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口免抵退税原理及案例解析

赵强 严颖 言税 2021-12-09

一、总的原理

(一)通俗理解

出口免抵退总的原理是让出口企业以不含税价参与竞争,使企业整体税负为零,即出口环节免,出口之前国内采购负担的退还。生产企业的退税依据是生产出来的成品的对外售价,即出口离岸价作计税依据=出口发票注明的外销出口金额。

外贸企业退税依据是在国内采购该出口货物的买价,由于外贸企业对采购货物未重新生产、加工、投入,增值,退的是买的时候负担的增值税,即购进时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

生产企业为什么不是退原料的税?是因为生产企业买来的是原料,出口的是加工的产品,将买的原料、辅料、能源、动力都退掉,没法一一计算,只能用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出口价作为出口退税的退税依据。 生产企业生产出来的产成品如果外销,收不来销项,如果内销可以收回。当应纳小于0,说明国内采购各种能源、辅料、设备、动力所负担的进项税大于国内销售产品收回的销项税额,这是由于采购的一部分货物用于了免税出口产品的生产,这部分免税出口产品所负担的正是要给他退的,具体退多少,要计算。免:出口环节。抵:全部采购的进项税和内销收回的销项税之间的抵顶。退:当应纳小于0时,出口货物国内采购的要退。

更通俗点打个比方:A公司是出口企业,国家为了增加其竞争力,采取的是增值税零税率政策,进货100万,进项13,销售200万,正常应交13万;让销项税等于0,进项税也等于0。进项13要么退你钱,要么拿它跟A公司卖给国内企业的销项税去抵。刚开始是全退,后来降低退税率,免抵指的是可和国内的去抵,退的话退钱,不让免抵退的要形成成本,免抵退说的是进项税部分要执行免抵退。执行免抵退政策的企业一是不让免抵的部分是自己承担了: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免抵的部分,是指拿它和国内销售的销项税金相冲,也是构成一个少交税的事实:借: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按规定计算的当期应退税额:

借: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

(二)计税依据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劳务(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除外)增值税免抵退税计税依据,为出口货物、劳务的实际离岸价格(FOB)。实际离岸价格应以出口发票上的离岸价为准,但如果出口发票不能反映实际离岸价格,主管税务机关有权予以核定。

而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委托加工修理修配货物除外)增值税免退税的计算依据,为购进出口货物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或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注明的完税价格。(增值税应退税额=购进出口货物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出口货物退税率 )

(三)计算公式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39号)第五条规定,增值税免抵退税依下列公式计算:

1、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2、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适用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适用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3、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4、当期应纳税额<0时,且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一当期应退税额

5、当期应纳税额<0时,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结转下期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6、当期应纳税额>0时,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二、一般贸易

例1:某工业企业,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兼营内销和外销,征税率16%,出口退税率为13%,2019年2月上期期末留抵税额20万,国内采购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价款100万元,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16万元;内销货物不含税价80万元,外销货物销售额120万元(不考虑汇兑损益)。计算应退税额。

解析:

1、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20×(16%-13%)=3.6(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36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6000

2、当期应纳税额=12.8-(16 -3.6)-20=-19.6(万元)

3、当期免抵退税额=120×13%=15.6(万元)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19.6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15.6万元

4、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15.6(万元)

借: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156000

贷: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56000

5、当期免抵税额=0

6、结转下期抵扣的进项税额=19.6-15.6=4(万元)

三、来料加工

来料加工类似于国内业务的委托加工,它是由国外的委托方提供原材料,由国内的加工方代垫部分辅助材料进行加工并收取加工费,进口和成品出口往往是一笔买卖,或者是两笔相关的买卖,原料的供应商往往是成品承受人。来料加工实行的是增值税的免税不退税政策,进口的原材料免税;国内加工方收取的加工费免征增值税 ;由于加工费免征增值税的,加工过程中所耗的国内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不予抵扣,因此免税加工费对应的进项要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联想: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的出口货物包括:1.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货物。2.软件产品。3.含黄金、铂金成分的货物,钻石及其饰品。4.国家计划内出口的卷烟。5.农业生产者自产农产品。 6.外贸企业取得普通发票、废旧物资收购凭证、农产品收购发票、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货物。7.来料加工复出口货物。


