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临朐】安托心灵的桃花源

2016-08-01 马玉顺 临朐

☞【临朐】临朐,一座风景如画的小城!

☞【临朐】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牛寨之美

☞【临朐】敬仰淌水崖

☞【临朐】出彩蒋峪—蒋峪之歌,真好听

夏日炎炎。

街头,迎面而来一辆三轮车,骑车的男子四十多岁,家常的便装,三轮车上是他的妻子,一件花褂,头上缠绕着白色的头巾,用以抵挡炽热的阳光。车子很旧但很干净。男子慢悠悠地蹬着车轮,不忘抬头看看晴空,又回头朝女人憨憨笑笑,女人手攥狗尾巴草,在编织着什么小玩意,嘴里不停哼着小曲,眼光撇到男人的不专心,遂轻声提醒:好好骑车。

小桥上,一位八九岁的男孩手捧一把黄橙橙的山杏,与一群观光客相遇。有客人招呼男孩:小朋友,让我尝尝你的杏,好吗?男孩开心地点点头,将手中的杏儿分给每一位客人,赢得客人的热烈掌声。客人纷纷举起手中手机或相机,要给男孩拍照,男孩一只手拤在腰间,另一只手摆出酷酷的V字手势,让客人尽情拍摄一通,然后道声再见,一蹦一跳地跑开了。

树荫里,五六位老人,坐着不同样式的马扎,围坐在一起。近看,是两位古稀之人在弈棋,棋盘是刻画在一块平整的石头上,弈者气定神闲,观者凝神静气,都一样的淡定从容。见有客人来,一律微笑着打招呼:来了?一律都热情地让座。客人或坐下,或站着,很随意地与老人寒暄,老人平和的话语中透着自得和欢欣。

庭院里,一位满脸皱褶的老妈妈往一个泥制的炉子里添柴,炉子上的铁水壶嘴冒出热气,水快要开了。袅袅的炊烟直直冲向天空,热辣辣的空气中漂浮着木柴燃烧的好闻气味。庭院门口左侧是一株有些年岁的杏树,黄红的杏密密地挤在一块,向来人挤鼻弄眼,招摇着自己的甜蜜。从庭院前走过,老妈妈笑眯眯地招呼你摘几个甜杏吃,邀约你进家门喝一壶热茶解暑。

这是跟随县作家协会到牛寨村采风时,进入眼帘的几个镜头,也是我小时候家乡所在的那个小村庄里常见的景象,那种浸透着自然气息的恬淡随性,已经远离我很久很久了。

这些年,生活在城市,匆匆忙忙上下班接送孩子的紧迫,战战兢兢处理各方面关系的忧心,无处可躲无处可藏的污浊,像细密的蛛网缠绕心间,说不出道不清的那种沉闷,一点点积累,渐成精神上凝结的癌瘤。我早已失去那种单纯的快乐与惬意的轻松。

今天,漫步在石头砌成、随地势起伏的村道上,近观白墙黛瓦、古色古香的村居,远望青翠环绕、郁郁葱葱的山川,耳听穿村而过的溪流潺潺,鼻闻淡淡飘至的栗子花香,我心底潜藏的温馨重新泛起,干涩已久的眼睛莹润起来,我找到了久违的乡愁。蓦地,脑海里响起木心《从前慢》中的舒缓诗句: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牛寨人如今的生活不就是让多少人艳羡的如木心描绘的那种“慢”生活吗?但牛寨人的“慢”生活绝不是贫困的代名词,而是建立在多年艰苦奋斗创造的丰裕物质基础之上。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地处沂蒙山腹地、挂在山腰上的悬空村是个有名的“光棍村”“讨饭村”。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牛寨人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修筑道路,植树造林,发展旅游,一点一滴地改变了贫困面貌。在牛寨村委会办公室,被誉为“现代愚公”的现任村支书于兴平介绍说,牛寨村原有100多个居住点,小的居住点仅有一两户,最远的离村7、5公里,2006年开始实行迁村并点,目前已经完成60户;1993年实施开山劈岭,修建道路,如今,铜牛路、神牛路等6条“致富路”通达各个自然村,全长60多公里的生产路连接各个果园;从90年代开始,村里大搞山区开发,累计栽活的树木至少150万棵,现在人均种植果树6亩以上,2015年仅苹果产量就达到700万斤;近年来,村里配套建设神雕崖、藏龙寺等13处景点,建起70多处农家乐小院,每年进村游客3万多人,2015年牛寨人均收入达到9800元。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也是最说明问题的。更难能可贵的是,牛寨人富裕之后,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民俗民情的传承,他们将现代与传统完美结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两块“国字号”招牌,就是牛寨人靠实力得来的。

徜徉在牛寨村,耳闻目睹牛寨人纯朴而天真烂漫的幸福生活,我越发感觉到,牛寨之美,不仅在于自然生态的可贵和田园风光的美丽,更在于它给予我饥渴心灵的震撼与满足。牛寨之行,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荡涤了我心头纠结的块垒,把我从浮躁和郁结中拉了回来,让我的五脏六腑都变得清爽起来,这里就是我安托心灵的桃花源。

发送“马玉顺”至本平台,查看马老师的所有精彩作品

马玉顺,临朐一中正高级教师,临朐县教育写作协会会长,临朐县作家协会理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