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临朐】(辛寨)元帅楼

2016-10-04 张会芬 临朐

☞【临朐】临朐寺头赋

☞【临朐】情迷凤凰谷

☞【临朐】相遇丹阳湖

☞【临朐】临朐七中,回忆永恒

王家西圈村子的中央,有一座青砖建筑的三层楼房,距今已经有640多年的历史,它就是—“元帅楼”。

我们临朐,“元帅楼”应该算得上文物古迹中最古老的一处!据考证,它是一座元代建筑,在临朐境内仅此一所,在山东境内也是仅存!

我有缘认识它,还是从我女儿上初一时的一次结伴参观游玩知道的。女儿回来兴致勃勃地跟我们说,去王家圈看了一座古楼,很高,很古老,可惜没有进去,锁着门!

我愣住了,从小在辛寨镇长大的我,怎么没听人说起这个古楼。

一定去看看那座古楼!

那是一次去临近学校借图书时,我连问了好几位村民,才终于有缘一睹它的芳容。

拐进一条东西向的胡同,抬头就看见:一个狭窄挺拔的青砖样子的建筑矗立在面前。这就是“元帅楼”!

为什么叫“元帅楼”?我查阅了许多资料,才知道所谓的元帅是一个姓“续”的人,名字叫续继祖,因为有恩于朱元璋,被封做“续元帅”。续元帅在王家圈定居下来并购地建房,现在的“元帅楼”就是续元帅房屋建筑群中的一座,所以叫“元帅楼”。因此可以断定“元帅楼”是一座元末明初的建筑。

而究起姓续的渊源,续继祖一家原是安徽省萧县人,在此居住了几代,后代可能陆续离开临朐,迁回了原籍。据说带不走的土地千亩,房屋数百间,全部无偿赠与另一位元帅,也就是续继祖的舅子王士诚,至此才有“元帅楼”一说。期间经过了数次修缮,最近的几次是清光绪十三年和公元二零零五年。

来到楼的后面。细细观察,真的可以用巍然耸立来形容!

从外观上看她是一个三层建筑,通体高有15米左右,东西大约 8米,南北大约有5米;在北面、东面、西面的墙上各有一个拱形的窗户,唯独南面有五个窗户,最上面三个也是拱形的,第二层上也有两个却是方形的,但是窗户一律都是木质的;楼的正面,后人把窗户改成了门,并修建砖砌台阶进入二楼。

我走近跟前用手轻轻地抚摸,砖与砖之间的缝隙是那么的紧凑、均匀,都用白灰嵌缝。在手的抚摸下明显感受到不同,细细一看,发现最底层不是用砖,而是用打磨的流光整齐的石头砌成的!

我们的到来,惊动了这里的看护人,一个身材魁梧的六十岁左右的大叔走了过来,也许对我们格外青睐,大叔热情地给我们讲解起来。在大叔的带领指引下,发现一楼被土沙覆盖了大半,从东南角的一个仅存半米高的小门就可以断定,里面的地势和外面的已经等高了。可见,这里的地理位置已经整体抬升。否则,加上地基,楼的高度至少还会再高出3米有余!

大叔特意为我们打开了二楼门上的锁,请我们进去看看。我小心翼翼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迈进门槛。仔细打量,屋子不大,分成一明一暗两个小间;正面摆着一张八仙桌和老式太师椅,桌子擦得一尘不染,上面摆着两瓶工艺花卉,看得出是主人对这里格外上心与敬重;东面墙上是一面壁画,是现代人挂上的,上面还贴着捐助建设的人员名单;东边一间里面放了几件现在人家的物品,整体是闲置的;西面靠墙一面木头梯子,可以攀援入三楼,从梯子的材质上可以看出,已历经后人无数次地修缮;南面是两个方形的窗户和拱顶的门口,从窗户上已经明显看出是后人改造的痕迹:平顶,独扇,与三楼上拱顶的两扇窗不同。

