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中路话今昔
一个名字,一条街道,就是一个故事。
长沙城中蔡锷路,原叫东长路,1933年,民国政府修建。1939年抗战时期,为纪念国民党著名将领薛岳(字柏陵),表彰他抗日有功更名伯陵路。1948年以纪念辛亥革命元勋、讨袁护国名将蔡锷,定名蔡锷路。1971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更名为大寨路,1981年改革开放后恢复成蔡锷路。
而今的蔡锷路是一条长沙市贯通南北的主要干道,它南起城南路,北至兴汉门,分为三段,蔡锷南路、蔡锷中路、蔡锷北路。
我家住在蔡锷中路。蔡锷中路南起解放路,北至中山路,是一条由南往北的城市主干道,道路两旁一排排的法国梧桐遮荫蔽日,一座座商铺鳞次栉比,门庭若市。虽然没有黄兴路川流不息的人群、繁华似锦街道,但它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两厢有诸多老街旧巷。
小巷深处有人家,年年月月演绎着锅碗瓢盆交响曲,把日子过成了流金的岁月……住蔡锷中路近40年,那些让人难以忘怀的点点滴滴,萦绕心中,值得我一辈子的回味。
蔡锷中路(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蔡锷中路与解放路交汇南端第一家,是大名鼎鼎的国金中心。2013年香港“九龙仓”派高管来长沙考察,达成合作意向。不久游击坪、尚德街、鱼塘街、白马巷、 聚福园等房屋街道被移为平地。
三年后,湖南省第一高楼国金中心在这里拔地而起。它是长沙中央商务核心区,主塔楼高95层,副楼63层,主建筑高度452米,这里集娱乐、时尚、生活、文化以及餐饮于一体,是长沙的新地标。
我去过香港,游览过那里的高楼大厦,但我觉得长沙的国金中心,更高端大气上档次。特别是七楼的空中花园背靠背的两个KAWS公仔、高科技的电子屏和几个别具一格的雕塑吸引了无数游客。从外地来长沙的亲朋好友,我都要带他们到国金去游玩,晒幸福感。
高兴之余,我想起了曾住在鱼塘街的同学江小娟。她原是司门口腊味店的营业员,逢年过节我就找她买腊肉腊鱼,现在不晓得搬到哪里去了。
还记得,小时候妈妈常带我和弟弟到聚福园的伯外婆家里玩,那纵横交错、拐弯抹角的小巷子、湿溜溜的麻石街,出门我就找不到北,有次还真走丢了,幸亏那时没有人贩子,很快又找回家了。
去聚福园要经过鱼塘街,鱼塘街是卖奠子花圈、寿服和死人东西的一条街,好可怕!特别是那画了死人的瓷像,白得吓死人,我是不敢正面看,每次牵着妈妈拐弯走。
图源/陈先枢
在国金大厦下面的青石井巷,原来是长沙市劳动局的所在地。文革时期,我和姐姐还有她的知青农友多次去找劳动局,要户口要回城。劳动局办公室里的文件柜、桌子的抽屉都是敞开的,文件翻得地下到处都有,局里的干部早己不见了踪影。一群又一群的知青络绎不绝的来到这里,要求落实政策。
我最记得他们说的一句话:“如果我有户口了,要拿到南门口站在马路中间,放在心口照一张大相片作纪念”。因为有户口就意味着有计划物质分配,有布票、有豆豉票发……
如今这些老街古巷的故事,都沉淀在国金大厦下成为了历史。
蔡锷中路有条官街——藩后街,原是长沙市政府和市委机关驻地,市政府前门在解放路上。市委机关前门在五一路上,后门都在藩后街,80年代初期,我在市电子工业局工作,步行走藩后街入市委大楼上班。来来往往几年,还真不知道藩后街是一条有着厚重历史底蕴的文化古街。
现在的藩后街西起蔡锷中路,东止东庆街,街道宽敞平直,最宽处9米多,麻石路面全长189米。墙上有许多介绍历史典故的浮雕,充分体现了藩后街的文化积淀。
据史记载:清康熙三年(1664)建立湖南布政使司(藩台衙门)。湖南布政使司座落在浏阳门正街西面,建筑坐北朝南,南面的街道位于藩司署之前,故得名藩正街,北面的街道则称为藩后街,两街相距约200米。
1949年8月5日,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陈明仁通电湖南起义,长沙和平解放。8月中旬,市人民政府班子和长沙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进驻藩后街。
新中国成立后长沙市政府、市委设于此,上世纪70、80年代,市委、市政府、市人大等机关的干部宿舍集中在藩后街。故称藩后街为“三湘第一官街”。
藩后街 摄影/黄健安
