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媒体融合时代,如何做好政务新媒体?

2017-12-27 红色联盟RU

红色联盟,一起走,更精彩

导读:

政务新媒体是解决政务公开、应对政务舆情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把金钥匙,是关乎互联网舆论格局走向的重要环节,在我国舆论生态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新时代如何做好政务新媒体?这是一个亟待回答的新问题。关注政务新媒体发展现状与趋势,还存在哪些不足,可从哪些方面加以提升,进一步提升办好政务新媒体的能力水平?


我国政务新媒体发展现状如何?

从我国互联网和新闻舆论形势的大格局来看,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媒体融合传播的新时期。政务新媒体发展达到了一定的体量,帮助各地政务机构获得了强大的政务发布工具和手段,能够更加适应新媒体快速传播的舆论环境。

 

当前,全国经认证的政务微博超过17万家,政务类微信超过50万家,此外还有数以万计的政务类移动客户端。

 

政务新媒体高速发展的这些年,很多发展思路和模式被大家所关注,比如电子政务、网络问政,还有今天不少人提到的“网络助政”等,不少地方的政务新媒体发展进入了政务新媒体发布厅、领导留言板、接访日、政务直播、微博庭审、互联网法院、集中监督反馈与部门联动模式等等多元化的形式。

 

还有不少地方已经进入政务新媒体矩阵化、制度化的高速发展格局,从过去单一的政务信息公开发布、突发舆情应急,迈向了强化日常新闻舆论宣传和为民服务办实事的阶段,逐渐与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智慧城市和智慧社会建设进行了多元的对接。

 

过去几年,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突发公共事件第一信源。在日常发布和突发舆情应对中,中央部委和地方党政机关通过政务新媒体回应热点的比例超过40%,在地方上的比例并不低于传统媒体。


政务新媒体有哪些发展趋势?

政务新媒体发展迎来非常好的政策和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多次提到互联网,还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和网络强国的宏伟目标。新时代如何做好政务新媒体已经成为一个时代命题。

 

近年来,国务院就信息公开工作,先后发布了十几项政策文件,从2011年开始,到2016年和2017年达到高峰。特别是2016年的下半年,有几个政策文件的出台,颇为引人关注,无不有新阶段到来的感觉。

 

2016年,中办、国办先后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的通知》。三份中央政策文件的出台,无疑是我国在政务信息公开和政务舆情回应工作发展的重要成果,也为下一阶段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新媒体运用方面,今天我们的政府已经身处高速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不能在理念和行动上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过去。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这为激励党政军、企事业单位未来一段时期建设运营和管理好政务新媒体意义重大,将吸引更多受众主体互动参与,建设更加美好的智慧社会,迎来政务信息公开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新局面。


政务新媒体还存在哪些不足?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政务新媒体常常会面临管理风险、定位风险、领导风险、职责风险、素养风险、口径风险、客观风险等。有的政务新媒体对网络语言驾驭不熟,运用呆板的语言,或体制机制不畅,对网民反映的问题敷衍了事,出现不当言论等,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当前,政务新媒体的运营,也需要明确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处理好个人和公职身份关系、建立专业的运营团队、入驻和打通多元平台、依靠制度保障等。

 

政务新媒体应认识到不要犯知识常识错误,发言要贴近主流民意和当地舆论热点环境,不主动设置意识形态争议性话题,不盲目蹭娱乐明星,更不要在新媒体环境中说官话套话,坚持态度亲切、语言亲和,不刻意卖萌迎合网民,而努力体现政务机构的严肃负责、积极阳光的形象。不然,就容易引发舆情被动。

 

在今天这个融媒体时代,政务新媒体运营应该更加善于认识和把握不同平台的传播特性和规律特点。如政务微博和微信的传播就存在不同的机制,政务头条号的推荐机制更是存在算法差异,应发挥不同平台与载体的传播特点优势,规避传播风险,做好体制机制和人才保障。

 

据粗略估计,我国目前从事于政务新媒体运营的人群起码在200万以上,他们为我国政务公开和信息服务做出了巨大贡献。主管部门应该关注、关心和爱护庞大的政务新媒体小编群体,应该关注这个职业群体的规范化发展,在工作学习成长各方面予以扶持。

