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沙金线街,源自“吕洞宾点石成金”?

城小忆 城市记忆CityMemory
2024-09-05
文/谢昌明

古城长沙街衢纵横,古巷幽深,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和故事,随着岁月流逝、城廓变迁、街衢易貌,但这些传说和故事流传至今。待我老谢说之。

人说久住他乡成故乡,我却不以为然。海南虽四季如春、蓝天碧海、金色沙滩、千年青皮林、充足的负氧离子……仍挡不住我对长沙的思念。乡愁让我夜不能寐,不远万里,我又回来了。


我从五一西路进太平街北口,不作停留一路往南,快到南口时,一眼就看到金线街,这是条长218米、宽8米,东起太平街和福胜街,西至下河街,长沙城区仅存的麻石老街之一。


麻石老街金线街


脚踏上金线街,看着那横铺在街道中央、直铺在两侧的麻石,一种历史厚重感油然而生。它们虽只是经过粗加工,但历经百年沧桑,不仅光滑,而且坚韧如初的。



“点石成金金线巷”


记忆的闸门打开至六十多年前,火后街丽泽学堂55级的几个同学来到周林甫同学的家——金线街18号公馆,幽静、豪华、设施齐全的三层小洋楼。我们这些八九岁的顽童,从一楼到三楼打闹戏嘻够了,就在宽大的客厅休息。坐在宽大的真皮沙发上,品尝着满大茶几的水果和糕点许多是我们从来没吃过的。


周林甫的娭毑(奶奶)、妈妈和阿姨,高兴地摸摸这个的脸蛋,拍拍那个的小脑袋。娭毑慈祥地说:“多呷(吃)点!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哪个知道金线街为什么又叫金线巷吗?”


相传很久以前这条街上,有户人家的墙上挂了一幅吕洞宾画像。这家的满伢子刚发蒙读书,满伢子每天放学回来对着画像作揖,久而久之,吕的样子存入脑壳中。一日放学回来,满伢子在街上遇到一个道士,端详一番,觉得面熟:方头大脸,一对耳朵垂到肩上,三绺黑胡子……和我家画像的上的吕洞宾神仙一模一样。



大胆走上前,牵住道士的衣服说:“您就是神仙吕洞宾吧!”道士大为吃惊,原来他真是吕洞宾,他对孩子的慧眼识人颇为高兴,顺手在路边一块大石头上,敲下一小块,送给满伢子,之后便不见了。


满伢子将石头交给父亲,并述说了经过。父亲一看,这石头分明是一块金子,意外之财不能得,就一起到大石处,合之,二者真能合二为一。中间只留下一条金光四射的线,还是金线啊!邻里无不称奇,又交口称赞满伢子父亲做得对,愿神仙吕洞宾保佑我们劳动致富。


后来,这条街便取名为“金线巷”。


这就是“点石成金金线巷”的故事和传说。


金线街



旧时商号聚集


据《长沙市岳麓区志1988-2002》记载,长沙古城第一座清真寺于15世纪建于金线巷,到清末因故被废。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4),湘抚赵尔𢁉在这里开设实业学堂。学生皆英俊少年,有“实业美人”之称。金线街濒临湘江,停泊船只较多,生意人借吕洞宾好饮酒的声望,开设了许多酒店,聚集娼妓,供船工饮酒作乐,嬉笑之声通宵达旦。实业学校恐学生沾染恶习,报请警署严驱娼妓,娼妓只得栖身在金线街不远处的小金线巷、流水沟一带。


民国初年,此地有德记商号和新和商号两家经纪行。还有汽巴洋行,和通粮栈,聚和盐号等。1920年,开办有德记、记新和、鼎裕、生阳等旅馆。1930年,开办有汉新和纸业。1938年文夕大火后,开设有复兴银行、华安和荷兰两家保险公司,有可能是长沙城较早的金融业。


民间传说,吕洞宾云游长沙时,暂住吕祖巷(今开福区春风街),常来金线巷,持小瓦罐在街上讨钱,罐常不满。一个和尚推来一车钱,戏曰:“你的瓦罐能容得下这车钱否?”吕乃将一车钱往罐里倒,只听嘎嘎有声,一车钱瞬间不见了。僧问:“神仙耶,幻术耶?”吕仙答曰:“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集小钱办大事也”,故金融业供奉吕洞宾为祖师。


