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临朐】难忘故乡麦收情

2016-06-11 尹兆文 临朐

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根植在人们血脉里的,依然是那份对农业的眷恋。今年的麦收时节,疯狂上传在朋友圈里的麦收照片就印证了这一点。田边地头、马路上、院子里的晒麦场景,都丝毫没有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而减弱一分。这里面包含了夏收的喜悦、同时也传递了丰收的农村,其中最能打动我的就是挂在农民脸上的汗水和丰收的笑颜。

唐朝时期,伟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观刈麦》中描写过这样的麦收景象: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虽然农民早已没有了对自身境遇的慨叹,但是繁重的体力劳动依然体现了对夏收季节的恨爱有加。记得我小时候每次放麦假回家帮助父母过麦,不谙世事的我无法体谅大人们的艰辛,总是尽情的和小伙伴们跑疯了似得,只顾在繁忙的麦场里捉迷藏,在麦垛旁玩耍,在麦地里捉蚂蚱,而那些埋头劳作的大人们也没有时间去管理我们。每到麦收,父母们早已没有了时间观念,他们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忙碌奔波在麦田和麦场里。到了晚上麦场里点上了汽灯,灯火通明,通宵达旦,隆隆的脱粒机声彻夜在小山村里回荡,有时孩子们跑累了,就躺在麦子垛里睡着了。常言道:三秋不如一麦忙。到了白天,大人们又去晒麦子,又要点玉米,恨不得一个人分成三个人用。既害怕突然袭击的大雨淋湿了到手的口粮,又担心天不下雨耽误了夏种,什么复杂矛盾的心情都有却无暇顾及调皮孩子的心情。直到一袋一袋的麦子入到仓里后,他们才有点时间坐下来聊收成,聊下一季的打算,而这时我们却已经开学坐在教室里,心却早已飞向了那个打麦场和村头的大杏树。

几天前,通过央视新闻看到全国各地夏收夏种的情况,透过一组组镜头下一望无际的麦田,真有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场景,自己的心情仿佛一下子就拉回到童年。而不同的则是看到大片的土地早已流转承包给了村里的种粮大户,麦收时节已看不到农民焦急的心情,只见收脱播一体的“大家伙”开进麦田后几个小时就轻松完成了任务,接下来的播种也随后就完成了。回想儿时的麦收情结如今已在这儿消失得无影无踪,此时我禁不住在心里默默地问:当年的麦收去哪里了? 斗转星移,同样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如今却有了不同的境遇,因此我们在回想过去那个年代的同时,更应该感谢当下这个时代,是社会的进步替代了千百年来农民过麦收“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局面,过去挥舞镰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如今已成为操纵机器、轻松上阵的新时代农民了,甚至他们可以运用高清晰度的手机自拍麦收的丰收景象频繁上传视频了,视频的片名则是:我是农民我骄傲,看来这个时代的确是任性了。

但不知为什么,小时候的麦收情景却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每到麦收时节那种老少弯腰抢收抢种的情景就会浮现在眼前,我甚至感觉那也是生活的本真,更是实实在在的农村生活。可是时代却日新月异的发展,它犹如飞速疾驰的列车带着我们快速向前,奔向一个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我想,过去的那段时光也只能定格在记忆的深处,等待我们静下心来的时候,去慢慢体会,慢慢斟酌,去品味酸甜,品位苦辣,品味幸福!

图片/网络

尹兆文,临朐县作协理事,擅长新闻写作,迄今已在省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作品1000余件,并有近百件作品在中央级及省市级新闻媒体获奖。曾先后多次被《大众日报》、《潍坊日报》、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潍坊人民广播电台及邮电行业报刊评为模范通讯员。现供职于临朐县联通公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