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当领导的,情商与智商比普通人要高出许多

2017-07-12 唐正洪 正洪观点

当领导者,第一位的职责是管理团队,第二位的职责是影响他人。而做管理,第一位的素质要求是情商,第二位的素质要求是智商。


一个人能当上领导,首先他的情商与智商,一定比其周围的人要高一些,这是领导者与普通人在起点上的差异;同时,其当领导的经历与过程,进一步提高了他的情商与智商,这是领导者与普通人在过程及结果上的差距。由此两者决定,领导者的情商与智商,比普通人要高出许多。


那么,为什么做领导工作,能够提升人的情商与智商?有人说是因为领导要处理很多事务,如此锻炼提高了他们的情商与智商。这一点不假,然而小编认为,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但还不是根本原因。关键的原因在于,领导比常人更加自律。但是,领导的自律,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自律,而是其职责使然。




领导者的自律,源自两方面的原因,第一,领导就是管理,管理就是控制与服务。要管理、控制和服务那么多人,眼睛得盯着点,不能打盹,稍有不慎,所带团队就会出问题、捅娄子。所以,当领导的,随时都处在工作状态,他们比普通人付出得更多。第二,当领导如同爬金字塔,艰辛程度难以想象。根据西方的管理学原理“彼得效应”:一个做管理的人,要一直升到天花板为止。因而当领导,其竞争压力十分巨大,需要时刻打磨自己的情商与智商,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他们在自我锻造及学习上的投入比常人要多得多。


可见,要想更快、更有效、更持久地进行自我提升,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当领导干部:自加更多压力,担当更大责任。其实,现在我们的很多家长朋友们,都十分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会鼓励自己的孩子,去竞选和担任学生干部和社团骨干,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但是,受传统文化无为思想的影响,很多人总是认为高手在民间。这是主观臆想,高手在民间这种情况,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基本上都是不存在的。当然也不能排除有个案与特例存在,但那是极其罕见的。客观的情况是,高手只会现出现在高手云集之处,高手只会出现在专业化训练机制之下,此两者是产生高手的条件与机制。其实,这也是领导干部得以产生的条件与机制。面对今天的中国,我们可以这样讲:思想在大学里,高手在领导中


因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对于传统文化,应持正确的打开方式。比如,有的人可能会对李白关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很是赞赏,但是与此相关的一些事实则可能被忽略。其实,这首诗是诗人从官场退出后,为自我漂白与自我励志所作,它更多的是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情绪宣泄,虽也是观察世界的一个视角与维度,但世界的真相远非如此单一。只不过样的视角与维度,更易被作品记录与传承而己。



那么,如果不做领导干部,是否就失去了提升情商与智商的绝好机会?也非如此,因为不做领导,我们还可以跟着领导学,并且这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小编上学的年代,有句话很流行,叫做:让李敖去读书,我们来读李敖;斗转星移,如今这句话已转换成为:让罗胖去读书,我们来读罗胖。同样的道理,领导们在砥砺前行,我们跟随其后,也能学他个一鳞半爪、一招半式,况且我们还是跟着多个领导在学习。总之,只要有心,领导者们的财富,亦可是你我的财富。


以上讲的是客观事实,然而在我们的现实文化中,人们对领导及管理者的心理态度很是维妙。首先,人们十分崇尚权力,奉行官本位主义。同时,人们又极力否定精英,鼓吹肉食者鄙。即对领导及管理者的人格评价,持否定态度;对官员们的艰辛付出,也视而不见。并且,人们还会凭空捍造出一些子虚乌有、堪称道德楷模与正义化身的清天大老爷出来,以此作为官员的对立物进行称诵。至于,秦始皇推行的以吏为师,那只是昙花一现的主观幻想,从未真正实现过。因此,仇官心态几乎人人有之,即使正在做官的人亦然,他们退休后依然会骂官。我们的民族文化图腾——龙的形象,就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上述心态:既崇拜它的权力荣光,但又否定它的精神品格,因此把它画得张牙舞爪、面目狰狞、威力无比。




正洪心得 与你同行

每次相遇 无限温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