日来月往,星移斗转,在“神仙吕洞宾的保佑”下,金线巷的住民增加,生意做大,道路拓宽,盖房置业……金线巷自然而然改成金线街,东接太平街和福胜街,往西至下河街,曾成为下河街小商品市场的延伸地带,往南扩展到坡子街。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金线街主街往西驻有土产贸易公司、大光电池盖厂等,大桥商店炒货坊在福临街上,还有些家庭小作坊、小店铺分布在临近的街巷中。



金线街18号公馆


金线街与太平街交叉的东北角转角处,朝金线街方向有一家粉店和一小日杂店。再往西过一排住宅平房,有一小巷道,无巷名,东西两面高墙,小巷尽头是航运局宿舍。右拐第一个石库门,门牌号为金线街18号,为一栋欧式三层楼洋房。推开厚重的大木门入內,南面和东面为高墙,南临太平街上“同福星颜料号”的后门,18号院实为其店铺的后院。


图为作者同学所绘金线街18号公馆区位图


此房不同于长沙大多的公馆,偏重于欧式风格,由广州人设计,广州人和长沙汤某的施工公司共同建造的。外墙为红砖清水,屋顶双面斜坡,盖机制大红瓦,坐北朝南。


进门小平台左边是30多平米的大客厅。厅内有高大的方格形顶,米黄色的碎石水磨石地,西面墙中央置一个2米多长冬天取暖用的欧式壁炉,厅内摆放着一长两短的真皮沙发,配以一大两小欧式实木茶几,雍容华贵。


小平台右边是三间连着的木地板住房,木地板架空50公分为防潮。小平台正中是堂屋,高大方格形顶,架空木地板,北墙挂着湘绣“八仙飘海图”,正前方摆着一张4米长的条桌,上面摆放一面镜子和一对花瓶,寓意一家人平平静静,中间摆着一张可坐10人的大圆桌,一家人团聚吃饭的地方,也是我们小学同学自习和做作业的地方。


二楼和一楼布局基本一样,小平台成露台,全层灰色的碎石水磨石地面,开创长沙住宅建筑的先例。三楼有四间房和杂屋。 


全房电路用铁管预埋走线,配以西式开关和插座,很为美观。一楼楼梯间设计成西式洗手间,配有浴缸、座便器、面盆,但未完工。全幢有两套楼梯,木制楼梯在室内,水泥楼梯在户外,楼梯的每一级,都嵌了铜板条,闪闪发光。(铜板后被拆除)


公馆户外楼梯


楼梯与间互通,是我等小学同学和邻居小孩,躲摸子(迷藏)的好地方。房屋顶还有个一米多高的建筑物,是个烟筒口,为一二层客厅内的壁炉烟道的出口,我们玩躲摸子时,周林甫告之那是烟道,千万不要爬进去。房屋西侧有一间100平米左右的平房用作厨房。顶上又是个阳台,供晒衣用,也是小孩玩耍的好地方。


杂屋间、洗澡房分布在小天井周围,小天井旁有口水井,吃用水兼顾,后改为洗涤专用,后又接自来水入院。夏天井水很凉,各户将西瓜,用绳子吊着放于井内,自制冰镇西瓜。文革中,有人以为井里有金子,去打捞一无所获。


公馆内部现状



“同福星颜料号”


18号公馆原为“同福星颜料号”产业。明正统年间,周林甫先祖从江西丰城来到湖南湘阴。祖父41岁患病英年早逝,祖母守寡,20世纪初携两子一女独闯长沙。


伯父在丝线铺当学徒学做生意,父亲在湖南电灯公司当学徒。后沾金线街这块风水宝地的好风水,在太平街白手起家办小丝袜厂,捞到第一桶金后,又扩大再生产,在太平街即现贾谊故居对面建新厂,招聘新工人。


丝袜供不应求,生意兴隆,赚的钱又在河西名叫桂花树地处置办田产,请佃户耕种,每年收租。兄弟俩视佃户和工人为家人,同桌吃饭,不分彼此,经常为佃户减免租金,资助有困难的工人。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有当年的佃户和工人来看望周家。


日寇侵华,文夕大火,长沙沦陷,工厂成废墟,机器设备荡然无存,兄弟俩在原址重建一幢三层楼房,改行做颜料生意,取名“周福星颜料号”


民国时期的颜料盒


颜料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很快赚了不少钱。德国出产的阴丹士林颜料,染出来的布,颜色鲜艳、不掉色、经得洗,很受欢迎,利润又高。当年的颜料,需从香港、广州进口,决定在广州开庄即设办事处。


