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的好人——记湖南电位器总厂的邓乐享
2013年金秋十月,湖南电位器总厂退休干部邓乐享同志携夫人,应政协郴州市苏仙区委员会的邀请,重返阔别了33年的郴州,出席纪念长沙市1963年下放到郴州的湖南首届知青插队五十周年返乡团聚会。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963年8月,40个长沙年轻人响应国家知识青年下乡的号召作为首批知青来到郴县塘溪农村插队落户,经历了数年不等的艰难岁月。时光荏苒,在五十年后,27名老知青重返“第二故乡”,追忆当年。
中排右七(穿白汗衫者)为邓乐享同志 作者翻拍
当年的塘溪公社,现在改名为“望仙镇”。这些老知青们刚一踏上这遍眷念的热土,就受到郴州市苏仙区委员会办公室张主任的亲切接待,聊起共同熟悉的人、共同知道的事,熟悉得就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原来,他就是原邓老下乡插队房东的儿子。难怪有那么多共同语言。目睹房东的儿子当上了县级区委政协的干部,为他的父母感到骄傲,邓老倍感欣慰。热情的张主任给大家送来了《难忘的知青岁月》一书。
邓老看着这本“郴县知青资料集锦”的文献书籍的封面上有着自己当年肩杆锄头和战友们合影的照片,相当激动,幸福的眼泪擦拭不止。翻开这本由政协郴州市苏仙区委员会、郴州市苏仙区文史研究会编撰的郴县知青资料集锦大全,从书中的插图中看到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回忆着那一幕幕难忘的友情、一幅幅郴县旑旎的风景,当年的知青岁月,邓老从字里行间看着,如电影演绎一样地涌了出来……
我国从50年代开始,家在城市的中小学毕业生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就有了一定的困难,而农业生产对于中小学毕业生的容纳量却是巨大的,全国合作化光会计一项,就需要几百万人,因此毛泽东主席在1955年9月《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一个按语中发出号召:“组织中学生和小学毕业生参加合作化的工作,值得特别注意。一切可以到农村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1957年4月8日的《人民日报》社论《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也明确指出:“从事农业是今后安排中小学毕业生的主要方向,也是他们今后就业的主要途径。”
到了六十年代,全国掀起了上山下乡运动的高潮。这时长沙市数万名初中、高中毕业生纷纷离开学校、离开城市,下放到湘南、湘西和洞庭湖周边县。去农村广阔天地锻炼自己,用知识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这批人后来统称为“知识青年”。
长沙市第三中学是一所全日制的中学,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湘江边。1960年九月,长沙伢子邓乐享同学从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到该校高中部G601班,成为这个班学生的五十二分之一。这个同学,个子比较矮小,面部黝黑,长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早晨到校很早,朗朗的读书声划破沉静了一夜的学校。由于他成绩优秀,尊敬老师,友爱同学,二年级后就被同学们选为班长。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春风吹偏了祖国的大地,也吹进了三中的校园。邓乐享同学每天将教室里的黑板抹得一尘不染,课桌摆放得整整齐齐;在校外协助交通警察,维护交通秩序,搀扶老人和残疾人过街。
1963年7月,邓乐享在高中毕业前夕,因他在家里是唯一的男丁,父母早已给他在街道上找好了工作单位,且还可以报考大学继续深造。但邓乐享同学响应党的号召,做好了毕业后到农村中去的思想准备,在家中不同意的情况下,他悄悄的从家中拿走户口本,将自己的户口迁出,毅然决然的报名到农村去!
