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临朐】高山之情

2016-06-09 张金梅 临朐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喜欢过洋节了,什么情人节、圣诞节、复活节、母亲节、父亲节等等。现在为止,我最近几年情人节也没有过过。不过洋节,就踏实过日子了。我不排斥洋节,但也没有很隆重的对待过。快要父亲节了,最近网络上,淘宝上,都在借着父亲节广而告之了。于我,心里就凝重了很多。自然而然,我想到我父亲,又延伸到我母亲了。

我父亲是一个很普通的,平常农家的孩子,兄弟姊妹5个,他是老二,对于他们50年代出生的人,那个年代,除了缺吃少穿,就是缺吃少穿,可能最现实的就是吃饱肚子,穿暖衣服。我爷爷在我父亲十几岁的时候就走了,剩下一个金莲小老太,弄着五六个孩子,日子过得清汤寡水,一点滋味都没有。穷的时候,想穿上一件新衣服是一件奢望的事情,等到天不是很热的时候,父亲很高兴地穿上扯布新作的裤子,旁人却笑话,这都有什么好高兴的,这是说穿的事情。再讲一件说吃的事情,我想不清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那时候我爷爷已经作古。某天,一家子从早上喝完稀饭都没有粮食吃了。没有办法,夕阳西下,我父亲跨个农村的那种篮子,去不知谁家红薯地里,拔了人家一点地瓜,弄回家去,一家人加水一煮吃了那顿饭。这是真事。去年春节后我父亲对着我们几个孩子讲的。对于农村来说,这样的事印象太深刻了,父亲从我记事起就不喜欢浪费,在路上看见有玉米粒,马上捡起来。有些衣服旧了,也不舍得扔,还是穿在身上。我父亲的这些,对孩子,对我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影响。这个社会,浪费多,谈节俭又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现在的孩子没有经历过苦难,所以不懂得也不明白那些生活的艰辛。

父亲因为父亲早逝的原因,家里生活困难,在那个年代就选了是手艺人的一门活,木工,这里叫木匠。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兄弟三人踏入社会都是从木匠开始,在那个年代,么活下去,才是最现实的问题,从我记事起,我都是在这种木工活的叮叮当当中度过的,那时候还没有奶粉,我记得我小时候喝的麦乳精,钱不宽裕的时候,父亲就会白天干活回来,利用晚上时间,在没有灯下叮叮当当的做个箱子,卖了再去买麦乳精,我很能喝,这就意味着要熬很多个夜,才能换回我喝的那一罐又一罐的麦乳精。在这叮叮当当的声音中,我也慢慢地长大了。

等到我上学的时候,我们家就开始了喂猪的副业,种黄烟,每年暑假的时候,那时候还小,老觉得怎么家里有那么些农活,现在想想真不懂事,孩子才干多少活,受苦受难的是自己的父母,每天干完外面的,再干家里的,我从没见我父亲歇息过,农村没有节假休息日,雨天也还是在干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我的父亲一直在劳碌耕作。就是我毕业结婚后,这种生活的节奏才慢下来了。

因为一直为生计忙碌,我和父亲真正长时间在一起不多,印象中就是有两件事:第一件,我读高中的时候,家里养殖了朗姆鹅。我母亲白天在外面放鹅,父亲在外面干活。地里的油桃树结了果,我放了假就在家养猪,卖桃子,家里人都在拼命干活,有一天下午我们摘了很多桃子,想第二天赶辛寨大集市卖好价钱,桃子很好,结果第二天我们到集市的时候,没有人愿意让我们在店门口摆摊(因为是外来的),嫌乎我们碍着他们生意了。我和父亲在集市上找地方,人家都说是占好了的。没有办法,那时候物价没有涨的这样厉害,我家的桃子能卖上一块钱,结果,不得已,我父亲四毛钱把桃子卖给水果贩子,我当时都忍不住要哭了,我父亲安慰我说,家里还有好些事情,不卖桃子只能烂掉,我记得我们是做车去的,坐车回的。回来的路上,我一句话都没有说,心里不舒服,很酸涩。第二件事情,是在2003年冬天放假的时候,那时候大学教育扩招很厉害,我当时晚上回家吃完饭,没事的时候和父亲聊天,我说:“大学扩招这么厉害,等到我毕业的时候,很可能很难就业,而且我的专业不好,以后还不知道就业怎么样呢?”10年了,我还记得我父亲当时的回答:“我们兄弟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没有读成书,一辈子在土里刨食。我和你母亲希望我们能通过读书跳出农村。”我当时还说要是毕业了甚至挣钱比很多人低怎么办,我父亲说,牛筋拔力,让孩子读书,只要不用和他们兄弟那样累就行了,钱少也没事。现在想想,父亲就是农村庄户人,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深的语言艺术,就是朴实的说出了心里话,说出了对孩子的爱。农村人表达爱的方式是最含蓄的,没有耐克,没有阿迪,没有麦当劳,没有肯德基,有的只是质朴的父母心。

快要父亲节了,我想到了我父亲,写了父亲二三事,其实也是说的我母亲。是父母养育了我,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我,虽然我现在没有大富大贵,。因为,他们首先是我,是孩子,然后才是对方,然后才是自己。以后我会用这样的爱去爱我的父亲母亲,并祝愿全天下的父母身体安康,健康长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