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刘自鸿:2017是人机交互的爆发年 | CES特写

刘自鸿 我有嘉宾

2017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期,《我有嘉宾》将纪录CES里有价值的故事。我们计划采访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硅谷知名VC吴军、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微鲸科技CEO李怀宇、清科集团创始人倪正东等产业亲历者,纪录与畅想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无人驾驶、高端制造业这四个领域的新奇酷。


【在本文下方参与评论即有机会获得一份高科技大奖,详情请见文末活动说明。想要观看更多CES独家报道及重磅嘉宾解说,欢迎关注公众号“我有嘉宾”后续内容。】

近日,3D头戴影院Royole Moon、柔性智能手机原型FlexPhone、柔性电子智能背包,共斩获CES 2017“无线头戴设备”、“游戏设备”、“健康运动生物科技””、“穿戴设备”四项创新产品国际大奖,这些产品都出自柔宇科技,一家备受瞩目的科技创新独角兽公司。柔宇于2012年同时创立于硅谷和深圳,曾研发出全球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屏,厚度仅为0.01毫米,卷曲半径可达1毫米,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2016年10月柔宇完成Pre D轮融资,市值达30亿美金。

 

CES前夕,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来到我有嘉宾进行了独家分享,对于CES,对于人机交互,对于柔宇的发展方向,刘自鸿分享了很多从未对媒体披露的观点。本文为精华摘录:

 

人机交互、人工智能、万物互联三大方向涵盖一切


对于人机交互,最近我思考了很多。一方面是思考柔宇未来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公司,另外一方面我也在思考未来信息社会到底是什么样。

 

最近我已经有一个明确的看法,未来信息技术就是人机交互、人工智能加上万物互联这3件事情。无论是广为讨论的大数据、云服务、虚拟现实,还是充满想象的5G、物联网、无人驾驶。2016是人工智能的新纪元,2017该是人机交互的爆发年。

 

我们现在做的柔性显示、柔性传感、头戴影院,以及其他企业的语音识别、图像识别,都属于人机交互。虚拟现实也属于这个领域。这个方向还有很多,语音类的、显示类的、传感类的、图像识别类的、模式识别类的,这基本上都属于人机交互的方式。这种公司在CES里面都能看得到很多。

 

人机交互有多重要?


如果回过头去看,我们会发现,人机交互在信息社会的发展当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遗憾的是这个词却被大众和媒体提及得不多。

 

今天的计算机,这些交互方式是因为鼠标键盘和显示屏的出现,改变了整个电脑的发展方向,从它的形态、硬件,到对应的软件、操作系统……为什么windows一定要这样设计,因为有鼠标键盘,它的操作系统都是跟人机交互界面密切相关的。另外,PC上很多商业模式也是因为这样的操作系统应运而生。

 

后来转到移动互联网的时候,没有鼠标没有键盘,而是靠触摸屏和手指,这是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方式。今天的移动互联网上的内容、操作系统、对应的盈利模式、商业模式等,其实都是因为这种交互方式的变化而改变的。

 

未来不会再局限于现在这样的显示屏、鼠标、键盘、触摸屏,它应该是一种无处不在的交互在任何地方都可能出现显示和传感的东西,还可以把它们的形态做一些变化,比如说小屏变成大屏的时候,手机小屏幕上安卓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大屏幕上windows操作系统可能合二为一了。现在之所以需要两个独立的操作系统,因为显示屏的界面是不一样的。当屏幕可大可小的时候,它的操作系统是可以重新定义的,商业模式也是会对应变化的。我们自己的团队就在很久之前开始做这样的设计。

 

因柔性显示和柔性传感而带来的屏幕大小变化,新型的操作系统应该是会自适应的,有时是安卓系统,有时是windows操作系统。这是由人机交互方式的变化导致操作系统的变化,再对应到软件的变化,将来还可能会出现对应的商业模式。

 