“周福星”为扩大经营邀请了李、凃两家共同加入经营。“周福星”更名为“同福星”,继续在太平街经营。生意更加顺风顺水,又赚了不少钱,决定用颜料号的资金,在店铺附近买两块地建住宅两幢。


店铺北侧那块地因故没有建成,后成为太平街上长沙布伞厂或该厂幼儿园的用地。只在颜料店铺西,紧贴金线街北建了18号院,由周、李、凃三家合住,从颜料号进出。公私合营后,只得在其西头另开门进出,这就是今天仍健在的金线街18号公馆的来龙去脉。


新中国成立后,“同福星”业主积极参加建设新中国,响应和配合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金线街18号,除留有周、李、凃三家住房(配有各家厨房、杂屋间,基本满足生活需要)外,其余全部收归国有。


文革中,金线街居委会在18号院隔壁的房子上面,加盖一层作为居委会办公用,因没有出入大门,就在18号院进门空坪南侧搭建楼梯上下,从18号院进出,大门上挂上“金线街居民委员会”的招牌。其南侧墙壁上曾用石灰水泥书写“金线街爱房委员会”八个字,据说应为“金线街居民委员会”。



18号院现由长沙城投公司转租给“渔父国医馆”经营,门牌号改为30号,此无名小巷冠以“国医里”名号。


渔父国医馆



附属街巷众多


金线街有众多附属街巷。福临街北起金线街,南止坡子街,长227米,均宽5米;福临巷(曾名墙湾子),北起金线街,南止坡子街,长169米,均宽2米,和三王街(长178米,均宽7米)长宽不相上下,与之平行相交于坡子街;小金线巷,北起金线街南止木牌楼,长也有104米,均宽2米;木牌楼一条巷,北起金线街南止木牌楼,长90米、均宽2.9米。


金线北厢有一条名叫刺常街的小街,还有一条长40米、均宽2米的金井巷(井巷子)。长沙59届中的湘剧老艺人李丹红住在金井巷(井巷子)4号公馆,其爷爷和隔壁的朱家都是金线街商界名人。


图为作者同学所绘金线街附属街巷分布(图中方位为:上东下西,左北右南)

上世纪八十年代金线街及附属街巷,隶属于长沙市西区坡子街街道办事处、金线街居民委员会,共有居民小组13个,居民户数581户,居民人数1758人。


金线街南厢的木牌楼一条巷通往木牌楼,木牌楼3号房主徐挚中,是著名的正兴颜料店的老板,是我同学周林甫的世伯,与周福星颜料号同行世交。当年长沙的颜料店集中在太平街和福胜街一带,公私合营后称长沙市化工原料店


木牌搂3号,青砖围墙长约20米,石彻门框顶部雕梁画栋,木门厚重。进主厅有风门隔护,方砖地,六根立柱主撑,间墙为青砖,双层楼板,前后天井,有阳台、晒楼,双坡青屋顶。与18号公馆建筑风格迴然不同,始建年代久远些,房屋后面也有一条曲折通道与福胜街原正兴颜料店相连,已封闭。后天井原自用水井也已填平。


木牌楼旧影   翻拍自书籍《老照片中的长沙》


2004年前这栋建筑保护情况尚可,住有9户居民,部分为长沙航运局租户。此后,金线街划入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但街的南厢至解放西路地段却划给某房地产开发商金线街南厢的传统店铺、民居和街巷于2006年全部拆除,至2011年后建成仿古铺面。




老谢说文接近尾声,我仿佛听到和看见,旧时金线街市民穿着木屐,进城的农户来不及换下油鞋,行走于麻石路上,木屐和油鞋底的铁钉撞击麻石路面,发出清脆的嗒嗒声;夜间卖白粒丸、猪血和馄饨挑担人轻轻吆喝声,犹如雨中的交响乐,并不烦人,让人轻松;人力车夫拉着达官贵人或商贾巨富来到巷头深处的公馆门前,礼貌地接过公馆里管家递过来的车马费,静静的离开……


我的思绪进入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神话传说中,苟杳和吕洞宾两位好兄弟,互为扶危济困和知恩图报的楷模,却演绎出“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的一场令人感动的闹剧……


参考资料:《长沙西区地名资料汇编》


END *本文由城市记忆CityMemory独家发布,作者 | 谢昌明,辑 | 明明。部分图源网络。






原创文字、新老照片

请发送citymemory@csjyds.com


点击下方链接,关注“城市记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市记忆CityMemory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