藩后街的对面,蔡锷中路西侧向北几十米处,是现在的长沙市少年宫。这里原是长沙东区少年之家,一栋六层楼桔色的楼房。宫内设有各类活动室,最主要的是有演出舞台,是当年长沙市少儿活动的主要场地。
60年代初期,小学生的文艺汇演都这里举行。有一年六一儿童节,我们代表学校来这里参加汇演。男同学穿白衬衣蓝裤子,女同学穿花裙子,头上扎两个蝴蝶结,一个个脸上画得红彤彤的,叽叽喳喳像一群快乐的小鸟。表演结束了,男同学很快把脸上的红擦掉了,擦得画胡子一样。女同学却舍不得擦,也不怕路人笑话,高高兴兴地回家留给爸爸妈妈看。
白驹过隙,一晃几十年,在长沙市老干部大学读书的我,又与小学同学邂逅在长沙少年宫。她还是表演歌舞,我却迷上了摄影。
老干部大学在少年宫马路对面,当时有大型的会议或文艺汇演都在少年宫举行。每每有文艺表演,我们摄影班的同学,早早地在大厅最佳位置摆好三角架摄影、录像。尽显各自技能,捕光逐影乐不可支,夕阳美景尽收相机。
少年宫斜对面,长沙饭店坐落在五一路和蔡锷路拐弯处,与市政府比邻。俗话说:做生意要占拐角,长沙饭店占了这个拐角,确实生意兴隆。长沙饭店有几样特色菜肴:糖醋里脊、溜肝尖、红烧猪脚、大杂烩赢得了回头客,优质的服务迎来了高朋满座,一度成为长沙市餐饮行业的翘首。
据记载,长沙饭店的前身是长沙大旅馆,1921年12月7日,改名为长沙饭店。长沙饭店有装修华丽的客房,有时尚的西餐厅,有宽敞气派的中餐厅,有整洁卫生的洗澡盆堂,还有洗衣房、理发店,还有黄包车停车场,专供坐轿来的客人停轿的轿厅,是当时一流的饭店。
60年代初期,我在外地工作的姐姐姐夫喜结连理,回长沙就是下塌在长沙饭店。摆了喜宴招待亲戚朋友,住了两晚,还要去姐夫老家见公公婆婆。我那时还小要跟他们一起去,大人们逗我,你要当“电灯泡”呀?我也不晓得“电灯泡”是什么?就是要去。妈妈说:“把你嫁到那里去,莫回来哒”。古稀之年的我回想起这些“神不笼统”的事,还真是很搞笑呢。
五一路与蔡锷中路交汇处有一座外形像蝴蝶的大厦,取名蝴蝶大厦,又叫航空宾馆,于1987年底竣工,共21层,是当时的第一高楼。蝴蝶大厦开业后,在大厦中开办的航空歌厅,开启了闻名全国的“长沙歌厅文化”。
蝴蝶大厦 摄影/黄健安
蝴蝶大厦对面是五一路邮电局。以前每个月要去一次,拿号排队交电话费。现在,手机微信付款一键敲定,目前邮电局门口罗雀,很少有人排队了。我刚开始玩手机、玩ipad总是玩不好,就往邮电局跑,营业厅的帅哥美女都很热情,点点点几下就敲好了,甚至还教我操作,真是太感谢他们了。
回想起60年代妈妈带我去邮电局寄“包裹”的情景,有些心酸。首先用旧布把要寄的物品包好,再在上面钉一块白布,写好地址,交营业员过称,付邮资。要是有瓶子装的东西,营业员要求用邮电局专门的木箱邮寄,标明易碎物品。我妈妈主要是把酸菜蒸肉,用瓶子装了寄给我下农村的姐姐,又嫌木箱贵就多包几层布也是可以。不久我姐姐回信说“瓶子冒碎,肉好吃”。
我妈妈的字写得可好了,用毛笔在白布上写的地址,营业员都夸奖她。我读三年级的时候,妈妈就教我写信,给下农村的姐姐写得最多。开头总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结尾是“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信写好了,给我一角钱,去邮局买一个信封,8分钱邮票,在台子上写好地址,用胶水贴上邮票,投到邮局门口的绿色邮筒里。
那信、那包裹包涵了多少母女、姐妹的浓情蜜意。
五一大道北,蔡锷中路东侧相邻街道是宝南街。据史料记载:宝南街得名于清朝时设立的宝南钱局。宝南钱局建在今长沙小吴门内,坐北朝南,四周有墙垣,而墙垣外的街就得名宝南街。得益于宝南钱局这个“钱”字,来宝南街做生意的商贾们大多成为了富豪。
90年代初期开始,我就看见一群群的人游走在宝南街上收旧手机,一辆辆的三轮车来来往往运货。商人们大包小包肩挑手提进进出出,顾客们挑挑拣拣买手机,好一派热闹繁忙景象。
最初的宝南街市场并不大,从几家店铺起步,二十多年来逐渐聚集了2000多户商家,发展出宝南、宝新、兴隆、达威几家大的市场,成为中南地区最具有影响力的通讯市场,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手机商人,承接着各地的订单。商家们纷纷聚集在这里调货、发货、配送销往省内各地。宝南街便成为了“手机一条街”,成为了手机通讯市场的代名词。