柔宇只在无人区开拓 从不follow谁


柔宇的使命是通过技术创新让人们更好地感知世界,柔宇的核心技术是新型的人机交互技术,包括柔性显示、柔性传感和虚拟现实。

 

现在三星手机两边做成曲面,这是属于OLED的一种应用方式。如果严格去定义的话,OLED有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刚性OLED。这种显示屏表面上看跟传统LCD很像,只是材料不一样,结果不一样,但是用户其实很难感觉出来其中的差别,除了颜色上可能有些不太一样。

 

第二个阶段,是做成有一点固定曲面方式,就是屏幕它在某些地方是固定有点弯曲的。这种方式呢,会比第一个阶段要难一点,但是还不是真正的定义的flexible displays(柔性显示屏),那个是固定曲面的那种显示,curved display。

 

第三个阶段,是真正的flexible displays(柔性显示屏),是用户可以自由折叠卷曲的显示屏。柔宇从一开始专注的就是这种。这一阶段也是最难的部分,因为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新材料、工艺、器件、集成电路、可靠性、产品结构设计等等。

 

第三阶段的产品,要达到现在手机这样的产量,整个产业的产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大幅提升。过去,OLED产业克服了很多困难,从以前比较低的良率,发展到现在,OLED材料稳定性、良率等各方面技术都比以前成熟了。

 

我想这个行业的人最终都会奔着第三个阶段去。我们是从一开始的时候就定位在第三阶段,在这领域里面核心团队差不多待了10年了,专注于柔性电子这件事情。比较自信地说,在国际上应该算是最早去专注做这件事情的创业团队。现在我们在第三阶段的核心技术领域已经积累了较多的核心知识产权。

 

现在有很多公司都想跳入到第三阶段去做这个事情,但是这要看技术路线。我们现在的技术路线是没有follow谁,完全自己独立开发,在一个无人区做很多开拓性的事情。这种摸索也是有代价的,会花很多时间、精力、资源,还有尝试后失败、再尝试、再失败、再尝试的过程,这些外人是看不到的。

 

柔性屏幕的商业化应用量最大的,可能还是消费电子。因为消费电子本身的市场足够大。智能手机2016一年就有15亿台,如果全部能用上这样的屏幕的话,这其实已经是一个数百亿美金的市场,除了手机,还有电视机、汽车市场,智能家居,运动时尚,建筑设计等都可以应用。


 

VR:一个设备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一个VR设备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就像1998年的手机行业,大家都希望把所有的功能都集成进去,但是硬件环境还不足以支撑今天的智能手机所完成的使命。于是当时出现了很多分立的设备,BP机、小灵通、功能手机等。今天的虚拟现实行业,把高清影音、游戏、交互,集成在一个终端中,从硬件和生态的角度看时机是不成熟的。显示屏的分辨率、CPU的计算能力尚不足以支撑无延时、高分辨率的交互图像。

 

我们身处虚拟现实的“繁荣”之中,也正在客观冷静地面对现实。我认为虚拟现实现阶段应分为动态和静态两大类。前者指的是大多数人通常意义上理解的交互式虚拟现实,即靠传感器来实现自动场景的切换,这对计算性能要求较高,比如游戏,为了减轻延时带来的头晕效果,大多数厂商目前只能选择分辨率较低的手机等屏幕,实际上都无法支撑两小时的影音观感。而静态虚拟现实不需要大量的运动传感场景切换计算,所以可以采用非常高分辨率的显示屏,来长时间支持高清影音观感,柔宇Moon就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和市场需要而诞生的产品。

 

冷静面对客观环境,专注在高清影音方向,把体验做到极致,就是我们柔宇Moon的路径。

 

全息显示产品要克服“反人性”


全息类显示和屏幕显示是两件事情。他们可能会同时存在,但是应用方向是非常不一样的。我认为他们之间不会产生直接的竞争关系,是比较平行的方向。但是,跟有形的方向比起来,虚拟显示的方向可能会小一些,它可能会更多的用到一些比较特殊的领域,比如拍电影、博物馆展览或者是一些游戏场合,但是,用于大众消费或者生活场景里面不会太多。

