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现场·云龙 |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盐马古道调研寻访
前 言
党的二十大以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要求为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是同济大学的定点帮扶县,在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如何基于文化遗产保护活化,持续赋能、引领乡村发展,既是时代赋予的全新命题,也是同济人助力云龙发展的新任务。云龙县拥有着历史悠久的井盐文化,繁荣的盐业贸易造就了“行商坐贾交流密,铓铃时鸣驿道里”的盛景,也推动形成了贯穿云龙全境的“盐马古道”及其沿线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挖掘古道价值、整合资源优势,探索出一条“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特色道路成为重要命题。在此背景下,2021年,结合同济大学定点帮扶工作框架,由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邵甬教授牵头,与同济规划院启明青年规划师团队联合开展的《云龙县“盐马古道”特征价值及整体保护利用研究》课题正式立项。课题组多次深入云龙进行实地踏勘考察,召开座谈会10余场,走访村镇20余个,访谈各类人群近百人,本次“遗产现场·云龙篇”将推出系列调研手记,展示云龙县“盐马古道”串联的盐谷、盐井、盐俗、盐村、盐道的生动画卷,并讲述在滇西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由盐文化织就的山川相融、人地相生的故事。滇西高山险阻,道路崎岖,古道为云龙与外界的商贸交流、文化交流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盐业贸易的没落,有些古道被现代化公路所覆盖,有些因为长久无人踏足而被隐藏在了山谷深处,但古道作为遗产保护、文旅发展、乡村振兴的载体,在当下有着重要的价值。
课题组在当地专家与向导的带领下进行了古道实地踏勘,并对大量历史资料进行了查阅整理,梳理了云龙县盐马古道历史线路及周边重要的历史遗存。踏足,丈量,仿佛还能听到骡马的铓铃声、赶马人的吆喝声在时光中回响。
当地向导指导团队成员画盐马古道路线图
在沿线村落中向村民询问古道细节
1
寻根溯源
盐马古道的前世
滇西地区山高坡陡、河谷纵横、交通不便,马帮是盐业贸易的主要的运输组织,形成了广泛的盐马古道网络。云龙境内的盐马古道线路向四面八方延伸:西部、南部路线至保山、腾冲、缅甸;东部路线至洱源、大理;北部路线至剑川、马登、西藏。该路线网络与茶马古道、西南丝绸之路在滇西的局域支线网有较多的重叠。
2
寻幽探胜
盐马古道的今生
宝丰村往南有一段遗存的通往山上的古道,在当地向导的指引下,团队成员走访了这段古道,古道沿线分布有秀峰塔、玄真观等遗存,此段古道多以规整的石板铺砌,古道两侧景致较佳,在山顶的秀峰塔附近可以从高处鸟瞰整个宝丰村及沘江河谷。
从宝丰村南侧的秀峰塔旁边鸟瞰宝丰村及沘江
雒马古道位于宝丰乡石城,为清康熙三十七年知州顾芳宗开凿,是一条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古道,古道的开通极大促进了宝丰与各盐井之间的交往,雒马古道因其特殊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古道由大石块、岩石等材质筑成,部分岩石阶保留马蹄印,古道沿线遗存有一处茶亭,路边还有摩崖石刻。
诺邓村内及村庄周围保留有一些古道,调研过程中看到仍有村民牵着马走在古道上,村内古道宽约1.5米,往山上逐渐拓宽到2.5米,村内的古道还遗存有排水沟及避让马匹的转角空间。村庄往外有两段古道(红土坡、香山古道)保存较好,位于诺邓村口附近的香山古道上还建有观景台,可欣赏诺邓村“北山重楼”的景色。
诺邓村内古道采取中间条石两侧块石形式铺设,仍可见排水沟、转角歇台
天池通往诺邓方向有一段保存较为完好但目前罕有人使用的古道,当地向导介绍此段古道为从前盐马古道的主路,道路可供马车通行,因此古道道路较宽,最宽处约3.5米,古道两侧生态环境较好,树木郁郁葱葱,十分清幽。
天池通往诺邓方向的古道
顺荡保留有一段通往兰坪、剑川的古道,这段古道至今仍在使用,古道保留有大石块,道路两侧树木较为高大。
功果桥镇通往漕涧方向的古道
在漕涧,我们同样发现了部分保留完好的古道,这些古道与功果桥镇的古道相通。漕涧位于大理、保山与怒江的结合部,曾是盐马古道上的要津,这里曾商贾云集、市井繁华,众多马帮汇集于此。我们在山谷深处探寻着这段历史,行走在仅容一人通过的小道上,仿佛踏进了时间隧道穿越回了遥远的古代,耳边仿佛响起了驼铃声与马蹄声,古道上深深的马蹄印也在向我们诉说着它悠久的历史。
