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临朐】故乡(冶源镇回头村)的老石屋

2016-08-10 冯矶法 临朐

☞【临朐】山村红灯笼

☞【临朐】一架葡萄

☞【临朐】秋雨不是用来郁闷的

☞【临朐】夏,悄悄的走了!

看过电视连续剧《沂蒙》的人,大概对剧中的老石屋有些印象。现在,在我们沂蒙山区的冶源镇——回头村,还能随处见到些排列错落有致的老石屋,故乡的老石屋,是我梦牵魂绕的家园。

无论走到哪里,总也忘不了故乡的老石屋。虽然故乡经济条件好了,有的到镇上买了房或盖了房,可老石屋却舍不得扒掉。倒成了山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以前的泥土路,现已变成了水泥路,交通便利了,每年吸引不少的游客来看山村独特的美景。我在这里生活工作十几年,是养育我的第二故乡,对老石屋的情愫像封存已久的芳醇老窖,越来越悠长。

盖石屋可不容易,山村里的地势高低不平,随便找个山坡,就地取材,刨去上面的薄石土层,就露出一层层的青石,用撬打把石头撬起来,大的就用八镑锤砸开,再一块块地搬到旁边摞起来。遇到特大的巨石,那就麻烦了,非找人打炮眼不可。取完石头,也就差不多有个比较方正的地基了。再把高低不平的地方拾掇拾掇。完毕,就找个盖房有经验的师傅测量、定点,划线,准备盖房。条件稍好点儿的人家,就找上些邻居、亲戚来帮忙,用不了几天,三四间房子就完工了。如果没条件的,只有自力更生,今天垒一点儿,明天垒一点,甚至成年累月的。直到自己上去下来非常困难了,才找村里的人帮忙盖起来。看着一座座各具特色的石头房子,上年纪的老人,大都感概万千,不堪回首。这些故事为这些老石屋的历史平添了几分厚重,越发使人不能释怀。

村里的老石屋大部分盖得比较精致,石头与石头之间,层与层之间,横平竖直,当然也有差一点儿的,但都各有特点。垒砌的或方或圆,或长或短,或高或低的院墙。到了秋天,在上面搭上金黄的玉米棒子,挂上一串串火红的辣椒,或者新摘的柿子,那可是美不胜收。老石屋很耐住,冬暖夏凉,走进去就给人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屋里虽没有摆上高档的家具和电器,却收拾的干净整洁。我在故乡任教的那段时光,在老石屋里给学生上课、读书、备课、批改作业,也是令我久久不能忘怀的。

时间如棱,光阴荏苒。几十年的时间,山村的变化可真大。水泥硬化的山路直通县城。栽上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城市里的有识之士来投资,在山坡建了凉亭、别墅。还栽了好多绿化树、果树等。和老石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尽管年轻人走出了大山,到城市去生活工作了,但留在村里的老年人,就像生活在世外桃源。

山村里的老石屋,就像一个个饱经风霜的老人,他们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和翻天覆地的巨变。有些老石屋的墙壁经岁月的侵蚀有些斑驳了,还有的房顶长出了野草或者小树,更有的已经露着天了,显得苍老而荒凉。

每次回到第二故乡,我总要到村子里看看那些老石屋,它就像久别的老友,她已经成了我目中的一道永恒的定影。故乡的老石屋,你让我永远不能释怀。故乡的老石屋,看着你,想着你,梦着你,在远方漂泊的游子倍感亲切,你时时牵动着我们归乡的梦。

冯矶法,笔名“沂蒙风”,微信昵称“窗竹鸣琴”。冶源镇尧洼村人,生于1962年,1981年走上教学生涯,喜欢文学和摄影创作。系临朐县摄影家协会理事和潍坊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参加过多次文学和摄影大赛并获奖,文学作品和论文散见于部分报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