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际相处三不原则:不批评、不指责、不抱怨

2018-03-05 唐正洪 正洪观点

正洪观点  与你同行

关注司法  观照内心

网上,有人总结出人际相处三不原则:不批评、不指责、不抱怨。这三不原则,对我们处理好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等特殊类型关系,意义重大。然而,虽然道理好懂,就是难以做到。对这个问题,怎么破?

要解决问题,需问对问题。这里问三个问题:

1、我们为什么要倡行三不?是因为,我们原本喜欢的,是三不的反面——三要要批评、要指责、要抱怨;提出三不,就是用来克服三要的。

2、我们为什么喜欢三要?武志红老师的《巨婴国》为此给出了解答,他认为我们虽然成年,但仍像婴儿一样,以为自己控制着环境。三要的实质就是控制与失控的心智模式,从全能控制出发,以偏执分裂结束;以为我们能控制他人,并拚命控制他人,最后得到的是控制失败的情绪反应。

3、我们如何克服三要?对此,同样也要问三个问题:

第一,三要的运作机制是什么?三要的实质是控制,控制的结果是失控。控制是享受,失控是痛苦。因而,为叙述的方便,这里把三要称为撕逼。这个三要,即撕逼,其在形式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内撕,即内心的纠结;二是外撕,即外在的纠纷。撕逼的作用过程分为三个环节:1、价值判断,即在内心推演对方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2祈使无效,即在情绪和思维上想要控制他人,此实为意念控制,结果必然无效。3、应激愤怒,即对控制失败产生的应激反应,可反映在情绪、表情、言行等方面。

第二,克服三要的总体方向是什么?既然三要即撕逼是人的本性,对其就不能逆着来,只能顺势而为,这好比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其实,人类自身已经进化出一套缓解撕逼痛苦的机制,它有四个环节:一是内心推演;二是话语表达;三是行为代偿;四是事物转移。

第三,克服三要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一是依循转移之路。即不良情绪转移之路,包括四个环节:1、内心推演。既然内撕是本性,就应当认可和接纳它,让其得到应有释放,让它享受一会。2、话语表达。是将内心推演外在化,是对内心推演的自然及适当释放。用形象的比喻,称之为:让子弹飞一会。语言表达两种形式:一是口头表达,即找一个知道此技法的人来倾诉,他能理解认同你所讲的话语,但事后两人都不会太当真。这相当于树洞,但比树洞更为有效,因为这种形式还可以互动。在生活中,所谓密友或备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充当这个角色。另外,心理咨询师也是此法的最佳倾诉对象。二是文字表达,包括书写日记、博客,或者在论坛、朋友圈吐槽等。或许,人类的某些精妙文字,甚至伟大作品,就是因此而产生的。3、行为代偿。即做一些感观性较强的行为活动,来进行代偿,如狂吃猛喝、打游戏、购物、运动、性生活等等。4、事物转移。即完全投入到其他实际意义较强的活动及事项中去,此时撕逼自然就不存在了,这是不良情绪转移之路的最高形式。

二是实现认知升级。前述不良情绪转移之路,仍是对情绪的逐渐消解,其过程较为缓漫。而改变思想及情绪,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是心智模式的转换,即所谓认知升级。这个有点类似于禅宗所讲的顿悟,在一瞬间触发而发生改变。对认知升级,自然是各人有各人的技法与心法。但是,一般而言,只要多阅读像《巨婴国》或者本文之类的文字,明白自己就是一个巨型婴儿,看清楚我们的纠结与痛苦都根源于控制和失控这回事,以此镜观自己及他人,就可以把自己剥离出来,最终实现认知升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