我们攀援入三楼,三楼是通体的一大间。地面是门板铺设,有的已经漆黑,有的还散发着现代木质的颜色——土黄色。在三楼上东、西、北都有一个窗户,南面有三个,窗户是拱顶木窗。打开其中的一扇,这一方向村中的房屋能尽收眼底;窗扇所用的木材足足有10公分的厚度,中间有门闩用来关开;在这里能看见“元帅楼”的真实结构:墙体里面用土打制,墙体外面附有青砖,每隔一段都用长条石把住。如果外人看来,会误认为全是青砖结构。墙的厚度足足有90公分;这样的建筑敦实坚固,能禁得住风吹雨淋,地震等自然灾害,这也是元帅楼历经六七百年巍然屹立的重要原因。抬头看屋檩,全是松木搭建,纵横结合错落有致,中间的房檩上赫然写有“大清光绪十三年”,虽已历经百年字迹的娟秀仍然清晰可鉴。

面对这么一座年代久远、造型奇特的建筑,人们众说纷纭!

有人说它是一座祭祀用的楼,有人说它是防卫性的楼。

从我国各地现存的祭祀用的楼来看,一般情况下祭祀用的建筑,不会太高且会很宽大,便于后人供奉和家族跪拜;而“元帅楼”一层的占地面积仅有30平米左右,对于续元帅那样显赫的家族是不符的。

我觉得 “元帅楼”更应是一座防卫用的楼。让我们还原旧貌:从一楼门进入,然后通过木质梯子通往二楼,朝南方向留有一扇窗户,房间被分成两间,里间是用来供人轮流休息的,三楼东、西、南、北窗户上一定有专人随时向外观察张望,发现异常立即传递到主人那里。这就是三楼东、西、南、北四面都有窗户,二楼只有一个窗户的原因。当出现紧急情况或发现异常时,在三楼的位置,能便于抵御。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弓弩等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就是现在,高地势在防御上也是占有绝对的优势。试想,在当时,一位深谙兵法和军事的元帅,为了护佑妻妾孩子经过了怎样的深思熟虑,一定在防卫和抵御这两重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听村中人说在“元帅楼”建筑群中有一条通往墓地的地道,这大概是续元帅暗中找人建造,在危急关头为了转移家人而准备的吧。想到此,恍惚中就如同身置其中,在那个年代这个“元帅楼”中曾经发生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如同红楼梦中的荣国府?一定是政客、才子佳人、佣人等出出进进,络绎不绝吧;一定也是讲究家风严厉家教的吧,要不哪有现在这么多各行各业优秀的王家圈的子子孙孙呢?

“元帅楼”这一带的建筑是如何突然都消失了的呢?

听我校的王法国、王汝瑜等老师说,在他们记事时,元帅楼周边还有许多的青砖瓦房,是一座古建筑群,许多房子都带有厦子和柱子,在北边也有一座楼,比现存的这座面积和规模上都小,应该也是防御用的,在破四旧时全部毁掉,青瓦被砸碎,青砖条石等被人们铺在了院子中,有的也建在了自己的新房子上,人们摧毁旧址盖起了新的房子!那个年代也就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是个让人失去理智的年代,那是个让人追悔莫及的年代啊。

在村子西边的位置,有续元帅的坟墓,墓前建有石人高3米多、石马、石羊、石猪、石柱子等,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当年村子中顽皮的孩子都在这些石头上玩耍,骑摸的乌黑发亮。这些古老的建筑,守卫着“元帅墓”的主人,历经几百年,见证了多少的岁月沧桑,却在文革期间统统被炸掉了,就连当时满地的残垣断壁,石人头像等都无觅影踪。可惜、可谈!有人提议再修复还原当时的旧貌,有人反对有人赞同,我私下觉得趁着对“元帅楼”及“元帅墓”周围熟悉的人许多还健在,复原也是极好的。否则,再过若干年就真的让后人无法想象了。

“元帅楼”在历史的沧桑中一定见证了许许多多的风云变幻,是研究那个时代风土文化和历史的宝贵遗产。“元帅楼”到底是不是续继祖的,续继祖生活的具体年代,以及续氏为什么在临朐一个后代也没有留下,这些都像是笼罩在“元帅楼”身上的层层神秘的面纱,等待后人去探索和发现,也可能会在以后陆续出土的石碑上找到佐证。

去年我工作调动到王家西圈小学,有幸多次访谈元帅楼的点点滴滴,整理成文字,如有有误之处,希望王家圈的父老乡亲原谅并告知,以期改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