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临朐】乡下老师

2016-09-08 尹兆文 临朐

☞【临朐】妈妈的味道

☞【临朐】你是柳山又不是柳山

☞【临朐】嵩山蜜桃

☞【临朐】生命的轻与重

前段时间,去乡下采风,参观了一处乡下的小学,看到如今宽敞明亮的校园,听着孩子们“老师,您好”、“老师,再见”的亲切话语,令我十分感动,目睹这些情景,又一次把我拉回到当年的校园,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乡下的老师。

我出生在乡下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我在那里读完了我的小学和初中,在乡下上学的日子里,从启蒙到毕业都是许多面孔熟悉的老师给我任课,在我的印象中他们都很朴素、也很和蔼,他们传授给了我许多的知识,也教给了我最基本的做人道理。这些乡下的老师淳朴勤奋,他们似乎没有像城市里老师那样悠闲,也没有城里老师那份待遇和良好的教学环境。据我所知,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还是代课教师,因为他们身处农村,农忙时还要忙地里的农活。但一旦到了课堂,他们都很认真,也很努力,这真是:传道授业,从不含糊。我记得,那时他们上一堂课,光粉笔就用上好几只,黑板上写满了字、算满了题,他们却不厌其烦,再一遍遍地擦、一遍遍地写,一堂课下来,黑板周围的粉笔沫子也有厚厚的一层。有时候,有几位老师还特别爱拖延上课时间,为此同学们还常常给老师起外号,而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却偏偏“拖堂先生”的升学率却很高。如今再回想起当年不谙世事的我们,还真有点愧对我们的老师。有一次,我回了乡下一趟,了解到其中一些老师,他们有的经历坎坷,由于政策的原因,一直领着微薄的工资,拖了很多年后才转为正式教师;有的几十年扎根山区,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奉献着;有的因呕心沥血、积劳成疾早已长辞人世。回想起这些可敬可爱的乡下老师,他们是怎样一种教育情怀和敬业精神。而我自从离开了乡下的学校后,由于工作原因也很少跟他们联系过,哪怕是一句平安的问候也很少有过。如今细想起来,自己也确实愧疚于那些乡下的老师,更对不起他们对我启蒙时代的栽培和教育。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日理万机中还不忘给自己的老师老师徐特立先生写信祝寿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还记得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在人的一生交往中,会有许多关系发生变化,唯有不变的是亲人之间血浓于水的血缘关系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生关系是永远不变的。尽管我离开乡下的学校已有多年了,但是每当我走进一处校园的时候,一种莫名其妙的亲切感和敬畏感就会油然而生,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不经意间相遇我的校园恩师的时候,都会从心底里生出一种一见如故的崇敬之情,也会情不自禁的喊一声“老师”。我知道,因为我的每一点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乡下老师那永远也不会消逝的谆谆教诲和育人心血。尽管乡下老师当年传授的许多知识现在都随着科技的进步被更新了,但是,那些基础的东西和基本知识都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化为自己身上的一种潜能,化作一种前行的动力,并成为教育我为人处世的基本素养。或许,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正是有了当初乡下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无私教育,才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学到了本领,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然后再通过不断努力,使我们学有所成,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心存感激、不忘初心,不能忘记辛勤教育培养自己的老师,更不能忘记远在乡下、放飞别人、守巢自己的老师。

尹兆文,临朐县作协理事,擅长新闻写作,迄今已在省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作品1000余件,并有近百件作品在中央级及省市级新闻媒体获奖。曾先后多次被《大众日报》、《潍坊日报》、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潍坊人民广播电台及邮电行业报刊评为模范通讯员。现供职于临朐县联通公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