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临朐】朐山:绮梦了无痕,留向故园看

2016-06-04 贾炳宏 临朐

风起,香细。小眉初,酒阑灯火柳堤。观景台上看云舒,轻嘘,幽思寻处无。  若个风儿寻旧乐,拾黄叶,抛入流光薄。露沾衣,梦依稀。轻回,与君初遇时。

露凝,微冷。柳长条,山光云影袅袅。曲池碧荷任飘摇,潇潇。牵手过小桥。  时光定格在朐山,小径弯,太和塔尖尖。晓风轻,鸟无声。泠泠,天边三两星。

 ——河传·忆昔

去岁浅秋,友人自东营莅临,携手过滨河公园,登朐山。彼地无山,见之骇然,惊为“天外来客”,造物主的“神来之笔”。心有戚戚,因与游焉。遂有旧词二首以志之。是为题记。

吾乡多山,西南诸山尤称胜境。沂山、嵩山、八岐山,扎堆似的都爱群居,山连山,峰连峰,崮连崮;而地处县城一南一北的两座小山,在一马平川中却孤峰独处。北边的是粟山,南边的就是朐山。

地以山名,朐山是一例。临朐自然是近朐山而得名。可一般山的名字多是取用“草”字头和“山”字头(旁),就如河流的名字多用水字旁一样,可是偏偏这个朐山,用的是“月”字旁。一般来讲,这样的字多是用在动物身上,很少与山关联。朐山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山,高不过五六十米,海拔仅一百六十米,也没有什么名气。而“朐山”之名,时人考证说,山形很像过去用马驾辕拉车时马颈后面放的弯木架(车轭)。由于这个弯曲的木架古代叫“朐”,便取名为“朐山”。

但我对这说法很怀疑。外地人大都不识“朐”字,更不知其为何物。“朐”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查阅资料,历史上“朐山”还有一处,即今江苏连云港之锦屏山,古称朐山。彼朐山与此朐山,历史上究竟有无渊源?查《辞海》,知“朐”是弯曲的肉脯;《辞源》又说“屈中曰朐”,《管子·侈靡》:“屈中,胸弯曲貌。”原来,古少昊世之双鸠氏有一支派,因在此贫瘠之地长年劳作,一个个都有佝偻之形,胸部微曲,世称句人。“句”古读“qv”,通朐。句人为更好地生活,西播东平,建“句须”国。鲁僖公二十一年国亡,句人南逃海州,名为朐县,当地的锦屏山,自然也叫做“朐山”。

至此,大致可知远古之临朐人原来个个有罗锅之姿。列位看官休恼,小子绝无辱没先祖之意,只为聊备一格,以补研究者史料之阙如。

朐山实在太渺小了,正史不传,野史难觅,唯有一些零散的民间记忆。不比沂山之名门闺秀,朐山不过乡野一粗朴村姑耳。朐山,邑人对它也太熟悉了,就如同自家的孩子,那是血脉相连难以割舍呢。


山东没有超过2000米的山,泰山独尊,也不过1500多米,蒙山、崂山、鲁山、沂山等千米以上的山倒是有几个。这儿的县城不以沂山命名,却以几十米高的朐山起名,的确让人心生疑惑。难道小小的朐山,有神秘奇特的魅力?

朐山虽小,但确有其独特之处呢。它是为数不多的玄武岩构成的死火山之一。山上到处可见黑不溜秋的黑石,北峰的火山口附近还立着六棱形的石柱子。此前知道附近的昌乐有古火山,周边貌似再没有。省外火山并不少见,但出露地表具备完整玄武岩地貌的却甚是稀罕,尤其六棱柱形的,据说腾冲高黎贡山和漳州火山岛这两处规模都不小,昌乐的也比这里规模大。但这里小归小,作为标本是完全可以的。

朐山的长相也很奇特。《水经注》称之为“覆釜山”,民间曾唤作“老鼠山”,僧格林沁朐山剿捻时,又由邑人张绎纲倡议易名“卧虎山”。朐山有南北二峰,可我怎么也看不出它像一口倒过来的锅,或许这二峰是它的足?但常识告诉我,釜是有耳无足的。至于它由鼠到虎的华丽转身,则太突兀了。我甚至觉得那个由僧王导演的“三改老鼠山”的故事,就像被演绎的荒唐剧——卧虎山名之不传,何也?老百姓不认可嘛。虎威赫赫,哪有自家里的老鼠亲切呢。

扯远了。这样说吧,朐山就是我家窗前的一道屏风,可享受淡烟流水画屏幽的午后时光;抑或是你家后的一座大花园,可品味宝帘闲挂小银钩的午夜幽梦。     

以前县城面积小,朐山可以说孤悬城外。这些年城区面积扩大,朐山已然成为城中山。对爱休闲的城里人来说,朐山虽处繁华绮丽之地,却独立车马喧嚣之外:细水流年,安之若素,自有娑婆世界;一茎细草,几枝素花,自是清凉人间。它距离适中,不远不近,可骑行去,可跑步去,亦可散步去;它不高爬着也不累,从西山门攀援而上,一袋烟的工夫就能到北峰,刚好微微出汗。它平中有险,险中又有奇,有西山门台阶的狭仄,北坡绝壁的险要,又有南山门闲云轩的高敞和山前广场的平旷。还有山间曲径和环山小路,清幽而平缓,走进草径的脚印能踩响满山的韵脚。它又是朐城的制高点,登临可观弥水如练,可览长桥卧波,可瞰万家灯火。

朐山,滚滚红尘里小城人永恒的痴情恋人,于四季里相守,晨暮中相望。而我更愿落草于此,太和塔上习经卷,会昌阁里炼仙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