漕涧梁子上的古道,翻过漕涧梁子就是功果桥
漕涧古道上的马蹄窝
通过对多个村庄周边的古道的实地考察,团队发现了部分保留较好的盐马古道,随着现代交通体系的发展,更多的古道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目前保留下来的路段较为破碎化,难以形成完成的古道网络。这些路段中有一部分古道仍在被当地居民所使用,而部分路段则被遗忘在深山之中,逐渐荒废,令人感到遗憾。走在这些古道上,我们既领略了沿线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感受到了它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希望这些古道能在未来焕发出新的光彩,被更多人熟知。
3
云龙风情
丰富的盐道沿线遗存
盐马古道将沿线的众多古村落联系起来,部分产盐的村落(如诺邓村、宝丰村等)仍保留着古盐井,线路上以商贸为主的村落(如漕涧村、大达村等)仍保留着过去的商铺,这些村落是盐马古道沿线重要的文化遗存。除了古村落外,沿线还分布有丰富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如沘江上众多的古桥梁、丰富多彩的宗教建筑以及山脉河流等自然景观。
古道沿线的古村落
云龙县共有14个国家传统村落,其中6个为产盐型村落,其余村落也是盐马古道上的贸易型及通过型村落,这些村落与盐业紧密相关,村庄保留着完整的格局、传统风貌与建筑肌理等,其中诺邓村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宝丰村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从左至右依次为:产盐型村落-诺邓村;贸易型村落-漕涧村;通过型村落-长春村
沘江上风格各异的桥梁
云龙境内的盐马古道常常要翻山越岭,跨过众多水流湍急的河流,人们逢山修路,遇水搭桥,多种风格的桥梁应运而生,从古老原始的藤桥到现代化的钢桁桥,云龙境内的桥梁种类之多也让其有了“古桥梁艺术博物馆”的美称,这些桥梁大多分布在沘江及其支流上,2013年,沘江古桥梁群被列为国家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丰富多彩的宗教建筑
盐马古道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在云龙,沿着盐马古道生活着十几个少数民族,其中主要是白族、傈僳族、傣族、彝族、阿昌族等,云龙与外界通过古道相互沟通联系,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多民族文化形态,在云龙各村落分布有道教的玉皇阁、城隍庙,佛教的太和寺、白族的本主庙、儒家的孔庙等多种不同信仰的宗教建筑。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为:诺邓村玉皇阁、大井村本主庙、诺邓村孔庙、诺邓村龙王庙
山水景观
4
古道新韵
盐马古道的未来
古道调研工作充满了惊喜,尤其是跟随着当地向导徒步探索找寻被掩埋在山谷深处的古道,我们看到被遗忘的古道与潺潺的溪流、茂密的老树、幽静的山谷共同构成了一幅世外桃源般的景象,希望这些古道在未来能焕发新的活力以及能被更多的人所看到。
云龙境内目前保存完好的古道不多,且古道网络破碎化。古道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古道周边分布着丰富的文化及自然资源。未来应对云龙境内的盐马古道进行全面的道路普查,开展整体规划设计,对历史遗存保留较好的古道段进行保护与旅游开发,针对性地修复部分古道,制定清晰的道路标识系统。依据古道的保存情况,可采取打造村庄附近的步行绿道以及村庄与村庄间的自行车路线、自驾车路线,并在沿线村落设置“盐马古道驿站”,展现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带动云龙县古道沿线村落的发展等措施。还可以云龙盐马古道为串联线索,形成“盐马古道+文化”、“盐马古道+体育赛事”、“盐马古道+农产品”、“盐马古道+节庆”等多种活化利用模式,并与大理州文旅规划相衔接,让盐马古道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总之,未来可通过对盐马古道的保护与活化来推动云龙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
— END —
调研成员:云龙盐马古道遗产保护与利用课题组指导教师:邵甬图文撰稿:蔡茜编辑:崔家滢 审订:耿钱政排版:蔡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