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育婴堂——长沙慈善事业的见证者!
【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城市记忆】
01
这是位于解放中路南侧的
长沙市育才学校。
这所学校的前身是一所
自清朝雍正年间就开办了的育婴堂。
走进这所小学,从东边望去,
就能发现育婴堂的旧址,
也能了解一段
独属于长沙人的慈善回忆。
溺婴之俗
湖南地区溺婴、弃婴(尤女婴)之俗出现较早,且积弊较深,不仅是偏僻的湘南和湘西地区,省城长沙也是“向有溺女陋习,至今相沿,牢不可破。”
在当时,土地贫瘠,民多穷困,加上节育避孕方法落后,低下的生产力很难维持那种多人口大家庭的生存。同时,社会上还普遍持有重男轻女的观念,盛行厚嫁之风。这都使得很多婴儿尤其是女婴的降生成了家庭的负担。时有民谣《溺女歌》曰:“杀女时其苦状难比”,“胞血尚淋漓。”
这一牢固而残酷的社会现实到了明清两代发展愈盛,引得舆论大呼“何弃绝女婴之盛?”,并成了当朝政府十分头痛的问题。顺治帝即下严令,要求严行禁革。各州县依旨响应,商讨治理之策,并得到许多当地善人的支持。这其中,兴办育婴组织就成了最直接有效的选择。道光年间,湖南地区的育婴堂就已达69家。长沙育婴堂(即后来的湖南省城育婴堂)即是其中的代表。
育婴堂
02
雍正二年(1724年),湖南布政使朱纲出资600两白银在善化境内一处购置房屋拟建育婴堂,但堂未建成即离任。雍正八年(1730年),布政使张璨接下此任,并交由长沙知府管理。
这所育婴堂四周有高墙,房屋有8栋,房间更有100余间,朝东一座黑漆大门,终年紧闭,大门的一侧有一个状似抽屉的长方形木盒,用于接受婴孩。木盒里外均有小门,门上设出气孔。贫苦人家将无力抚养的弃婴就放在这个小盒子里,点燃随身携带的鞭炮,声音一响提醒守门者将婴孩取走。
按照清朝条例的规定,地方贫户若生育子女却无力抚养,可交由育婴堂收养,代请乳娘。孩子长大后其亲生父母仍能领回。另外,育婴堂还会在城内各处张贴告示,收留弃婴。若有好心人将弃婴带到堂内,办事者还会按路途远近给予其路费。
孩子被收留后,负责人会详细记录好婴孩的到达时间等具体信息,检查身体状况,再交由乳妇照顾。堂内通常有乳妇70名,一室两人,秉承着一妇育一名婴儿的原则,这就属于堂养。
而每当堂内经费有限但婴孩过多时,育婴堂则会采取寄养的方式,在外雇佣乳妇,将婴儿托付给她们带回家照顾,并发放衣物和费用,定期派人查看。
03
《湖南省城育婴堂条规》对育婴堂相关收入的记录
但创办并维护育婴堂确是一项费资巨大的工作。人员工资、衣物费用、医疗费、修缮费、行政开支、资金压力等等都是不小的开支。
这一方面有赖于当时官方的扶持,建堂之初政府均会买房置地或拨田,所产生的房租、田租变成了重要的经济支持。
另一方面,呼吁并依靠民间的捐助也是重要一环。当时,长沙育婴堂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官员、绅士、商行乃至孀妇均参与其中,也因此留下不少慈善佳话。可以想见,育婴堂的创办并非易事。
育才学校
后来,长沙市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一侧的育英街(原名育婴街),便因这所清代的育婴堂位于此而得其名。但育婴堂本身却早已从育英街迁至现在的解放中路长沙市育才学校。
04
长沙市育才学校
1929年3月,按照当时国民政府内务部颁发的《各地方救济院规则》要求,湖南省政府将长沙的慈善总公所改组为湖南省区救济院,开始总理包括育婴堂在内的多家慈善机关。育婴堂因此改名为育婴所。
1933年,育婴所迁至浏阳门外二里牌糠头坡(今文艺路育才学校内)。
1943年,育婴所并入“儿童保育所”,编为“婴孩部”,1948年冬仍改为育婴所。
1950年,育婴所改建成今天的市育才学校,校内保留育婴堂大门等遗址,并成为学校围墙的一部分,堂其他主体部分则不复存在。
由此,过去收养弃婴之地已脱胎换骨成今天的教书育人之所。但是,旧址本身作为历史的见证、记录者却仍在原地继续生辉。
2013年,长沙市和芙蓉区文物管理部门完成旧址的修缮工作,并新建了15米长的浮雕墙,将这里改换成了一个慈爱和德育教育基地,同时,这里也被认证为长沙市历史上各类政府慈善机构现存的唯一实物点,具有突出的文物价值。
在今天,当人们再次走进育才学校内,所看到的将不仅是操场上孩子们玩耍的身影,还有那“育婴堂旧址”、“送婴窗”等旧字样,墙雕和简介石刻。另外,长沙市档案馆的“镇馆之档”之一,《湖南省城育婴堂条规》更保留了这段过去的资料,他们将共同帮助今天的人回顾清代湖南省城育婴堂的概况,回忆这段来自于长沙的慈善历史。
时代在变,育婴堂的职能早已被更加规范和现代化的福利院取代,而其旧址也与现代小学相伴成了教育基地。但育婴堂所做的事业却一直存在,并将持续进行下去。
在今天,我们仍然需要继续关注婴幼儿的健康与成长,仍然需要继续关心和支持慈善事业,仍然需要继续创造现代版“育婴堂”般温暖的故事,成就新的城市记忆。
本文为城市记忆CityMemory原创,作者 | 洪心怡,编辑 | 大鹏。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互动交流
如果您对家乡有着特别的情感,
并愿意分享您精彩生动的故事,
可添加城市记忆小助手城小忆
(微信号:chengshijiyiwh)深入交流,
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城市记忆长沙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