例2:某自营出口生产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的征税税率为13%,退税率为l0%。2019年9月外购货物准予抵扣进项税款60万元,货已入库。上期期末留抵税额3万元。当月内销货物销售额l00万元,销项税额13万元。本月出口货物销售折合人民币200万元,其中来料加工贸易复出口货物90万元。试计算该企业本期免、抵、退税额。

解析:计算过程:

1、来料加工贸易复出口货物所耗进项税额转出=60×90÷(200+100)=18(万元) ;

2、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200-90)×(13%-l0%)=3.3(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33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3000

3、当期免抵退税额=110×10%=11(万元);

4、当期应纳税额=13-(60-18-3.3)-3=-28.7(万元);

5、当期应退税额=11(万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28.7万元大于当期免抵退税额11万元)

6、结转下期留抵税额=28.7-11=17.7(万元)

7、当期免抵税额为=0。

借: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110000

贷: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10000


四、进料加工

进料加工,通俗地说进是一笔买卖,加工再出口又是一笔买卖,在进出口的合同上没有联系。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实质是将买的原料、辅料、能源、动力含的税都退掉,由于进料加工进口时免税,所以出口时也不用退,但加工完的离岸价中包含这些成本,要将不退的减去,所以要计算“免抵退税抵减额”。

进料加工实行的是免税并退税政策,加工耗用的国内料件的进项税,要退给出口企业的,不用作进项税转出。

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分“实耗法”和“购进法”两种:(1)“实耗法”:当期进料加工保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为当期进料加工出口货物耗用的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其计算公式为:进料加工保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进料加工出口货物离岸价×汇率×计划分配率,计划分配率=计划进口总值÷计划出口总值×100% (2)“购进法”: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汇率×(出口货物适用税率一出口货物退税率)


例3:某化工生产企业,系一般纳税人,兼营内销与外销,2019年9月发生以下业务:

1、国内采购原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100万元,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13万元;

2、当月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50万元;

3、内销货物不含税价格80万元,外销货物销售额120万元。该出口货物退税率为10%,上期留抵税额2万元。

计算该企业免抵退应退税额。

解析:

1、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50×(13%-10%)=1.5(万元);

2、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20×(13%-10%)-1.5=2.1(万元);

3、当期应纳税额=80×13%-(13-2.1)-2=-2.5(万元);

4、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50×10%=5(万元);

5、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120×10%-5=7(万元);

6、当期应退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0时,且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2.5万元

7、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7-2.5=4.5万元。

借: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2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45000

贷: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70000


例4: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假设增值税率13%,退税率10%。2019年9月外购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200万元,增值税26万元,货已入库。当月进口料件一批,海关核定的完税价格25万美元,采用实耗法,其计划分配率为60%。当月出口产品的离岸价格75万美元(单证收齐且信息齐全),内销商品不含税销售额80万元。该厂上期期末留抵税额5万元。假设美元比人民币的汇率为1︰6.4,该厂进料加工复出口符合相关规定。计算该厂当期应退税额。

解析: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管理办法》有关问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12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出口退(免)税申报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61号)规定,从事进料加工业务的生产企业,自2013年7月1日起,按规定办理进料加工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申报及手(账)册核销业务。对进料加工出口货物,企业应以出口货物人民币离岸价扣除出口货物耗用的保税进口料件金额的余额为增值税退(免)税的计税依据。