 

展望未来,政务服务大厅、区域矩阵化分工发展、互联网+智慧服务、城市名片和网络助政等将成为政务新媒体发展趋势,将政府+平台的合作模式,逐渐走向自主平台+人工智能+受众自主参与的全新模式,将来会有更多地区、更多形式、更多服务功能的政务客户端上线,并且逐渐打通部门隔阂,为政务客户端提供坚实的大数据服务基础。在此基础上,政务服务将更加智能,打通最后一公里,无缝契合公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熟练驾驭政务新媒体的五种能力

要熟练驾驭政务新媒体,确保政务新媒体在全媒体时代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发展,编辑需要具备以下五种能力,才能玩转政务新媒体。

 

一是敏锐的政治鉴别力


政务新媒体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应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增强政治敏感。

 

要具有成熟的政治思想、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把政务新媒体视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阵地,以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见微知著,明辨是非,努力在正面、正能量宣传中发出正确的声音。

 

二是专业的文字能力


工作性质决定了政务新媒体采编既要牢固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丰富的新闻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把高超的文字驾驭、恰当的文字表现视作看家本领,面对海量的文字信息,娴熟把控选题,精妙组织文章,不仅能熟练生成流畅的文字,更能写出漂亮好看、撼动人心的文字,确保每一个发布、每一次推送及每一次传播都是美的展示、文字文化的享受。

 

文字表现及组织加工是政务新媒体采编的基础、基本功,在熟悉通晓文字表现规范的前提下,必须熟练掌握文字、文章采编加工的技巧,切实提升所传播信息的语言文字表达效果。同时,亲自动手写作也是政务新媒体采编诸环节中至关重要的能力需要。

 

三是综合的策划能力


政务新媒体在立足行业业务基础上推送和发布怎样的信息、采取何种方式推送和发布,不仅直接展示出网络媒体采编个人水准的高低,也最终体现政务新媒体的思想和方针。

 

因此,政务新媒体采编需善于从海量政府部门行业信息中敏锐捕捉有用信息,结合受众需求,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信息归纳、信息分析、信息鉴别、信息选择与信息整合。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总结凝练出具有鲜明价值取向的主题,并围绕主题重组重构信息,进而完成信息选题策划。

 

四是快速的反应能力


政务新媒体通过海量信息转载,将政府部门行业工作全面推向社会公众的同时,也将各级各地政府部门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政务新媒体采编对政府部门行业系统发生发展的每一则业务信息发布、每一项工作动态推送,都直接关系着各级政府部门行业机构的声誉、影响着各地政府部门的行业形象。尤其面对突发性事件,政务新媒体采编必须具备较强的快速反应能力,做到不误判、不误导。如果信息判断错误,或仅凭感情办事,就会造成信息发布失误或舆论误导。

 

因此,政务新媒体采编在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基本方针前提下,要善于运用有关方针政策或法律法规,切实加强舆情搜集、舆隋研判及重大舆情应对基本能力培养。为切实加强民政系统政务新媒体编采队伍舆隋应对能力,国家民政部多次组织召开会议,就民政新闻宣传、民政舆情应对等工作进行专项部署、专门培训、专题讲座,全面提升面对复杂舆情的综合应对能力。

 

五是全方位的创新能力


政务新媒体的活力在于创新,政务新媒体的创新依赖于采编意识、采编思维、采编手段、采编方式等采编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创新。网络时代面对不断扩张和全面开放的海量政务信息,政务新媒体采编必须不断培养求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技术优势与传播优势,一方面以开阔的视野和思路,多侧面、多层次、多维度挖掘政府部门行业业务信息的深度,有意识地面向广大受众,创造性地提炼信息,切实实现内容创新;另一方面以全新的理念和思维积极拥抱新技术、掌握新手段,不断研究创造受众欢迎的信息传播新形式,立体化、全方位地进行信息发布传播,切实实现传播方式创新。



         编辑制作: 红色联盟

         内容来源: 看传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