季节更是要注意脚部保暖,容易出脚汗的人要勤换袜子。爱美的女性朋友更是要注意下身衣着的保暖性能,因为下焦寒会引发许多妇科病及生育方面的问题。

好了,今天分享的几个驱除脚部寒气的方法,大家记住了吗?马上就要冬至了天地之间阴寒大盛,此时更是要注意我们脚部的保暖,免得寒气从脚往上蔓延。治病不如防病,养生更要护生,学习正确生活理念,纠正保健误区,便是我们任之堂微信平台开办的意义。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收到正确的养生理念及保健信息,喜欢本文的朋友,别忘了给小编点个赞哦~!


养心山庄咨询电话:

0719-8498279 15071597988

养心山庄活动通告微信:yangxinshanzhuang

或长按二维码添加:

任之堂后勤服务部电话:14527097859

后勤服务部微信:renzhitangfuzhe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