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临朐】遥参沂山之灵:风雨东镇庙

2016-10-14 贾炳宏 临朐

☞【临朐】临朐嵩山天路行,带您走进人间天堂

☞【临朐】情迷凤凰谷

☞【临朐】相遇丹阳湖

☞【临朐】(临朐)石门柿韵

金秋十月,随支教的三位老师到达泛海希望小学,稍事休整后,赴东镇庙探古访幽。

以朝拜的姿势,过壮观的东大门,经波光潋滟的东镇湖,一路绿树如阴,流水潺湲。举目西望,玉皇山顶的沂山电视转播塔高耸云表,历历在目。经接官亭,东镇庙巍峨的三山门和颇具形式感的玉带拱桥已在眼前。


庙为人建,又因人兴。东镇庙所在的九龙口,背负沂山,前临大关,处于群山和世俗的环抱中间。此地九龙汇汶,尽得山水之灵气,更以其东镇碑林成为国内罕见的艺林珍薮。所以,如果去东镇庙,需要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细细地观察,慢慢地领悟。

东镇庙之于沂山,类于岱庙之于泰山,如果游沂山不到东镇庙,犹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谓“不逛东镇庙,空往沂山跑;逛山不逛庙,到了也白到”。可以说,东镇庙是沂山之魂,沂山之根。这千年古刹历经唐风宋雨,不仅是攀登沂山的起点,也是子民遥参沂山之神的起点,是我们理解几千年来东镇文化的门径。

东镇庙,其实是一座道教的寺院,令人惊奇的是庙门两侧居然有华表。华表由晶莹的汉白玉雕成,须弥底座,蟠龙柱饰有流云纹;云板上的承露盘,蹲一尊望天犼。庙门前还有石狮一对,从刻工来看,工艺上乘。现代还有这种良心之作,令人感动。

天下寺庙多古木。东镇庙尚存古木,有银杏一株,唐槐一棵,汉柏三棵,宋柏和元柏各一棵。银杏树在东碑廊前,相传为宋仁宗景佑三年祭告沂山时所植。因银杏雌雄异株,当初便栽植了两棵,东雌西雄。到南宋末年,雌株遭雷击劈毁,元初补植,故留下宋元银杏一说。惜雄株无存,唯雌株形单影只寡居一隅矣。供奉东安王的大殿前西侧是唐槐,为唐朝工部尚书尹思贞所植,迄今已一千三百余年。汉柏相传三株同本,被誉为“三歧柏”。最北边的一棵主干侧倾,树冠亦南收北伸,锤击回声如铁,被称为“铁柏”。南面一株与之相对,为汉武帝太初三年(前102)东封沂山时所植,被称为“吼柏”。西侧一株干裂若锥,直通顶端,相传为自生的,并非人工移栽,可谓灵异。大殿东头为宋柏,据说是赵匡胤为纪念东镇庙的落成亲手所植,迄今已有一千余年。它粗可盈抱,高与殿齐,树冠像一只凤凰在展翅欲翔,因而被誉为“凤柏”。在大殿西侧另有一株元柏,为翰林学士太常少卿王磐代祀东镇时所植,树龄约一千七百年。

一座沂山,雄震东鲁,阅尽天下兴亡,俯瞰人间万世。它拔地通天,沟通神人,从九五至尊到民间万姓,乃吾人的魂归之处。东镇庙,正是东镇文化的祖庭,也是齐鲁大地上继泰山之后历代先君告成于天的封禅之所。沂山山神,自黄帝登封,大禹祀山,历夏及商,皆有望秩之典;于唐伊始,声名日隆,先是被加封为“东安公”,后又被诏封为“东安王”、“元德东安王”;到了明朝初年,才去封爵正神号,正式定名为“东镇沂山之神”。其种种恩眷,显示出沂山作为“海岱”、“海岳”的显赫地位。东镇庙是亲临祭祀帝王最多的庙宇——比泰山还多。泰山有十二位帝王,东镇庙有十六位。这一点,东镇碑林,作为以文记史的一个重要载体,足以证明。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西碑廊南首的两座御碑。东侧是康熙“灵气所钟”御碑,西侧是乾隆“大东陪岳”御碑。这里需要科普一下:驮着碑的这货跟你想象的一样,就是大鳖,学名叫鼋。当年因为欺负错了有背景的人,被罚驮碑修行。那个人的背景是玉皇大帝。这货果然驮着碑潜心修行,终于修成正果——变成了职业驮碑者。

两侧长长的抱廊内展示这历代帝王和文人墨客留下的碑刻。碑刻或为阴刻,或为阳文,兼备双勾。书体正草隶篆行俱全,或雄奇壮观,或空灵宛转。据清光绪三十年的史料记载,东镇庙共有历代碑碣360余幢,其中有汉武帝、隋文帝、明太祖、清圣祖等所题御碑12幢;其它碑尽是御遣钦差、地方官吏和高士名流、骚人墨客祭祀东镇、游览沂山的题咏,其中有范仲淹、苏东坡、刘墉等大家的题记。碑林现存145幢,多置于东西内外碑廊中。除四御碑外,排列次序以时代先后摆放。年代最久的为金承安五年即公元1200年,最晚为1940年,时间跨度740年。管窥一斑,心有悸动。徜徉在历史碎片里,恍然不知身处哪个时间节点。

碑林后是东镇庙的主体建筑东安王殿,坐落于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之上,殿内供奉东镇沂山之神。匾额“东安王殿”由全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先生题写。正殿气势宏大,不太符合道教清苦的气象。在夕阳的余晖中,汉白玉栏杆的线条轮廓,更显庄严静穆。

夕阳从书院院墙外下坠,一条中华田园犬正安卧道上。道士可以养狗吗?没听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吗?在这样清幽的寺庙里,狗狗应该生活得很宁静。

出门时,又见钟鼓楼。晨钟暮鼓,用来当报时,也用来警醒。单凭这四个字就能让人感受到时光荏苒,风雨如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