来宝南街做手机生意的人,不仅售卖通讯工具,还涉及修理、配件等后续和配套服务,也有人授艺带徒弟。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成为了富翁。
2020年蔡锷中路二厢改造,宝南街手机市场拆除,但宝南街手机市场在政府的有序安排下,分别又在邻近街区黄泥街和中天广场等地继续经营。
宝南街上的停车场 摄影/黄健安
宝南街上有座长沙建筑工人文化宫。据史记载,1790年清乾隆55年,泥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庙建于此,后来鲁班庙成为长沙泥木行业会馆。
1922年,长沙市泥木工会在会馆成立,毛泽东在此领导长沙泥木工人举行大罢工,并成立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毛泽东、郭亮当选正、副总干事长。1926年8月,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改名为湖南省总工会,当时的泥木工人当家作主扬眉吐气。
可是好景不长,1938年文夕大火,会馆建筑全部被毁。解放后,长沙市政府在原地址,改建长沙建筑工人俱乐部;1988年,改名为长沙市建筑工人文化宫。
我在文化宫看过电影,依稀记得60年代初,有一年冬天,和同学一起来看电影《洪湖赤卫队》,散场后,夜色朦胧、北风呼啸、寒风刺骨。不知谁用“洪湖水呀,浪打浪,妇女持刀保家乡,赤卫队员真英勇啊,坚决消灭白匪帮白匪帮”的调子,大声唱“看见一碗糯米饭,又放红枣又放糖,肚子里面闹革命啊,咕哝咕哝要呷饭要呷饭”,后来成了大合唱。人渐渐走散,歌声随之远去,但那情景自今还记忆犹新。
我曾多次往返于文化宫,曾看见这栋楼的墙脚下面嵌有一块石碑,碑文刻有文化宫的历史。2020年蔡锷中路两厢改造,当我准备写这篇文章,去拍墙角那块石碑时,很可惜踪影全无。
建筑工人文化宫(图/黄翌婕)
隔蔡锷中路,与宝南街手机市场遥相呼应的是黄泥街书市。上世纪80年代,只有300多米长的黄泥街这片棚户区,汇集了许许多多前来做书生意的老板们。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黄泥街书市延伸到文运街、长康路等周边的巷子,一楼基本上都是门面,创造了中国当代书业经营史上的一片繁荣景象。由于书市不断扩大,满足不了日以增长的营业空间,于1997年搬迁至定王台。
昔日黄泥街,现在的隆盛手机大市场 摄影/黄健安
曲园酒家于1911年(清宣统末年)在长沙市小四方塘开业。因设于黄翰林的公馆花园内,园内曲径绕塘故定名“曲园”,由黄翰林的官厨主持。1919年由官厨霍之渠招股,扩建后,以经营正宗湖南风味菜为特色。1938年长沙大火被毁。抗战胜利后,曾复业于青年会东四楼,因故又停业。1986年在蔡锷中路重新开业。
曲园酒家离我家最近,在澡堂巷的旁边,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郑经理是我先生的朋友,我们家聚餐都选择在曲园酒家。台湾回来的姨妈及表兄妹第一餐接风宴就是在曲园招待的。美国的表弟来长沙常住在曲园酒家的客房。平时家里来了喝酒的客人,就到曲园端拼盘,人多的那次端的拼盘的盘子有脸盆那么大。我最喜欢吃曲园的蒸饺,晶莹剔透、味香皮薄,每次吃了还不忘带一份给婆婆吃,郑经理还表扬我。
由于拆迁,曲园酒家已经搬走。
蔡锷中路中段徐祠巷15号,还有一处值得我们敬仰的红色革命纪念地——八路军驻湘通讯处。
抗日战争国共合作期间,1937年10月至12月9日,中共中央先后派徐特立和高文华从延安抵达长沙,建立起八路军驻湘通讯处。高文华任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员会书记,徐特立为八路军少将参议、驻湘代表,王凌波为通讯处主任。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主要工作是: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抗日救国的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积极抗日的主张,与国民党湖南地方当局交涉释放被捕的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吸收革命青年赴抗日前线。同时,配合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员会大力发动湖南的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11月12日长沙大火后,通讯处撤离长沙。
