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临朐】寺头风光之七宝山

2016-04-28 郭宝学 临朐

七宝山,海拔五百米,东西长不过千余米。站在山脚下望七宝山,松柏森森,青岩嶙嶙,梯形分明的山体宛如一只黛绿色的大元宝。过南寺湖上的景观桥,到南面丘陵上看七宝山,又恰似一张巨大的太师椅,寺头小城镇就依偎在它弧形椅圈里,很温暖,很安宁。

沿七宝山西侧山梁的一条小路攀登。路两边有蓓蕾初绽的山楂树,还有刚刚冒出新芽的红香椿,这是寺头最负盛名的两种植物,它们支撑起寺头的两大支柱产业,擦亮了“果品大镇”、“红香椿之乡”两大名片。

出果园,入柏林,眼界随着高度拓展,眼下的小城镇也不断呈现着魅力的景观,规划俨然的红瓦房,鳞次栉比的住宅区、办公楼,宽阔、繁茂的商贸街,风景秀丽的南寺湖……那句被寺头人广泛传唱的打油诗悠悠响起:“沟连沟,山连山,一条石河流中间,路陡弯多车难行,破旧房屋随处见。”对比眼下布局合理、建设精巧的新城镇,难怪外地人感叹,寺头人创造了山区小城镇建设的奇迹,也难怪外出打工的寺头老乡竟找不到自己的家门!

登上七宝山,顿觉眼前豁然开朗。碧空如洗,一目千里,群山逶迤,如怒涛奔涌,似龙腾虎跃,气象峥嵘,壮阔无边。立身高山之巅,心胸开阔,神思飞扬,不由想起晋代诗人左思“振衣千仞岗,濯足万古流”的诗句。

放眼七宝山山顶,是一块七八百平方米的平台,中央处有早年建成的堡垒一座,墙壁厚达六十多公分,有瞭望窗、射击口等设施。山顶周围的一线残垣告诉我们,七宝山也曾经历过匪患兵燹的动乱年代。在村边的高山上构筑堡垒,躲避战乱,在这一带是普遍现象,寺头镇有“山围子”的村不下十几个。

说到七宝山名字的由来,有一段奇妙的传说。很久以前,这座山叫八宝山。有一天,寺头村来了一个“南蛮子”(旧时北方人对南方人的称谓),认准这座山中有八样宝贝。在一次踏勘宝藏的时候,他发现一头牛在山前的石河里喝水,喝完水就消失在绝壁间,只在绝壁上留有牛尾形的岩石,石下一滩牛粪变成了白花花的银子。“南蛮子”掏出取宝工具,在牛尾岩下凿了碗口大的一个洞,白花花的银子顺着洞口涓涓流出。两条口袋都装满了,可银子还是照淌不止。他顺手拔来一棵万年蒿把洞口堵上了。银子不淌了,可清水日夜滴个不停。从此,神牛再也没有出现过。八宝山也因为失去一宝,后人改名为“七宝山”。

七宝山上到底有哪七样宝贝,没有答案。但寺头镇的宝贝却不止七样。“金银铜铁矿,五彩石之乡;黄烟干鲜果,肉鸭牛奶香;‘春早’红香椿,美名传四方。”这段顺口溜可为佐证。每一样宝贝的得来,都不是坐享其成,都凝聚着全镇人民的辛劳汗水。正如眼下的这座小城镇,它不是神来之笔,不是梦幻新城,它是无数建设者智慧和心血的结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