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城市记忆】
图 | 泰安里蜕园 来源:《老照片中的长沙》
一千多年前,当刘蜕 “破天荒”地中进士时,可曾预见千年后就在他曾经埋头苦读的地方,会出现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私家园林?
1
刘蜕和“刘蜕故居”
“破天荒”一词,常用于中国人的口语之中,形容前所未有的、第一次发生的事,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其起源于湖南长沙。
相传,唐朝时的荆南(包括今湖南部分地区)地区,曾有五十年间无一人考中过进士一说,当地人称这种现象为“天荒解”。直到大中四年(公元850年),终于有一位叫刘蜕的学子打破这种局面,中了进士。传说当时的荆南节度使崔铉十分高兴,奖励刘蜕17万贯钱,以表彰其破了“天荒”。于是,后来很多人竟将刘蜕作为唐朝湖南地区的第一位进士来传颂,“破天荒”的故事也就一代代地流传了下来。
图 | 科举考试场景
事实上,这个故事有很多疑点。据相关史料考证,刘蜕只能算是破了潭州(今天的长沙地区)五十年不出进士的“天荒”。而当时的潭州并不归属于荆南节度使的管辖范围。就今湖南地区范围而言,唐朝时在刘蜕之前,已有十余人考取过进士。“破天荒”的,则是早他120年的长沙人欧阳稚。就连崔铉奖励他17万贯钱的故事,也与史实不符。因为刘蜕中进士时,崔铉还在宰相任上,其就任荆南节度使则是在刘蜕中进士10年之后(公元860年)。[1]
试想一下,在事隔十年之后,对非属管辖地域的学子进行“跨域”“追奖”,从逻辑上讲,显然说不通。
但不管怎样,“破天荒”一词是因刘蜕的故事而生。并且时隔千年之后,在刘蜕读书故地,还出现了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私家园林。
据史料推测,刘蜕当年的旧居,大概位于现今长沙北正街的泰安里一带[2]。这里曾经就是刘蜕发奋苦读最终“破天荒”的故地。
刘蜕之后的一千年间,这里的居所被重建过多少次,换了多少主人,已无从得知。一千年后,当人们已将其遗忘于漫漫历史长河中时,“刘蜕故居”却又突然重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只是这一次,它以蜕园为名。
2
胡兴仁和蜕园的创建
清咸丰九年(1859),湖南保靖人、浙江巡抚胡兴仁在西园大湾购地一区,浚池构亭,精心营造,建起一座风景别致的园林,并取唐刘蜕读书故地之义,命名“蜕园”。他曾写有《次游马王庙元韵》一诗,言及自田间回来小憩蜕园的经历。
次游马王庙元韵
清·胡兴仁
阡陌纵横稼既同,归来小憩蜕园中。
侧闻有客恣谈䜩,不是皈依入梵宫。
酒国花天双笑傲,词章经术两英雄。
无缘尘步先生后,翻讶驹光太促匆。
同治七年(1868)时,胡兴仁将蜕园“修葺一新”,其“地尚幽敞,有高楼可远眺”,从此蜕园成为省城文人名士雅会,宴饮赏景之所。次年四月,前署广东巡抚郭嵩焘等应邀来园观赏,赞其“园林之胜”足以与省城著名的芋园相埒,“而一水曲折,累石为邱以环之,尤有奇致”。[2]
3
周达武和蜕园的扩建
清同治十二年(1873),胡兴仁去世,此后家道衰落,蜕园为湖南宁乡人、湘军名将周达武购得。周达武家族原本姓朱,属明宗室吉王后代,明亡后为避祸而改姓。周达武自咸丰四年(1854)投入湘军后,转战鄂、赣、皖等多省,屡立军功,在官场步步升迁。
图 | 清张名倬绘蜕园 来源:湖南陈先枢
周达武刚接手时,蜕园因年久失修,园景已显颓败。当时有人描述园中情景:“马粪平阶,柳卧枯池,藤穿坏坞,蝉声、鸦声与堂上呼呶声相应。”但在他的精心修治和扩建下,只几年时间,蜕园就被建成为一处面积达80多亩的园林胜地。
此后的蜕园,有池塘、流水、石拱桥、长桥、思源亭、湖心亭等。池中荷叶田田,白鹭翔集;池边垂柳依依,又有古樟、红枫、玉兰等乔木满布园中,石山堆砌,曲径通幽,风景极佳。周达武每逢回乡,居住于此,便招引名人文士饮宴赏景。甚至有人后来就直接租住于此。[2]
4
蜕园的租客:陈宝箴祖孙三代
光绪十年(1884),久宦湖湘的江西人陈宝箴携子侄三立、三畏、三恪租住蜕园,从此与蜕园结下深厚情谊。
图 | 陈宝箴和孩子们
陈宝箴思想开明,学识渊博,十几年后任湖南巡抚,起用梁启超、谭嗣同等,掀起湖南维新变法的热潮。
图 | 陈三立
其子陈三立为晚清著名诗人、清诗“同光体”的重要代表人物,曾作有《春日游蜕园歌》。
图 | 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陈寅恪
其孙陈寅恪即于光绪十六年(1890)出生于蜕园,后来成为享誉中外的史学大师。半个多世纪后,陈寅恪曾致友人书云:“弟生于长沙通泰街周达武故宅,其地风水亦不恶。”
春日游蜕园歌
陈三立
名园当春花欲繁,鸣鸠喈喈来唤门。
门外游人自相知,清歌烂漫携孤尊。
陈氏一家祖孙三代都在这里深受湖湘文化熏陶,而卒成一代大业、一代大师。戊戌变法时期杰出的维新变法志士谭嗣同也经常来到这里,并曾写下《蜕园》一诗[2]:
蜕园
谭嗣同
水晶楼阁倚寒玉,竹翠抽空远天绿。
湘波湿影芙蓉魂,千年败草萋平麓。