《难忘的知青岁月》内页 作者翻拍
1963年8月28日中午长沙(小吴门)火车站,酷热的太阳把站台烤得像烧焦了一样。经市知识青年下乡领导小组安排的40名高中生背着行李汗流满面的来到这里,准备乘火车去往南方。他们是长沙市三中、四中、五中、八中和十五中的同批下乡青年。
站台上,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省市领导前来欢送我们。市委书记李瑞山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希望同学们到农村后,走好人生旅途的第一步,准备吃苦,扎根山村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虚心向农民学习,学好农业技术,用自己的知识为他们服务,建设好新乡村。
就在火车即将开动的时候,一位中年男子跑步来到一节火车的窗口,含泪急忙将一个人造革提包塞了进来,要大家交给邓乐享同学。火车头在长拉两声汽笛声后,吐着浓烟,咔嚓咔嚓的开动了,这时指挥大家找座位的邓乐享同学才静下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接过同学们送来的自己熟悉的提包。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床蚊帐和一条洗澡毛巾及一些零食小吃。这是原来他准备下乡插队时向爸爸要的东西,当时父亲不同意他下乡,也就不可能给他买这些东西了。现在看到父亲亲自送到火车站,眼泪止不住直往下流。
湖南南部的郴州火车站站台上,傍晚时分站满了郴县板桥公社的领导和社员代表,欢迎从长沙来这里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按照郴县知识青年办公室事先分配好的40个知青名额和具体下队名单,邓乐享同学被分配到板桥公社塘溪大队帮塘生产队插队落户。
郴县板桥公社塘溪大队知青合影,前排左二为邓乐享同志 作者翻拍
开始被安排在塘溪大队党支部组织委员张天荛家。他们全家人对邓乐享同学照顾很好,在一口锅里吃饭,一个屋内睡觉,每天一路下地干活,教他干农活的基本知识,使他很快就适应了下来。张天荛两口子始终把他像亲弟弟一样对待,时间一长,关系分外融洽,他们以兄弟相称,几十年过去了,他们一直还保存着联系,他们的孩子始终喊邓乐享为舅舅。
当时国家给每个知青的安置费是250元,每月交给房主7元和40斤粮票,一年后,邓乐享他们开始独立生活,他住在大队挪出来原来放柴草的一间小屋内,他用剩下的钱购置了锅碗瓢勺等生活用品。和这里的农民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夫生活。
两年的农村生活,使邓乐享同志学会了耕田、插秧、收稻、养鸡。因他年轻,身体好,除做好自己的事情外,还经常帮助村上有困难的家庭完成农活,受到社员们的称赞。1965年被大家选为大队团支部书记,并代表郴州地区知识青年到长沙出席湖南省第五次团代会会议。
回乡后,工作更加积极主动,他带领贫下中农一起试种棉花、晚稻、秋红薯和禾根豆;带头办大队养猪场,引进糖化饲料养猪;带领大家一起改进水稻品种,使水稻亩产增加200斤以上;1968年被推荐任郴县革委会委员,1969年10月1日被湖南省选为知青代表参加天安门国庆20周年观礼,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国庆20周年观礼邀请函及邓乐享同志保存的当年毛主席接见他们时的照片 作者翻拍
1972年5月邓乐享同志光荣入党。1974年3月开始担任塘溪大队支部书记兼板桥公社党委副书记,1979年元月正式被郴县县委提拔任命为塘溪公社党委副书记。
在担任公社党委副书记期间,他带领广大社员扩大造林面积200多亩;积极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推广良种养猪,科学养猪;建立药材厂,种植杜仲等名贵药材;建起了二层楼共14间房间的医务站,实现了公社合作医疗。他还推荐培养了一名青年去卫校学习,使之成为赤脚医生。
他设法寻找机会,拜访省委书记毛致用,请他特批了一部汽车,回乡后办起了一座石灰窑厂,壮大了集体经济。建起了一座有8间教室,一个大礼堂的农村小学校。带领广大社员开垦荒山,办起了1000亩橘园和茶园;引进长沙市标准厕所的建造方法,在农村建起一批带烟囱的无味厕所。
以上工作的落实和实现,很好的改变了郴县塘溪公社落后的面貌,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员们的欢迎,受到中共湖南省委员会的嘉奖。
邓乐享同志在农业学大寨中所获省级奖状 作者翻拍
