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临朐】走进蒋峪之抚今追昔钓鱼台

2016-07-07 郭宝学 临朐

☞【临朐】临朐,一座风景如画的小城!

☞【临朐】赏景何须远行,朐城处处美景!

☞【临朐】让(临朐)老教师体面退休

☞等你爱我|临朐最美薰衣草花海已盛开,备好美景等君来?

蒋峪村东的汶水河边有钓鱼台。2011年12月临朐县政府所立“钓鱼台遗址”碑文记载:钓鱼台“位于蒋峪镇东蒋峪村东南约300米,东侧为汶河,为独立的临河台地。东西长,南北窄,面积约7500平方米。”考古发掘,钓鱼台为断崖暴露文化层,内含灰坑、陶片和龙山文化时期的土坑竖穴墓等遗迹遗物,把蒋峪的历史前推了五千年。

五千年悠悠岁月,积淀了蒋峪厚重的人文历史。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先民已在此聚居,烧窑制陶,刀耕火种,有钓鱼台可佐证;春秋战国时期,齐长城复线由村北的石门山穿过,子路、孟子等人都曾经在此逗留过,有刘家营村的石碑为证;金元时期,蒋峪先后设为穆陵县、穆陵镇,有东村西南部的高土台为证。

立于钓鱼台上,裹挟着莲湖水气的夏风拂面,濡湿了思绪,在古老的黑土地上徘徊……

那是先民的身影吗?简易的土窑边,男人们就地取材,粗糙的手掌做出光滑的陶器坯子;架起的篝火旁,勤快的女人烧制着美味的鱼羹;不远处的汶水河里,手持鱼叉的少年,向着浅水里的鱼儿奋力掷去,身后是一群小孩子的欢呼雀跃……

那是传说中的北店集吗?一条通衢贯南北,一片集市设路边,一溜店铺当街开。鱼摊前,围满了买鱼人,卖鱼人则手忙脚乱地招呼着买卖,且兴奋得满脸放光。因为他家摊上大事了:丢了个爹爹,却时来运转,家中窖藏的鲜鱼总是卖不完……

那是金朝时期的穆陵寨吗?城堡的堞墙上燃起烽火狼烟,千年古道,尘埃滚滚,马蹄的的,旌旗猎猎,清冷的铁衣透着寒光,挥舞的剑戟铮然作响,呜咽的号角穿透亲人的胸膛,母子泣涕作别,夫妻执手泪眼……


那是民国初年的蒋峪大集吗?大集两边排满了各色商户,恒丰号,顺祥宫,公义站,兴业堂……恒丰号最是财大气粗,永字号分店招牌抢眼,生意火爆,店伙计扯长了嗓门吆喝着出账单:绸缎三匹!黄酒八坛!豆油五十斤!上好的新鲜莲藕三百斤……集市上人头攒动,叫卖声此起彼伏,满街的货物摊,从街头摆到街尾,摊上各种各色货物令人眼花缭乱,空气中弥漫着油条、炸鱼、炒面,还有羊肉泡馍的诱人香味。那些操着青岛、沂源、周村各地口音的赶集人,出手从容,收手果断,一看就是豪买爽卖的主儿……

星转斗移,沧海桑田。历史的车轮碾至上世纪四十年代,在蒋峪,在钓鱼台上,上演了一场国共合作战强敌的壮烈篇章。

1939年,日寇纠结日伪军2000多人,兵分三路,向鲁南进犯。蒋峪为穆陵关北的重镇,沂临公路从此经过,乃南北通衢的军事要地。鬼子进驻蒋峪,外筑木寨,内设堡垒,形成进可攻、退可守的防御系统。国民党新四师、八路军某支队及周临村庄的民兵,同仇敌忾,团结协作,浴血奋战于蒋峪西、北岭。

在西蒋峪的巷战中,我军官兵“杀得性起,杀红了眼,脱掉军装,赤膊冲入敌群,奋勇冲杀。大刀卷了刃、匣枪子弹打光了,就同敌人拧成一团殊死肉搏。”巷战结束,“整个西蒋峪的每一条街巷和每一个院落,到处都躺着小鬼子的尸体,也洒下了二连、十一连一百多名官兵的鲜血!”(《蒋峪战役》)蒋峪战役打死鬼子数百人,伤二百人,粉碎了日本鬼子的战略企图,并为后来的大关狙击战积累了宝贵经验。

五年后的1944年6月,蒋峪重燃战火。八路军鲁中军区一团某营奉命攻打蒋峪据点。日伪军盘踞的蒋峪据点设在村西的高坡上,主据点架有吊桥,建有碉堡,东北部的火石山上筑有工事。八路军一个连在蒋峪北岭设伏打援,向蒋峪据点和火石山碉堡同时发起攻击,先炮轰鹿砦,攻下火石山,后向蒋峪据点伪军展开政治攻势。激战三天三夜,日伪军缴械投降,蒋峪宣告解放。

凭台而望,西边是街道整洁、楼宇新矗的居民生活区,南边则是碧波荡漾、荷叶依依的莲湖公园。远去了烽火硝烟,而今的蒋峪已是商埠重镇,和谐家园。更令人振奋的是,华唐牡丹园落户蒋峪,两千亩油牡丹正泼绿溢彩,装点着美丽乡村的容颜。

莲花,代表着和平;牡丹,象征着富贵。是否青帝也格外眷顾这民风淳朴、商埠繁盛的蒋峪?特差遣花中的君子和贵人,为这片灵秀之地送来吉祥和幸福!


郭宝学,寺头镇鹿皋村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爱好写作,发表新闻、文学作品近百万字。出版《岁月如歌》《守望》等作品集。创作歌词多篇在《歌曲》等杂志发表。临朐作协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