扁舟卧听瘦龙吼,幽花潜向诗鬼哭。
昔日繁华余柳枝,水底倒挂黄金丝。
5
周家纯(朱剑凡)和蜕园的“破天荒”
尽管陈家三代租居于蜕园,但终归还是蜕园的过客,蜕园的主人还是周家。只是大力扩建蜕园的周达武因长期在外为官,并没能在此享受多少美好时光。1894年任为新疆巡抚后未及交卸原职,即患病去世。
周达武去世后,周氏家族成员都住在这个园里。但由于家族内部矛盾,到1900年,周达武的儿子周家纯与兄长周廉甫分家,蜕园被一分为二。由于周家纯的兄嫂一家奢欲无度,不出十年,其名下的田产便变卖过半[3],得以持续良好经营的,只有归属于周家纯名下的这一部分蜕园(后周家纯变卖了宁乡的田产与同为蜕园主人的其兄交换,这样蜕园最终又全部归入周家纯名下[8] )。蜕园也正是因周家纯而真正“名声大噪”。[4]
图 | 周家纯(朱剑凡)
分家之后的周家纯,在安顿好母亲及夫人后,于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期间不仅结识了一批湖南留学生,如胡元倓、陈润霖、杨昌济、李士元等,还结识了黄兴、陈天华等一批著名的革命者,并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5]
1904年,周家纯学成回国,先在位于长沙的宁乡速成师范担任教员。1905年5月1日,他毅然决定捐私宅开办女校,命名“周氏家塾”(“周南女校”前身)。这是一所专收女生,并以现代教育方式组织起来的女校。
此举是湖南教育史上的第一,蜕园又一次出现了“破天荒”![1] 从此也正式拉开了蜕园向周南中学的蜕变之路。从这时起,这里不仅聚集起徐特立、张唯一、周以栗、陈章甫、吴芳吉、李肖聃、唐梅村等众多知名教师,培养的周南学子也开始遍地开花,涌现出向警予、陶毅、蔡畅、魏璧、劳君展、黄慕兰、杨开慧等一大批杰出女性。
图 | 杨开慧画像
1907年女校正式命名为周南女学堂,同年周家纯带领学生参加反对满清所谓“铁路国有” 的斗争,举行罢课。1908年毁家兴学,捐献总值达11万1千银元的私宅园林等资产,扩建周南校舍。1910年将女校改名为周南女子师范学堂,担任校长。
民国成立后,周家纯力举要求恢复朱姓,于是改名朱剑帆,“帆”字以后又省写为“凡”。
图 | 周南女子中学校门
1912至1913年,朱剑凡先后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长沙师范校长和长沙市小学校董会会长,后因反对汤芗铭拥袁称帝被迫辞去女师校长职务,女学则改名为私立周南女子学校。1920年夏,“驱张”胜利后的毛泽东回到长沙,虽然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却好几个月没有“饭碗”。在两三个月时间里,正是朱剑凡伸出援助之后,让他借住在周南校园,“周南”也因此成为毛泽东早期革命活动的一个“营地”。[6]
图 | 毛泽东和新民学会部分会员在长沙周南女校合影
但朱家与周南女校的关系在1927年的马日事变中终止了。此次事件中,朱剑凡因反对蒋介石而受到通缉,被迫离开周南。周南女中亦被发动政府查封,停办一年。朱剑凡则于1932年夏因胃癌逝世,享年49岁,葬于上海公墓。
6
蜕园的今生:周南实验中学
1938年的“文夕大火”将周南校舍、蜕园旧居大部分焚毁,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才修复办学[1] ,解放后曾用名长沙市第四中学。1968年学校实行男女合校,1984年成为湖南省首批省级重点中学并复名为周南中学。2004年成为湖南省首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5年学校拓址新建成为周南中学南校区,2011年4月更名为周南实验中学。
图 | 长沙市周南实验中学
期间,为了扩大教学规模,已将蜕园中的思源桥、亭等建筑拆除,并填没了池塘,从此,这里没有了当年雕梁画栋的建筑和苏州园林式景观,只闻朗朗读书声。[1]
图 | 周南校园内的“蜕园”
如今,在正对周南中学操场的一侧,有一个面积约20平方米的小园子,旁边有块新石碑,上面写有“蜕园”二字。显然,此“蜕园”已非彼“蜕园”。
本文素材来源:[1] 《长沙人刘蜕创造了“破天荒”》(长沙晚报);[2] 《开福:西园北里》(梁小进);[3] 《我的父亲朱剑凡》(朱伯深);[4] 《千年蜕园,写满湖湘家国读书故事》(潇湘晨报);[5] 《又是一次“破天荒”》(湖南日报);[6] 《毛泽东在周南的日子》(湖南日报);[7] 《老照片中的长沙》(陈先枢);[8] 《钟期荣:香港树仁大学校长》(白岚玲);
本文为城市记忆CityMemory综合整理,编辑 | 大鹏。文中未注明出处图片均来源网络。
互动交流
如果您对家乡有着特别的情感,
并愿意分享您精彩生动的故事,
可添加城市记忆小助手城小忆
(微信号:chengshijiyiwh)深入交流,
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城市记忆长沙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