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临朐】“大散文”的魅力

2016-10-28 马玉顺 临朐

☞【临朐】美爆官护山

☞【临朐】情迷凤凰谷

☞【临朐】相遇丹阳湖

☞【临朐】秋日红叶最相思,片片红叶片片情

“大散文”的魅力

——读《驿外断桥梅》有感

《驿外断桥梅》是王乐成老师的散文集,收录了他近四年来创作的117篇散文,总字数不过15万,如此节制的百余篇千字文,却几乎篇篇都是精品,他那优美文字中闪现的真性情、深思考,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阅读的快感,更是思想的升华和灵魂的洗涤,这就是“大散文”的魅力。

毫无疑问,王乐成老师的不少散文属于文化散文,这种由余秋雨《文化苦旅》为代表的具有鲜明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的散文形式,特别强调行走,强调在场与现场感,强调用自己的脚印去追寻前人的脚步,在现在与过去之间建立某种精神应答。照此标准,王老师散文集第一辑“印象京城”、第二辑“履痕处处”中的若干篇章都是文化散文,这些篇章都将“理”与“情”结合起来,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建筑了一座衔接的桥梁,用自己独到的感悟,表达着对现实人生的思考与关怀。比如《地坛寻魂》一文中,王老师寻寻觅觅,但整个地坛“几乎没有关于史铁生的丝丝痕迹”,“我很纠结,是因社会对生产精神食粮的作家的不公,还是出于我的幼稚呢?”追问之余,他依然在行走在思考,继而感悟到,“帝王设坛,祭拜地神,图的是江山社稷的稳固。礼仪再繁琐,心再虔诚,仍然难以阻挡江河日下,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逝者如斯夫,生命终将逝去。不变的是星辰,是江河山峦。斯人已逝,精神仍在。看这古树、花草、石径,无语里,默默叨念着的,不还是那位轮椅人生的倔强汉子吗!”至此,王老师浓烈的思想感情彰显无遗。再比如,《先农坛,一个站牌》一文,王老师在详述游坛过程后,对“先农坛的名字,只是定格为一个公交车的站牌”万千感慨,“尴尬、委屈,都没啥,难过的是,城市化建设推进的同时,咋就没尊重文化遗产保护这一课题呢?那先农坛门廊下,分明还蹲着一块国务院2001年6月颁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啊。一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字竟然改嫁了。”真真是振聋发聩的一叹!

文化散文除了充满思考的智性,用历史文化的精神维度丰富散文的深度外,还是普通读者获取历史文化知识的重要渠道。这在王老师此类散文的字里行间,都有所体现。在《走进日坛》中,他让读者明白了祭台石垒砖砌,都蕴含颇深的奥妙,“古代讲求阴阳之说。按照数字,以偶数为阴,以奇数为阳。天为阳,地为阴,所以北京天坛祭台的层数为阳,共三层。每层用砖石的数量,每层的宽数,都为阳数。而地坛为阴,祭坛为二层的阴数。每层的宽度,用砖石数,当然也是阴数,即偶数。”同一篇散文中,还探讨了太阳神的性别。在《别老拿钱说事》一文中,他让读者看到松堂斋博物馆二道院门迎面的一尊磐石观音雕像,是男性特征,大致形成的年代为唐代,“因之后的观音都以女性显型”;“入里门……东壁上的梅雀图,让观众懂得乌鸦于古代是神鸟,更是爱情坚贞鸟,胜过鸳鸯。”这些细微的历史知识渗透在王老师娓娓道来的文字中,让读者在开阔视野的同时,有一种亲切感、温暖感,正所谓不知不觉中就获取了教益。

王乐成老师的散文无论是写景还是写人,都散发着知性的光芒,他能“直面当代人的精神缺失和世间众相”,“直抵人的心灵”(尹洪东序言),彰显着其散文的大格局。作为爱书之人,我特别喜欢他有关淘书的若干篇章,往往让人在会心一笑中,感悟人生,启迪思考。在《心情好,去淘书》这篇短文的开头,他就写道:“清人张潮曾说:人不可无癖。无癖,可能就没有个性。没个性之人,便不可交。”我深以为然。继而谈到淘书的滋味,他说:“其实,这淘书跟买书难分伯仲,但这淘书,又似乎比买书有点浪漫,更具灵性。买书太直白,而淘书,便有股执着、坚韧在里边。”深得淘书之乐的人,能不拍手叫好!文章若到此为止,还不过瘾,更妙的是,他在接下来淘书经历的叙写中,渗透了对社会现实的观照,“更有论斤卖的书刊。有摆摊者自嘲说:新书论斤卖,也是咱国家的一大特色。想想盗版书充斥,书刊贬值也就不感到意外。”这是王老师为文的一大风格,总是用寥寥数笔,在似乎不经意间,渗透自己对纷纭世事的观察和对不良风气的批判,彰显了一位正直、善良文人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悲悯情怀。

王乐成老师是大学中文系科班出身,曾经做过中学教师,当过编辑,开过专栏,在检察系统履职多年,丰富的工作经历让他养成了严谨细致的风格,表现在文字上,他遣词造句极为讲究,所写散文文词工整,言简意赅,但文笔绝不生涩,以优雅美妙见称。这倒很适合当今浮躁社会人们的阅读口味。读他的散文,常常不自觉地就吟诵起来,他描绘居住小区里一丛丛不起眼的丁香花,“纤细得像米粒大小的花蕊,由纤长的花杆撑着,就像支支纤小的喇叭,吹出朵朵紫红的祥云,吹出团团乳白的香雾。半月下,眯眼细品,那细腻甜蜜的丁香芬芳,带你赶赴一个迷离的约会,让你如醉如痴,不能自拔。”他讲述雪落清晨的情景,“莹白的蝴蝶,忽闪着薄翼,旋着,舞着。累了,轻盈偎地。起始,偎地便没了踪影,但见飘逸的魂灵,化作若隐若现的雾气,飘忽升腾。雪,越来越大,渐渐厚实了。莹白的翅膀,相拥相偎,联袂成宽宽的鹏翼,遮掩了房屋树木山川。于是,搭建成了白雪公主的童话世界。”没有一颗对大自然敬畏的敏感心灵,没有一支生花妙笔,是绝不会产生出如此朗朗上口、出神入化的文字的。

值得一提的是,王乐成老师谨严认真的文字中,还有着独特的幽默一面,他的一些文章颇有京味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幽默文学的味道。摘抄《该去哪儿消暑》中的一段,可为明证:“去游泳?京城之地,那昆明湖,那玉渊潭,那水立方,那中南海,乃至金水桥这等水面,恐怕不等你脱光,就会被保安请进治安岗亭,询问你裸身有何非分之想。别忘了,国外裸身抗议者众,这不能不让人担忧国外这裸身的病毒会疯狂到中华大地来。那就去游泳馆吧。谁想,上网淘票容易,想挤进泳馆比腊月返乡乘车都难。简直是大锅里下饺子啊!甭说这环境里能消暑,不让你挤出心脏病就算你幸运当头了。赶紧逃避。”读来忍俊不禁,值得反复玩味。

收到王老师题赠的《驿外断桥梅》,我爱不释手,放下手头正在阅读的《后汉通俗演义》,一口气读完它。好久没有这样畅快的阅读体验了。粗粗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挂一漏万,算是对王老师的致敬。这本书,我会置诸案头,反复揣摩,也争取能够写出如王老师那样通灵的文章来。

注:《驿外断桥梅》,山东画报出版社2016年7月第1版

第二幅图片由月沉提供,感谢!

马玉顺,临朐一中正高级教师,临朐县作家协会理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