 

很多东西能不能成大势,我个人坚持一个基本的判断原则,就是它一定得符合人性。反人性的东西要成为大众品是比较难的。

 

人需要触觉反馈,这是由人的生理本能所决定的。举个例子,我们看到漂亮的衣服、可爱的孩子,会很自然的想摸一下,这是人的一种本能的反应。

 

同样的,我觉得,为什么苹果手机的触摸屏能广为成功,是因为它抓住了人的一种本能的触觉反馈。有触觉反馈会让人潜意识里得到一种满足。所以我觉得,顺应人的本能反应的东西有可能会成为大势。虚拟操作不是不好,是在一些特定场合有它的应用,但是如果说它用在手机、电视机或者是大众消费品上,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当人机交互应用于意念控制


人体植入芯片这个事情更多的是一个社会学问题,不是技术不能做。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我的毕业论文就是研究把芯片植入到大脑皮层里,然后去采集大脑的神经信号,再去控制。比如用脑电波去控制外部的机械臂。

 

我翻译过一本书,中文名叫《感官及运动功能重建的神经修复技术》。那本书讲述的就是怎么把芯片植入到大脑里边,然后去做两个事情,一个是从大脑里面提取信号,一个是去外部进行控制。

 

比如在大脑植入设计好的芯片之后,它可以采集脑神经元里面发出的信号,经过处理之后再发出去,然后就可以控制机械臂之类的。当我想让面前的机器臂抬起来,它真的就抬起来了,用意念就可以控制。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从外部发送信号来控制神经元。那就比较恐怖了。以前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在老鼠的大脑里面植入芯片之后,从外部无线电发射过去,刺激它的大脑神经元,然后控制那个老鼠去左转或右转,沿着指定路线前进,做了一个完整的实验。

 

如果真的把芯片植入人的大脑里面,也就可以控制你的意念。所以它不是一个技术问题,是伦理问题。

 

关于人工智能的社会学思考


人工智能威胁人类这个事情,其实要分不同层面去看。首先你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看。做技术的目的,最终是想让它不受控制地去自由发挥它的价值?还是让它在有控制的情况下去为人类服务?这是一个社会学问题。

 

如果是后一种定位的话,那你不需要担心,拔了电源它就什么也不是了,就这么简单,你是可以控制它的。可是如果说你最初的目的就是让它自由发展,不受控制的话,那有可能他会做出一些对人类可能有伤害的事情,这是第一层面的问题。

 

第二层面,我觉得才是技术问题。首先是方式问题,第二才是技术问题。从技术角度来说,我曾经接触过一段时间的神经科学、脑科学,我不认为这方面技术发展有那么快。


《我有嘉宾》跨年送礼


▌点击关键词 看往期文章视频 ▌


我有嘉宾


阎焱 | 倪泽望 | 倪正东 | 易定宏 | 李丰

陈玮 李剑威 张华 傅仲宏 郑刚 陈超 | 马东

刘庆峰谈创业苦乐 张勇 阎焱 李晓东 蔡耘

蔡晓东 毛大庆 | 吴声 王乐 路伟 谢涛 苏溪

松禾厉伟 | 杨伟庆 李斌 陈峰 葛航 李磊

投资人胡海泉 | 读库张立宪 | 倔强的周航 | 陈钿隆

王煜全艾瑞杨伟庆 | 李宏玮 周炜 邓元鋆 | 老炮吴声

吴声 | 文艺中年秦朔 | 郑伟鹤 白文涛 高翔 薛蛮子

易定宏 | 曹杰 | 刘自鸿 | 陈开伟 何志涛 李新宇 张恒

胡海泉 | 陈浩 邓锋 倪泽望 肖冰 徐传陞 应文禄 周亚辉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嘉宾派,全球标杆企业深度访学第一门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