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临朐】中秋月夜

2016-09-06 冯恩昌 临朐

☞【临朐】妈妈的味道

☞【临朐】你是柳山又不是柳山

☞【临朐】嵩山蜜桃

☞【临朐】生命的轻与重

农家的中秋节,常常相逢秋收大忙。多数人家,银月未出之前,全家人在院里,摆下桌凳,围绕热气腾腾的美肴美食,说说笑笑的吃喝一顿,女人收拾餐具,男人抽袋饭后烟,就算过节了。中秋月从东山后初升腾,夜的天地开始亮堂起来,人们就出坡打夜班干活了。掰玉米,割大豆,刈高粱,摘绿豆、爬豆、红小豆,也有上山摘苹果、板栗、山楂等果实的。整个山野消逝了夜的寂静,歌声、喊声、笑声,萦绕田间,夜鸟鸣叫,车辆鸣笛,溪水弹琴,汇集成乡间的欢乐之夜。不一会,那圆大的月亮升上东天,散发出强烈的银光,普洒在起伏的山岭间,为人们夜里秋忙添了光彩。

夜晚收秋,圆月高照,秋风送爽,人无睡意,山野无眠。那是,上世纪80年代,农村刚刚实行家庭承包制,在党的政策感召下,人们焕发出来的劲头特别大,又加中秋晚上吃得好,人人干活不觉累。我从城里回家过节,也参与了忙秋。我家在村东地里种的大豆,长势喜人,杆粗枝壮,毛茸茸的豆荚结得滴溜噜苏,黄黄的豆叶儿,在流水般的月光里摇荡。正割着豆时,一只青色的大肚蝈蝈,在眼前的豆叶舞台上,啯啯啯的唱起小曲来,诱惑得我毫无动静的靠到它跟前,两手一伸合掌捉住了它,它在手心里乱动,可无济于事,怎么也跑不掉。我看见上学放了假的儿子,带着一只小蝈蝈笼,正在地里寻觅,便喊他来我跟前,把蝈蝈关进了笼子,儿子喜得一蹦一跳的又去寻了。我家的豆地不大,一会就全收完了,父亲装车往村头场院送去。我无事了,就帮着叔叔掰玉米,由于那年雨水大,那玉米一个个长得赛牛角,揭下皮来会露出一层层金灿灿的玉米粒。母亲和妻子,在玉米地里摘套中的爬豆、绿豆、红小豆,那黑荚荚、白荚荚,结得稠稠密密,一会就摘一大把,他们很快就摘满了筐篓。这时,我向四野望去,在中天圆月泼洒的光丝编织的银色波涛中,到处跃动着收获的人群,映着月辉的镰刀在闪光,人们的欢声笑语在流淌,不知哪位先生捎着收音机,放在地堰上播着“社会主义好”的歌曲,也有那远处的姑娘小伙,在唱《沂蒙山小调》,那清脆嘹亮的声韵,在白晰的月光里飘向远方。

父亲送豆归来,向全家人招呼一声“歇着了!”,我们全都汇集在山坡的石板上,坐着的躺着的,也有带来茶水喝着的,还有摁上一袋旱烟抽着的,在银色月光里呈现着一个欢乐的场面。在乡村过中秋节遇上秋忙,也不是不赏月,就是不在自己家院子里安小桌、泡香茶,一门心思赏月,而是边干活边赏月。实际上,这种赏月方式,时间更长,用的角度更多,显得更有意思。十五的月亮,比平时显得格外大且亮,天像水洗过一样蓝得透明,又无一丝云花,风也好像安歇了,只是微微的吹拂。那月中的古松、嫦娥、玉兔,清晰度特别强。这情景,让我想起了京剧《贵妃醉酒》精彩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恰便似嫦娥离月宫”。这段唱词,对月亮的形容,十分真切,而且很有动感。因为我们在山野赏月,对视线无丝毫阻拦,又有辽阔蓝空映照,就觉得十五的月亮,更明更美,更有韵味了。

在故乡山野,同老少爷们一起忙秋,共同感受庄稼满坡的优雅风光,吸纳五谷杂粮、瓜果梨枣的香气,聆听溪水弹琴,夜鸟鸣唱,心情甜美、豪爽的静静的赏月。如今,回忆起来,我有着百倍的怀念,非常期盼再来一个那么令人沉醉的中秋夜晚。

冯恩昌 ,1937年生,山东省临朐县冶源镇尧洼村人,曾担任临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一直坚持写农村题材的作品,乡土气息浓郁,被誉为“农家小院派”的代表。其组诗《醒了的山村》曾获1981年山东省文学创作奖,《春天的花轿》一诗获全国新田园诗大赛三等奖。八十高龄笔耕不断,出版散文、诗集十五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