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临朐】深秋晴雪

2016-10-14 冯恩昌 临朐

☞【临朐】临朐嵩山天路行,带您走进人间天堂

☞【临朐】情迷凤凰谷

☞【临朐】相遇丹阳湖

☞【临朐】(临朐)石门柿韵

深秋时节,晴空万里,艳阳普照,故乡起伏的山岭上,却不知何时落过一场白恺恺大雪。那收了庄稼的山坡上,白茫茫的草丛里,还有铺满黄叶的河岸上,蜿蜒的盘山路上,全被厚厚的银雪覆盖着,暖暖的秋阳,红色光丝射下来,在雪的银波上闪光,整个山野似乎已是冬日的景象。其实不然,当人们登上山崖俯瞰时,这“雪”是村人晾晒的大片地瓜干。在火辣辣秋阳炙烤下,蒸发出来的甜蜜蜜气息,悄悄进入人的肺腑,让人在淡淡的蓝色雾霭中,微醉于深秋的山野。

银雪覆盖故乡山岭的情景,突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农村人家生活贫困,种地瓜产量高,能够吃粗吃饱,过上安稳日子。正是农业合作化时期,土地由生产队集体耕种,地瓜成了人们冬春的主粮。当时有这样的俗语:“冬天地瓜蛋,春天拉洋片”,就是冬吃储存的鲜地瓜,春食地瓜干。农家钟地瓜最匆忙时期,集中在秋末,其他五谷杂粮都收拾妥当了,便集中劳力刨地瓜,分配到户切晒。因晚上各家人员齐全,可打夜班突击完成任务。遇上有月亮的夜晚,人们吃罢晚饭,就相继掠村稍过河桥,登山坡到地头,有的用切片机,有的用擦子,便七手八脚忙活起来。在村南辽阔的山野里,到处听到切地瓜的声音,嚓嚓嚓,唰唰唰,只见一只只手上下跳动,圆圆的雪白瓜片,在人的前怀里飞溅,一会儿一大堆地瓜,不长时间就切成了片儿,家庭中的老小挎筐儿摆晒,最适合晾晒的地方,是山坡上的青石板,没这个条件,就晒在田里或草丛中。晒瓜干的场面,又热闹又火爆,满坡遍野一簇簇的人群,说说笑笑的打打闹闹的,唱山歌小调的,无所不有,还有孩子们成群结队戏闹的。假若遇上没有月亮的夜晚,人们就挑灯夜战,那时兴提着保险灯笼,就是有玻璃罩的不怕风吹的灯笼,家家都有好几盏这样的灯笼。切瓜干的晚上看吧,从村稍飞出一串串红星,沿弯弯小路移动,到了山上灯笼就四面开花了,被悬挂在各家切瓜的地方,把灯笼拧到最亮,照着切瓜干了。合作化时期,我在县委工作,由于太忙很少回家,有时遇上晒瓜干季节,生产队里按标准分给切晒任务,妻子拖着两个孩子忙得管头不顾腚,我只得晚上回家帮助打夜班。说起来,我家收了瓜干,在村里的生活还算过得去。

地瓜,又名红薯,多数纺锤形,有白瓤红瓤之分。它虽属粗粮,却香甜鲜美,可生食、蒸煮,晒成瓜干制作很多食品。小朋友喜欢的“地瓜枣”,青年们爱吃的“烤地瓜”,老人们爱喝的“地瓜粥”。经常食用,刺激肠道,增强蠕动,通便排毒。它热量低,脂肪少,符合减肥要求,能抗衰老,增强免疫力,有抗癌作用。它含酒精量很高,很受制酒行业青睐。当年秦池酒厂制作的“串香白酒”,主要成分就是地瓜干,成为酒中的名牌,直到今日还有很多人,对它念念不忘。我爷爷有酒瘾,无钱买酒喝,他去深山沟种了三分地瓜,秋天收瓜晒干,一冬一春拿它换酒喝足而够之。沂蒙山区老革命根据地的人,当年打鬼子和汉奸,就是靠着吃地瓜、瓜干,强身壮骨,取得胜利的。

一片片,一簇簇,银雪似的地瓜干。它是沂蒙山区独特瑰丽的风景线,是一部有着深远历史意义的美好画卷。当今它已成了人们心中的精典食品,当我们在饭店、宾馆酒席桌上,尝罢了山珍海味之后,端上一盘软软的甜甜的金黄色地瓜,自会重新勾起人们心中的馋虫,再美美的品尝一番,以领略它很不平凡的味道。

图片/网络

冯恩昌 ,1937年生,山东省临朐县冶源镇尧洼村人,曾担任临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一直坚持写农村题材的作品,乡土气息浓郁,被誉为“农家小院派”的代表。其组诗《醒了的山村》曾获1981年山东省文学创作奖,《春天的花轿》一诗获全国新田园诗大赛三等奖。八十高龄笔耕不断,出版散文、诗集十五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