八路军办事处就在我家隔马路对面,这次蔡锷中路两厢改造,很多地方都移为了平地,我连忙跑去拍了几张照片留着纪念。还好,八路军驻湘通讯处被作为文物保留了下来,计划以此处为中心建一座公园,让人们在闲暇之余、享乐之时,感恩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在白色恐怖年代抛头颅洒血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倍感珍惜。
沙利文创办于1948年,老板曹钟奇是上海人,他把上海最优良的西点引进到长沙,还把在长沙开的店,取了个有点洋味的名字——沙利文。虽然不能与中式的九如斋、稻香村、怡丰斋比,但他却以制作西点闻名于世,一度成为湖南,甚至是中南地区西点的头块招牌。
图源/陈先枢
50年代是沙利文最辉煌的一段时期,曾为政府供应糕点,据说也曾为毛主席制作过生日蛋糕。60年代,文革期间因名字过于洋化,改名星沙食品店,90年代后恢复沙利文原名。
沙利文糕点做法非常考究,色、香、味、软、硬恰到好处,特别是萨其马、克里姆、桃酥、法饼等糕点都要加点奶油和巧克力,有其西式风味。80年代的三层裱花蛋糕最有名,每每我朋友过生日时,我都会送沙利文的蛋糕给他们,既气派还时尚。
沙利文的桂花年糕最有名,每到过年我都要买桂花年糕和麻栆送亲戚朋友。正月十五的元宵砣是在营业厅滚的,还要排队购买。沙利文离我家很近,近水楼台先得月,吃到了好多香喷喷,甜蜜密的糕点。
去年,蔡锷中路拆迁,他们分别在蔡锷北路和蔡锷南路又开了两家。
长沙晚报原址在蔡锷中路北端与中山路交汇处。长沙晚报成立于1956年,半个世纪以来,始终坚持“公信为民”的办报方针,价值主流、读者高端、内容全面,记录长沙历史,见证湖南发展,是湖南最具成长力的主流媒体,最具公信力的政经大报。我家长期订有长沙晚报,她是我们全家的精神食粮,每天必看的报纸。
昔日的长沙晚报 摄影/黄健安
记忆最深的一楼是报刊杂志厅,经常去买最喜欢看的《文萃周报》、《环球时报》、《世界之窗》、《花城》、《电影画报》等,跟营业员搞熟了,她们还悄悄地卖不对外卖的《参考消息》给我。除了买报纸,还有两个小故事也蛮值得回味。
故事一:我先生的同事,到了男大当婚的年纪,总是要我帮他介绍女朋友,可我的闺密都名花有主了。我说长沙晚报有个熟人,帮你去打个征婚广告吧。两天后,8开版的长沙晚报中逢刊出了豆腐块大小的征婚广告,留有我家的地址和联系人。每天要收十多封信,还有寄照片的,更有找上门来的。有闺蜜一起来的,有姐妹一起来的,有娘女一起来的络绎不绝。经过层层筛选,最终促成了一桩美满婚姻。
故事二:三十多年前,弟媳带着四岁的侄子到中山路百货大楼买东西。百货大楼正厅,有楼梯通往二楼。小侄子调皮贪玩,从一楼跑到二楼以骑马状从二楼扶梯梭下,又从一楼跑到二楼再梭下,乐此不彼,玩得不亦乐乎。
不一会儿,娘冒看见崽,崽也找不到娘。立即通知亲朋好友寻找,车站码头派人把守。弟媳哭着喊着要我找长沙晚报的熟人,打广告寻人。当年,12英寸的日立牌黑白电视机,每晚6时屏幕下面有滚动字幕,一般都是寻人。平时只见别人寻人,现在轮到我找人了。寻人启事都写好了,欲找熟人登广告。下午4点多钟传来好消息,一对中年夫妇将小侄子送回家了。
长沙晚报社后来搬到晚报大道,现在的旧址耸立着一栋几十层的烂尾楼,几年了无人问津。
蔡锷中路与中山路交汇处最北端第一家就是原湖南省公安厅招待所,后经拆迁重建,座落在此的已是几十层楼的泉升大酒店了。
据报道,蔡锷中路两厢棚改,将按照苏式风格和民国风情,因势利导对建筑进行翻修改造、有机更新。让历史风貌与现代商圈有机结合,改善宜居环保,增加游园绿地,实现片区的全面提质提档。以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时尚新颖的街道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不负英雄街名。
1986年时的蔡锷中路一带
原创文字、新老照片
请发送citymemory@csjy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