湖南郴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最早始于1963年8月,结束于1979年9月,共计16年,共接受了下乡知青7376人。他们在郴县的大地上办农场、建药厂、兴教育、强医疗、除迷信、讲卫生。涌现出了很多时代楷模和先进典型。邓乐享同志恰好经历了郴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他是那个时代千万知识青年的先进典型。
长沙钟表厂,1978年工厂建好,坐落在南郊井湾子友谊路上,是长沙市当时的一家重点企业。根据长沙市第一轻工业局安排,将长沙远郊暮云寺的长沙钟表仪器厂整体搬迁到此。工厂当时300多位员工,分为钟、表两部分。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工厂生产出友谊牌、麓山牌钟和长沙牌机诫表、芙蓉牌数字石英表,成为当时市面上的抢手货。
长沙钟表厂位置(1986年长沙地图)
当时工厂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严重缺乏。1980年经过长沙市组织部门和郴县协商,调邓乐享同志从农业战线来到工业战线从事管理工作。回长沙后,市委组织部分配他来到长沙钟表厂工作。到厂后分配到职工食堂当管理员。
他带领食堂全体员工从整顿卫生开始、增加肉食品种和小菜品种、合理配餐,让职工吃得满意,更好的投入工作。不到一年时间,摘掉了三类食堂落后的帽子,进入全市先进职工食堂的行业之中,受到厂领导的表扬。
随后调邓乐享同志到厂销售科工作。他出差来到他的第二故乡郴县销售工厂生产的钟表,在县经贸会议上,县委书记亲自号召各供销社定购长沙钟表厂的产品,邓乐享原来在该县有良好的口碑,此时带来好的产品,使之周围县县相传,一时合同订单源源不断,给工厂创造了很好的销售业迹。
1982年下半年,湖南省省委书记毛致用从日本考察回来建议长沙市将长沙钟表厂转产生产电视机和电位器。经长沙市有关部门和工厂协商,将工厂一分为二:生产钟的车间、场地和人员与从韶山电视机厂搬迁来的人员、设备组建湖南电视机厂;生产表的车间、场地和人员组建湖南电位器总厂(1984年转产扩建而成)。工厂管理人员适当分配,市委组织部任命了厂领导。很快,两个工厂分别征地扩建,友谊路上诞生了长沙市两个花园式的电子工厂。
邓乐享同志被分配到电位器总厂,厂部决定让他去当时比较落后的电镀车间担任车间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上班伊始,在农村养成雷厉风行风格的邓乐享同志来到车间,每天早晨上班时间之前他就来到车间开始整理内务,打扫卫生,烧开水,以微笑迎接车间职工的来到。
他召开车间会议,激励职工团结共识,激发大家努力生产的积极性。他深入到车间技术组,带领大家技术攻关,他依靠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很快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改变了原来电镀车间班子软、懒、散的状况,调动了技术人员和工人的积极性,创造了每月生产电镀零件6吨合格产品的最高记录,有力的保证了装配车间的需求。从而保证了全国各电视机厂对电位器的急需,同时也为工厂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工人奖金的增加使车间走上了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年终车间被评为先进车间,邓乐享同志也披上了厂级劳模的绶带。
湖南电位器总厂旧影 图翻拍自《长沙年鉴1987》
2003年3月,邓老光荣退休。平时他在含饴弄孙之外,时刻不忘自己的初心,继续为老百姓办实事。电位器厂宿舍区是一个有着八栋宿舍,住着近2000多人的大院。由于历史原因,用水系二次水泵加压到各家各户,随着时间久远,水泵站设备、零部件老化,造成宿舍区经常停水。
邓老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多次向社区领导反应,经与有关单位协商,终于得到长沙市自来水公司的同意,将电位器总厂宿舍区的主水管与友谊路边上的城市主水管相焊接,使大家彻底摆脱了二次加压用水的窘境。
2010年时,长沙市很多单位宿舍都相继安装了天然气。电位器厂因为工厂改制,后勤部门已不复存在。这时,宿舍区内的职工一致想到了邓老,推荐他为召集和牵头人。他愉快地接受了大家的信任,担起了这份责任。
他召集开会,讲明天然气进户的好处,由于每家每户要交进户手续费和安装费,个别户主不愿意,他就走进不愿意安装的户主家,耐心做工作,讲明天然气管道进户的好处。极个别家庭有特殊困难的,他主动借钱给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紧接着请来安装队,邓老给他们腾出一楼一户作为休息场地,组织人员协助安装队搬来设备和器材。自己主动给工程队人员烧水泡茶,甚至煮饭炒菜。自己还先垫付1万元购买工程上的材料,工程队的工人们说:你们的邓爹爹真是我们看到的一个为大家做好事的好老人呀。
