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请您务必记住:把灵魂交给佛教,将俗世交给科学

2017-12-07 唐正洪 正洪观点

佛教=心灵游戏 + 供养营销 + 玄学巫术

唐正洪 /文

人从婴儿阶段开始,逐渐产生并形成人的主体人格意识;然而,其中最核心的是,关于对客观世界是谁在撑控、判断、裁决的潜意识及相应行为模式。人在婴儿阶段,会下意识地认为是自己在撑控客观世界。如果人到了成年以后,仍然下意识地认为是自己在撑控、判断、裁决客观世界,这就是巨婴心理。

人类的宗教,其功能价值,从某种某义上讲,就是用来为解决巨婴心理的;借用生物学上的术语,叫做对巨婴心理进行“去势”。因为,巨婴心理的实质,是对世界的控制与裁决权操之在己;而宗教的功能的实质,就是对巨婴心理作出特别的调教与安排。

这里,根据宗教对巨婴心理的不同安排,将宗教分为两种:一是把控制权上交给主神,例如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其实质就是把灵魂交给上帝或真主之类的主神;二是把控制权仍然放在人类自己的身上,并将其内化为对自己心灵的控制,例如佛教,其实质就将灵魂放到内心。

今天小编仍然谈论佛教。这里,以一个俗人的眼光来看,我国佛教可分解为三大板块:一是心灵游戏;二是供养营销;三是玄学巫术。

 1、心灵游戏。这也是佛教的精华所在。由于佛教是心灵游戏,自然可以将其作为一种个人爱好,当然也可以作为一种信仰。而其他多数宗教,尤其是像基督教这类宗教,则不能作为个人爱好,只能作为宗教信仰。由于,佛教既可作为心灵游戏,又可作为宗教信仰,能为人们的身心提供双重给养及支撑。因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佛教在未来会比基督教更具有吸引力与生命力。

2、供养营销。由于佛教是心灵游戏,必然会有很多人将其作为个人爱好,同时还有许多人以这种个人爱好为终身职业,因此佛教必须为其信徒及从业者构建相应的供养体系。在我国传统社会,由于寺庙僧侣财产制度并不发达,佛教无法做到自己供养,其供养方式只能以民间供养与信众供养为主。由此在佛教与世俗之间,必然产生争夺财产资源的矛盾与博弈,这也是佛教会遭到人们反感与社会反弹的根源。

3、玄学巫术。所有宗教都是从玄学巫术中产生出来的,佛教也不例外。但是,宗教与玄学巫术之间有根本的区别,宗教在其从玄学巫术中脱离出来之后,会不断演化发展,最终成为系统化、规范化的信仰,是为修得正果。同时,一般而言,宗教不仅要与玄学巫术脱离,而且要与之划清界线。然而,佛教尤其是中国佛教,虽然在向系统化、规范化信仰发展方面做得也很好,但是在跟玄学巫术脱离并划清界线方面,则做得很不够。佛教把自己跟玄学巫术搅和在一起,从而降低了佛教作为信仰的品质与价值。例如,时下比较时尚的两个名人,朱清时教授与索达吉堪布,他们或者用科学来解释佛学,或者在佛学中塞入科学,企求在佛学与科学之间找到通路。这种作法,看上去高端而美丽,但实为用玄学巫术来包装信仰,是在降低信仰的品质与价值,是在信仰发展方向上的退行,并非信仰在当代的与时俱进。


根据佛教的以上特征,这里比较一下佛教与基督教的未来发展潜力:佛教的优势在于,它是心灵游戏及个人爱好,可以为人们提供心灵享受与宗教信仰的双重支撑;而基督教无法做到这种双重支撑,在未来佛教对人们的吸引力更大。佛教的劣势在于,未能做到与玄学巫术彻底脱离与划清界线,在与科学的兼容性上佛教远不如基督教。一种与科学之间兼容性较差的宗教,在现代及未来对公众很难有吸引力。

因而,佛教要适应现代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自我改革。小编认为,佛教的未来发展之路应当是:大力发展心灵游戏,严格规范供养营销,彻底脱离玄学巫术。

对处理宗教与世俗的关系问题,西方的文化传统及方法论值得我们借鉴。西方有句谚语讲: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另外,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句台词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即监狱长对新进囚徒讲的话:将灵魂交给上帝,将身体交给本人。受之启发,在今天中国,也应当提倡:灵魂交给佛教, 将俗世交给科学。

如喜欢本文,请分享传播

如果喜欢正洪观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


正洪观点  与你同行

每次相遇  无限温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