进料加工出口货物耗用的保税进口料件金额=进料加工出口货物人民币离岸价×进料加工计划分配率

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应按当期全部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扣除当期全部进料加工出口货物耗用的保税进口料件金额后的余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计算。进料加工出口货物收齐有关凭证申报免抵退税时,以收齐凭证的进料加工出口货物人民币离岸价扣除其耗用的保税进口料件金额后的余额计算免抵退税额。

计算过程:

1、进料加工计划分配率=60%;

2、耗用进口料件金额=75×60%=45(万美元);

3、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一出口货物离岸价×计划分配率)×汇率×(出口货物适用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75-45)×6.4×(13%-10%)=5.76(万元);

4、当期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结转的留抵进项税额=80×13%-(26-5.76)-5=-14.84(万元);

5、当期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一出口货物离岸价×计划分配率)×汇率×出口货物退税率=(75-45)×6.4×10%=19.20(万元);

6、当期应退税额=14.84万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14.84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19.20万元);

7、当期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19.20-14.84=4.36万元。

借: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148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43600

贷: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92000

五、综合案例

某市有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为无纸化申报免抵退税,2019年2-5月发生下列业务(该批出口货物的征税率16%,4月1日起征税率为13%,退税率13%未调整),1月底期末留抵税额为5万元。计算各月的免抵退税额并进行账务处理。

(一)2月份业务

1.本月份购入A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90万元,税额14.4万元(增值税税率16%);B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40万元,税额6.4万元(增值税税率16%),已验收入库,银行支付货款。

购进原材料

(1)借:原材料一A 900 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44 000

贷:银行存款 1 044 000

(2)借:原材料一B  400 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4 000

贷:银行存款  464 000 

2.本月发生内销业务,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80万元(增值税税率16%),税额12.8万元,货款已收到,存入银行;结转内销成本68万元。

(1)内销收入

借:银行存款 928 000

贷:主营业务收人一内销收入  800 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28 000(16%)

     (2)结转内销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内销成本  680 000

      贷:库存商品—内销商品  680 000

    3.本月份发生出口销售收入(FOB离岸价格)计80万元,结转出口成本70万元;但是单证信息不齐。

     (1)出口收入

借:应收账款一应收外汇账款 8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一出口收入  800 000

     (2)结转出口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成本 700 000

贷:库存商品—出口商品  700 000

 4.月末,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由于本月出口货物信息不齐,无法申报免抵退税,为了保证增值税申报数据与免抵退申报数据的一致性,当月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为零。

5.在办理增值税纳税申报时,作如下计算:

(1)当期销项税额=800 000×16%=128 000(元)

(2)当期进项税额=144 000+64 000=208 000(元)

(3)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0(元)(单证信息不齐)

(4)上期留抵税额=50 000(元)

(5)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上期留抵进项税额

=128000-(208000-0)-50000

=-130000(元),

(6)期末留抵税额为130000元。


(二)3月份业务

1.本月购人A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100万元,税额16万元(增值税税率16%),已验收入库,银行支付货款。

借:原材料一A 1 000 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60 000

贷:银行存款  1 160 000

    2.本月发生内销业务,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50万元(增值税税率16%),税额8万元,货款已收到;结转内销成本40万元。

   (1)内销收入

借:银行存款 580 000

贷:主营业务收人一内销收入 500 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0 000

    (2)结转内销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内销成本  400 000

贷:库存商品—内销商品  400 000

    3.本月出口销售收入(CIF到岸价格)计65万元,其中海运费4.5万元,保险费0.5万元,但是单证信息不齐,结转出口成本50万元。

(1)出口收入

借:应收账款一应收外汇账款 650 000

应付账款一运保费单位  50 000(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一出口收入 650 000

主营业务收入一出口收人 50 000(红字)

3.结转内销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成本 500 000

贷:库存商品—出口商品 500 000

     4.本月收到2月份出口货物的单证信息,(FOB离岸价格)计80万元,并进行申报。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800000×(16%-13%)=2400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一出口成本 2 4000

贷: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 4000

 5.在办理增值税纳税申报时,作如下计算:

(1)当期销项税额=500000×16%=80000(元)

(2)当期进项税额=1000000×16%=160000(元)

(3)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24000(元)

(4)上期留抵税额=130000(元)

(5)当期应纳税额

=80000-(160000-24000)-130000=-186000(元)

(6)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186000 元。

(7)当期免抵退税额=800000×13%=104000(元) 

(8)当期期末留抵税额186000元>当月免抵退税额104000 元

当期应退税额=当月免抵退税额=104000 (元) 

(9)当期免抵税额=0

(10)结转下期留抵税额=186000 -104000=82000(元)


(三)4月份业务

1.本月收到退税机关审批的3月《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确认2月应退税额10.4万元,免抵税额为0;3月收到出口退税款。

(1)根据批准的金额

借: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  104 000

贷: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104 000

(2)收到退税款

借:银行存款  104 000

贷: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  104 000

2.本月购入B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70万元,税额9.1万元(增值税税率4月1日调整为13%),已验收人库,银行支付货款。

借:原材料-B 700 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91 000

贷:银行存款 791 000

3.本月发生内销业务,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50万元,税额6.5万元(增值税税率4月1日后调整为13%),款项收到存入银行,结转内销成本41万元。

   (1)内销收入 

借:银行存款 565 000 

贷:主营业务收人一内销收入 500 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5 000 (13%)

   (2)结转内销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内销成本 410 000

贷:库存商品—内销商品  410 000

4.本月发生出口销售收入(FOB离岸价格)计50万元,单证收齐信息齐全,结转出口成本40万元。

    (1)出口收入

借:应收账款一应收外汇账款 5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一出口收入  500 000

    (2)结转出口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成本 400 000

贷:库存商品—出口商品  400 000

5.本月收到3月份出口货物的单证信息,扣除海运费、保险费后的出口销售收入为60万元,并进行申报。

(1) 3月出口收入+4月出口收入=600000+500000=110000

(2)3月份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600000×(16%-13%)=18000 (元)

(3)4月份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500000×(13%-13%)=0 (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成本 18 000

贷: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8 000

特别提醒:4月份,征税率为13%,退税率为13%,征退之差为零。假如征税率为13%,退税率为16%,征退之差视为零参与免抵退的计算。

6.在办理增值税纳税申报时,作如下计算:

(1)当期销项税额=500000×13%=65000(元)

(2)当期进项税额=91000(元)

(3)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8000(元)

(4)上期期末留抵税额=82000(元)

(5)当期应纳税额

=65000 -(91000-18000)-82000=-90000(元)

(6)期末留抵税额为90000元

(7)当期免抵退税额=1100000×13%=143000 (元)

(8)当期期末留抵税额90000(元)<当月免抵退税额143000 (元)

(9)当期应退税额=当月期末留抵税额=90000(元)

(10)当期免抵税额=当月免抵退税额-当月应退税额=143000-90000=53000(元)


(四)5月份业务

1.5月份收到退税机关审批的4月份《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确认上月应退税额90 000元,免抵税额53000元;并在5月份收到退税款。

(1) 根据审批的《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

借: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 90 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53 000

贷: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143 000

(2)收到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90 000

贷: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 90 000   

2.根据审批的”免抵税额“计提城建税(7%)、教育附加(3%)和地方教育费附加(2%):

 (1)城市维护建设税=53000x7%=3710(元)

借:税金及附加 3 710

贷:应交税费一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3 710

(2)教育费附加=53000x3%=1590(元)

借:税金及附加   1 590

贷:应交税费一应交教育费附加  1 590

(3)地方教育费附加=53000x2%=1060(元)

借:税金及附加 1 060

贷:应交税费一应交地方教育费附加 1 060

(五)6月份申报缴纳地方税费

借: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3 710

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1 590

应交税费一应交地方教育费附加 1 060

贷:银行存款  6 360


本文由小颖言税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