经过两个多月的施工,全小区绝大部分人家用上了清洁的能源,经测算,每户人家每月至少比原来烧瓶装液化气节约30元左右,而且省力省心。受到小区职工的一致好评。都说邓爹爹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
当时笔者还写了一首打油诗贴在小区内,代表大家对邓爹爹为民办好事的感激之情。现摘录如下:
退休书记邓乐享
岁过七秩天天忙
带领小区众邻里
群众诸事忙落实
输电送水解民怨
燃气进户家家欢
当年标兵刀不老
雷厉风行办事牢
退休不忘老百姓
誓做群众领头雁
感谢邓老践初心
祝愿好人永平安
电位器厂小区一角
在宿舍区内住着一位当时下岗还未到达退休年龄的熊姓职工,当时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他每天风雨无阻地骑着一辆四轮小车沿街串户收卖废品挣钱供女儿上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看着父亲的心酸,女儿发奋读书,1998年顺利考取湖南师范大学。家庭经济的拮据,使得父亲又喜又忧,到处借钱也没有借到。
当邓爹爹(diǎ)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即取出1万元钱送到熊锦章的手中,解决了他女儿上学的燃眉之急。长沙晚报曾报道过这一感人事迹,从而得到了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赞助,让这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顺利完成了学业。
又如宿舍区内的范家明一家,女儿因患白血病要去外地治疗,又担心多病的父亲没有人照顾,正在范家一筹莫展的时候,邓爹爹来了,把多病的父亲接到自己家居住和生活,让女儿解除了后顾之忧去安心治病。
在电位器总厂宿舍区内,先后有20多人因一时困难,都得到过邓老的无私帮助。他是小区内的一面旗帜,一面济困帮扶的旗帜,他的心中始终像一团火,他是走到那里,就为那里的老百姓办好事的一名优秀的老共产党员。
还有两年就进入耄耋之年的邓老,现在身板挺硬朗,耳聪目明,整天笑呵呵的无忧无愁。在自己的小院内招待着小区喜欢来他家的爹爹娭毑。他有四个儿子,都过着长沙人标配式的生活。儿子要接他去住高楼大厦,他说不习惯谢绝了,孩子们要他装修房子,他说房子若装修后,老人们来了换鞋不方便,久而久之,就不来了。
到现在他的二室二厅外加一个小院还是水泥地面,平时除老两口子的卧室比较私密外,其他地方都对外开放。家中有各种椅子30多张,方桌四张。麻将、象棋、扑克牌应有尽有。
电位器厂小区一角
据笔者观察,一般上午9点钟后,小区内的老人们就陆续来到邓家小院,有的老妇端着市场上买的小菜来这里一边摘菜,一边谈论着市场、马路边见闻及一些花边新闻,哄动的笑声使来这里的老人们络绎不绝。四人一桌的扑克、麻将,两人一桌的象棋随着陆续开始。邓老这时是最高兴的,他给大家泡来一杯杯清茶,“云雾”之中充满了淡淡的香味,充满了邻里之间的友情。上午的养老时间开始了。
这些老人都是这里的常客,他们之中有的人常来这儿,十来年不间断。来这儿的老人绝大部分是儿女在外地工作的空巢老职工。在他们之中,有的还带来小点心,有的带来茗茶,有的捐献家里不用的小方桌和椅子,有的买来新扑克牌。
一般这样的上午“聚会”持续到11点过后,各回各的家,各找各的“妈”去了。中午休息到下午2点,“聚会”又开始了,直到傍晚5点钟才会散去。大家形容的称这样的“聚会”为抱团养老。
有49年党龄的邓爹爹客观上成了这个小区“养老团”的“团长”。他热情服务,带头践行小区内团结互助,不讲、不扩散不利于安定团结的话,使小院内的老人们每天都有一个安全、卫生、和睦的地方健康的度过一天。
2020年疫情期间,邓爹爹给大家讲清楚疫情期间,要响应政府号召,尽量做到不出门,带口罩、多开窗,勤洗手等预防措施后,关闭了自己小院的大门。让大家宅在家中防止疫情扩散。半年后,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疫情得到了控制。邓爹爹的小院大门又重新打开了,小区“养老团”又恢复了以往的热闹。
参考资料:
1、郴州新报,2013.09.10(本地.城事第4版);
2、《难忘的知青岁月——郴县知青资料集锦》
原创文字、新老照片
请发送citymemory@csjy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